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逊  肾内科主任医师

  血肌酐是每位肾病患者必须检查的项目之一,它也是肾功能的一个小项目。血肌酐的检测结果,对肾脏疾病协助诊断、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都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仅以血肌酐来诊断与治疗肾病也是不够的,也就是说,判断病情需要考虑的因素远不止血肌酐这一项指标,还包括年龄、性别、胖瘦、患病时间、既往病史、血压情况、尿蛋白指标、原发疾病、并发疾病、血生化指标、免疫相关指标、相关抗体指标、肾脏大小与结构及肾血流量及其它情况等等。

血肌酐多少就有危险了(从15个知识点看血肌酐是如何)(1)

  我们经常发现,若只看血肌酐,往往会被欺骗。或者说,有的时候,血肌酐这一检测结果容易误导患者(甚至非肾科医生),从而造成误判,对帮助诊断、指导治疗与判断预后都是不利的。对此,肾为先将从如下15个知识点谈一谈血肌酐是如何骗人的,患病多年的肾友更需了解。

  1.血肌酐正常范围并非有统一标准,男性、女性及儿童的正常参考范围都不一样:一般来说,男性的血肌酐多在85μmol/L上下,女性多在65μmol/L上下、儿童多在45μmol/L上下。

  2.由于血肌酐与身体肌肉总量有关,因此体形也会影响血肌酐的正常值。同样是血肌酐检测的结果为100μmol/L,体形消瘦者可能不正常,健美运动员则可以完全正常。

  3.仅以血肌酐的这一检测结果并通过计算公式得出的肾小球滤过率(GFR),对于特殊人群(老人、儿童、营养不良者等),多数情况下并不能反映出真实病情。

  4.血肌酐并非越低越好,或者说,血肌酐很低也并非一定说明肾功能比别人好。

  5.别忘了,高蛋白饮食(尤其是肉类食物)、剧烈运动(肌肉参与运动)等因素也会影响血肌酐的检测结果。

  6.不同医院所检测的血肌酐结果并不具有可比性,或者说,同一个人同一时间在不同医院的血肌酐检测结果会有所不同属于正常现象。

  7.有的时候,血肌酐偶尔超过正常范围,并非一定说是肾功能受到明显损伤,或许为某些原因造成的一过性升高有关。

  8.血肌酐并未超过后面参考范围的最高值,并不代表其肾功能就是正常的,需要医生综合考虑年龄、性别、体重、身高、营养状况、饮食情况及近期运动量等因素。

  9.虽然药用炭等药物为治疗肾衰竭有效药物之一,但是通过这类药物达到的降肌酐效果,并非改善了患者的肾功能。

血肌酐多少就有危险了(从15个知识点看血肌酐是如何)(2)

  10.作为微血管保护剂的羟苯磺酸钙,有的时候也可用于慢性肾脏病的治疗,但是,当需要检查肾功能时,至少提前3天停用该药。这是因为,羟苯磺酸钙会干扰“酶法”测定的血肌酐数值,从而造成血肌酐下降的假象。

  11.不要将尿肌酐也当成判断肾功能的指标或诊断肾衰竭的依据,单独测定尿肌酐浓度对评价肾功能几乎没有帮助,但是如果与血肌酐一起测定,再加上24小时尿量及身高与体重等,就可以计算出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来代替GFR(肾小球滤过率)。

  12.判断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肾功能,不能仅检测血肌酐,应同时测定患者的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尤其能够帮助慢性肾脏病患者进行分期诊断。

  13.关于慢性衰竭患者何时可以透析,不能仅以血肌酐是否超过707μmol/L作为依据,而应该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更重要的是患者并发症情况,如高钾血症、酸中毒及心功能等。

  14.不要以为,只要服用了某种药物导致血肌酐升高,都是在伤害肾功能,有的时候可能是“好事”。比如慢性肾功能不全早期患者服用普利类药物或沙坦类药物后出现血肌酐小幅升高肌酐(升高幅度在25%以内),不必急着停药,可以继续使用并再观察。

  15.对于血肌酐超过正常范围的肾衰竭来说,患者不必太在意血肌酐小幅波动的数值,而应该关注血肌酐波动的百分比。比如,血肌酐从120μmol/L变成200μmol/L(血肌酐升了80μmol/L),多可认定为病情加重,因为血肌酐的上升幅度达66.7%(大于25%),意义较大;再比如,血肌酐从520μmol/L变成600μmol/L(血肌酐也升了80μmol/L),多考虑为检查波动,因为血肌酐的上升幅度仅15.4%(小于25%),意义并不大。

血肌酐多少就有危险了(从15个知识点看血肌酐是如何)(3)

  从如上15个知识点可以看出,有的时候血肌酐确实会“骗人”。但是,并不是说血肌酐就不重要了。关于血肌酐这一肾功能检测结果,对肾病患者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检查项目。只是说,当血肌酐这一检测结果出来之后,需要经治医生综合分析后方可得出结论,在对患者的诊断疾病、指导治疗与判断预后方面,血肌酐依然十分重要与不可或缺。

与同名《肾为先》微信公众号同步首发,文章为周逊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