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京中央香港秋拍拍了一幅中国古画,元代画家王蒙的《泉声松韵图》,最终以1.51亿港币为最高价落槌!若不是看见题跋和石渠印,萃花还以为此画平平无奇了↓

乾隆的山水画(画山硬说画水还被乾隆)(1)

《泉声松韵图》王蒙 水墨纸本 立轴

画 : 51.4× 60 cm 约 2.8 平尺;跋 1: 24.3× 60 cm 约 1.3 平尺;跋 2: 17.5× 60 cm 约 0.9 平尺

在我们的印象里,古代人画山水画,都是长篇大作,恨不得把看到的山水原样搬进画里,然而王蒙的这幅《泉声松韵图》却超乎想象的小——有多小呢,想想自己家42寸电视屏幕大小,再把它缩小十圈,就差不多了。

再看画上线条之复杂繁密,山川之质感雄浑,结构之错落有致,可见画家功力之炉火纯青,这要是搁别人画幅仿作,怕是能画成一幅长卷,难怪这画能得“按平尺算最贵的画”这一称号。

只是,这画名叫《泉声松韵图》,乍一看,只见山不见水,再一看,泉和松都瞧见了,但目光还是被层层叠叠的山吸引了去。

乾隆和天皇为它齐爆灯

乾隆的山水画(画山硬说画水还被乾隆)(2)

画作上方的石渠诸印显示它曾被乾隆收藏,配合乾隆印章,是很666了!

乾隆的山水画(画山硬说画水还被乾隆)(3)

左:《御制诗二集》〈御制诗二集巻八十二〉 右:画中御题诗

要说这幅画为何能得到乾隆的点赞,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应该是王蒙的外祖父是赵孟頫吧。毕竟作为赵孟頫的忠实迷弟,爱屋及乌多正常!

萃花以前写过乾隆作为一个弹幕狂魔给赵孟頫的大作“糟蹋”了,这次在王蒙的画上略有收敛,但还是没能控制住洪荒之力,当下便掏出了他的宝贝印章们↓

乾隆的山水画(画山硬说画水还被乾隆)(4)

嗯,这线条画的美!来一章!哎,这山画的有质感,再来一章!于是画上就出现了上图中的各个印章痕迹……那些个印章在画上看起来可能不怎么起眼,但却是实打实的增值buff啊!

顺便一提,到了近代战乱,此画几经辗转,漂洋过海到了东瀛,被澄怀堂山本悌二郎所藏,到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期为日本药业巨子长尾钦弥所藏。

在日本的那些年,此画一点也没受到委屈,一直被奉为国宝被各处大佬收藏,还屡次参展皇家重要节庆展览,日本天皇见了此画都要夸“斯国一”(日语中很厉害的意思~)。

1933年更是被日本国文化财产保护委员会认定为重要美术品,可见此画在日本画坛上举足轻重的地位。

乾隆的山水画(画山硬说画水还被乾隆)(5)

能被诸多文人墨客甚至两国大boss点赞,这画的逼格自然瞬间就上去了啊!不过呢,我们都知道“打铁还需自身硬”这个道理,那当然是王蒙画的好,才能被这么多人点赞啊!

出身名门,开挂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前面我们说到,王蒙是赵孟頫的外孙,其实王蒙他舅赵雍、他爹王国器也是当时朝中的书画名家,这一大家子的文艺青年,艺术基因的遗传真不是盖的,好在王蒙也很出息,深得家传,还成为了元四家之一,分分钟吊打一众文艺青年。

资源和天赋齐上阵,简直就是开挂的人生啊!

乾隆的山水画(画山硬说画水还被乾隆)(6)

然而名门之后王蒙放着好好的仕途不走,弃官隐居去了。隐居倒也没什么奇怪的,当时的文人墨客都有这嗜好,而且隐居的生活多少会影响他们的画作。

乾隆的山水画(画山硬说画水还被乾隆)(7)

上图正是当时的典型文人画,元四家之一倪瓒所作,画面疏阔,构图简单清晰,山川数目略少,只留意境,一派“去他的官场,大自然真美好”的文艺气息。然而王蒙不走寻常路,同样是隐居,王蒙的画是这样的↓

乾隆的山水画(画山硬说画水还被乾隆)(8)

(元 王蒙 《葛稚川移居图》 纸本)

上图是先前萃花写过王蒙的《葛稚川移居图》,画面很满,线条繁密,设色丰富,层峦叠嶂,画面充满动感。

《泉声松韵图》中虽然设色浅淡,画面也没有那么满,但是和倪瓒的那幅区别还是很大的。王蒙擅用各种皴(音村)法,画出扭动的线条、跳跃的苔点、树干上的皴擦都显得极富质感。

乾隆的山水画(画山硬说画水还被乾隆)(9)

(元 王蒙 《泉声松韵图》)

注:皴法,是中国画的一种表现形式,用来表现山川树石的脉络、纹理、质感、阴阳、凹凸等,会显得画面有层次和厚重感,在各朝代画家的研究下,根据对象的不同,皴法逐渐演变出了相当多的种类。

乾隆的山水画(画山硬说画水还被乾隆)(10)

在《泉声松韵图》中王蒙就用了披麻皴、解索皴、斧劈皴、牛毛皴等技法,层峦叠嶂,结构错落有致,山脊的线条动态十足,整体气势雄浑苍茫。在其作品《秋林万壑图》和《溪山风雨图册》中有着极为相似的表达。

乾隆的山水画(画山硬说画水还被乾隆)(11)

(《秋林万壑图》王蒙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的山水画(画山硬说画水还被乾隆)(12)

(《溪山风雨图册》(其一) 王蒙 上海博物馆藏)

在构图设计和皴法运用上,这两幅画和《泉声松韵图》非常相似,因此可以推测这几幅画大约都是同一时期所作。

王蒙实力诠释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隐居期间数次时局稍作安定就入世担任官职。心境变化这么复杂,倒也难怪笔下画风也如此复杂、变化多端。

《泉声松韵图》自创作而成至今几百年了,它的价值和光彩从未因时光流逝和多次辗转而黯然失色,反而在更多能欣赏它的人手中,变成了经典传世之作。

更多内容,请关注”艺萃”

本文为艺萃原创,转载请私信艺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