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家普遍都很穷。媒体不发达,别说电视了,就是收音机也寥寥无几。但好处是,家家户户的墙上,都挂着一个有线小喇叭,它能把外面很多东西传到人们的耳朵里,由于它是城乡传媒的唯一,因此其政治、社会、文化等作用在当时来说,还是相当巨大,无以伦比的。现在的任何宣传机器都难以与它相比。

七十年代农村大喇叭广播(那个年代乡村的有线小喇叭)(1)

例如,它每天定时的长篇小说评书连播,就对我这个少年儿童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可以这么说,小喇叭的评书连播,是我夜里最好的精神伙伴。

吃过晚饭,就着煤油灯,赶紧把作业做完,就等着小喇叭的评书连播了。即使没做完或者正和小伙伴们疯玩着,我也立刻无条件停下,乖乖地坐在那里,竖起耳朵,沉浸在评书精彩曲折的故事里去了。我印象最深的几部评书是:《大刀记》、《渔岛怒潮》、《岳飞传》、《东方》等。前几部都是晚上播放的,一般播出的内容落不了,都能接着听到,而《东方》却是中午播出的,又是在秋假大忙的时候,往往就接听的不那么好了,为此,干着急也没办法。

听评书广播,最享受的时候是在夏季和冬天。夏天闷热,屋里呆不住,就把小喇叭挂在屋子外面,一边乘凉一边听广播,两不误,身心受益,很有情调;冬天的晚上,外面寒冷刺骨,大地一片寂静,一家人一般哪里都去不了,就围在火炉旁,全神贯注地听广播。听广播的时候,大人们手里还往往干着活,不是缝补衣服,就是扒花生;而孩子们呢?就可以心无旁骛地听故事了,那情景,至今想来,还是既温暖又有滋味,不知不觉间把漫长无聊的冬夜就这样打发而去了。

而听评书连播最担心的呢?就是正听着入神的时候,喇叭里忽然传出了类似的这么一句话:长篇小说《大刀记》今天就播放到这里,明天同一时间继续播放,欢迎到时收听。于是,我们在万分的恋恋不舍中,告别了当时的故事情节,期待着明天的连播了。

以后,参加工作了。我正好又分配在县广播站做编辑,小时对小喇叭长篇评书连播的喜爱,让我对这份工作倍加珍惜,因为我深知小喇叭对偏僻农村文化生活的重要性,整天努力工作,想方设法地把有线广播节目办得让群众喜爱。这期间,我曾去书店买回了好几部小时候听过的评书看,但不管怎么看,都感觉不到当年听评书的味道了,只好摇头放下。

现在,各种传媒已深入到千家万户,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与童年的我处的那个时代不可同日而语。但,时常的,我还非常得想念起有线喇叭的评书连播,是它,几乎每天晚上,都忠实地陪我度过了难熬的寂寞,让我的童年增添了那么多的欢乐和情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