#创作挑战赛#

1938年,冼星海吕骥等文艺工作者在鲁迅文艺学院任教,一位20岁的小伙子慕名赶赴延安,前来学习音乐,他就是王莘。

在冼星海的组织下,王莘先后参与过《黄河大合唱》等音乐剧的演出,积极参加革命歌曲的创作活动。

人民音乐家,师生薪火相传

1939年7月7日庆祝华北联大成立的晚会,是王莘在延安参加的最后一场演出,这一天之后,师生们开始分批奔赴抗日战场,临别时,冼星海送给了王莘一支活动铅笔,并鼓励这位得意门生,要用这支写下《黄河大合唱》的笔,写出更多优秀作品。

一九七八年国歌新歌词(第二国歌歌唱祖国)(1)

此次一别冼星海便赶赴苏联工作,六年后病死异乡,老师的离世对王莘打击很大,临别的话言犹在耳,这支活动铅笔也成了他最宝贵的东西。

接过老师手中的接力棒,王莘在敌后抗日根据地,从未懈怠工作,创作出大量脍炙人口,人人传唱的抗日救亡优秀歌曲,但却没有一首有《黄河大合唱》一般的影响力。

偶然契机,《歌唱祖国》灵感突现

回忆着老师的叮嘱,王莘心中有个无法释怀的遗憾。然而多年群众工作经历,已经在他心中酝酿出一股强烈的爱国情感,只等一个契机便可喷薄而出。

一九七八年国歌新歌词(第二国歌歌唱祖国)(2)

1950年9月15日,来北京出差的王莘特意绕道来看天安门广场。这一天天朗气清,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第一个国庆节,美术家钟灵正在认真设计粉刷大标语,旁边是一队正在排练节目的少先队员,鲜花绽放,鸽子飞翔,到处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王莘瞬间迸发灵感,电光石火之间,两句歌词自然而然浮现在脑海,他不由自主顺口唱了出来。

他慌慌张张掏出老师赠与他的自动铅笔,没有纸张便拆了一个烟盒,在背面记录下这段旋律。

一九七八年国歌新歌词(第二国歌歌唱祖国)(3)

此时的王莘绝对不会想到,一首传世歌曲就这样在小小的烟盒纸上诞生了。由于太过投入,王莘在天安门前伫立良久,差点错过回家的火车,然而《歌唱祖国》的诞生远不止这一点曲折,谁能想到好好的一位文艺工作者,就因为想要写出一首歌 ,差点被当成疯子赶下火车呢?

发表歌曲,坎坷重重终成经典

终于坐上火车的王莘心情依然十分激荡,细细回忆着广场上的蓝天红旗,笑声歌声,一串串音符在纸上流淌,下笔如有神助。然而他时而大笑,时而放声高歌的举动,惹得一旁的乘客不解,还以为他精神失常,连列车员都被引了过来。王莘不好意思地解释,自己正在创作歌曲,恰好车上有一名少年宫乐队的小学生能识谱,拿过烟盒便将旋律演奏了出来,朗朗上口的歌词与轻快的旋律瞬间征服了乘客,最后全车厢的人们竟然都跟着哼唱起来。

一九七八年国歌新歌词(第二国歌歌唱祖国)(4)

等王莘回到家之后,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此时他的爱人王慧芬怀孕九个月即将临盆,王莘顾不得许多,就开始拉着妻子唱起歌来。王慧芬好气又好笑,却深知丈夫脾气,坐在一边帮他整理起乐谱来。

1950年9月16日,《歌唱祖国》完整三段歌词终于定稿,几个小时后,王莘的大女儿王辉出生。这一天对于视音乐如命的王莘而言是终身难忘的一天,也是中国音乐史上极具里程碑意义的一天。

一九七八年国歌新歌词(第二国歌歌唱祖国)(5)

拿着《歌唱祖国》的乐谱,王莘兴冲冲投稿国庆节庆祝活动,然而这首在如今已经成为“第二国歌”的歌曲,却在第一次发表时惨遭报社退稿,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编辑们收到了稿件之后,认为这首歌不够民族化,因此将其淘汰下来。然而王莘自己却不这样认为,他亲自去学校教唱,去工厂教唱,这一首《歌唱祖国》很快从天津被传唱到北京,传唱到全国。

1951年 ,人民日报正式发表《歌唱祖国》,这首饱含爱国之情与民族自豪感的金曲,哪怕在半个多世纪之后听来,依然让人心潮澎湃,这是流淌在中国人民血液里的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