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勤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自然界中的一切,都值得书写“菖蒲古上药,结根已千年闻之安期生,采服可以仙”菖蒲是端午节的使者,国人将其与艾草悬挂于门窗以祛避邪疫,连大诗人陆游也对其赞不绝口菖蒲,生野外则生机盎然,富有而滋润,着厅堂则亭亭玉立,飘逸而俊秀,自古以来就深得国人喜爱,视其为神草人们在崇拜菖蒲的同时,还赋予菖蒲以人格化,把农历四月十四定为菖蒲的生日,试问世间还有哪种花草有这样的待遇呢?,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书房植物菖蒲?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书房植物菖蒲(又见菖蒲出水清)

书房植物菖蒲

◎邓勤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自然界中的一切,都值得书写。“菖蒲古上药,结根已千年。闻之安期生,采服可以仙。”菖蒲是端午节的使者,国人将其与艾草悬挂于门窗以祛避邪疫,连大诗人陆游也对其赞不绝口。菖蒲,生野外则生机盎然,富有而滋润,着厅堂则亭亭玉立,飘逸而俊秀,自古以来就深得国人喜爱,视其为神草。人们在崇拜菖蒲的同时,还赋予菖蒲以人格化,把农历四月十四定为菖蒲的生日,试问世间还有哪种花草有这样的待遇呢?

菖蒲,乃蒲类之昌盛者,故曰菖蒲。李时珍将菖蒲分为泥菖蒲、水菖蒲、石菖蒲等品种。古人莳养菖蒲的方法更为绝妙:“以砂栽之,至春剪洗,愈剪愈细,甚者根长二三分,叶长寸许。”苏东坡就喜欢种菖蒲。他二十九岁时,在山中第一次遇见一棵野生石菖蒲,突然如他乡遇故知,为之着迷,为其捡石头蓄清水,最终成为蒲痴。无论是古代的苏东坡,近现代的胡公寿,还是当代的王大濛等,他们都喜欢菖蒲,与蒲草有着相似的性情和气质,所以与蒲草结下了延续一生的美好情缘。

炎热的夏季,若在窗口放一盆开花的菖蒲,是很别致的。绿华窈窕,清香怡人,仿如一把轻罗小扇送来清透的晚风。一盆菖蒲在屋内的风度,“浮游水中央,千春隔尘俗”,秀雅而温柔,轻盈快乐中还有一分沉静。靠近一些,还可以听到水在菖蒲根部轻轻流过的细碎声音。这声音使人能感觉到,却几乎不是用耳朵,而只是靠想象。作家王加婷素爱诗书,长伴草木,常流连于山野,徜徉于密林。菖蒲“生于尘世之中,却怀山野之清,不资寸土,但得泉养”,王佳婷希望我们能跟随一株蒲草,于喧嚣尘世中追寻那一份山野之清。

王佳婷最新出版的《我有蒲草》包括“蒲草之美”“蒲草之识”等五辑,收录了《与草闲谈》等三十多篇文章。本书是一本关于蒲草的文集,以细腻丰富的文字与精美的图片,展现了源远流长的菖蒲文化,书写了蒲草与生活发生的各种关联,梳理了古今中外关于菖蒲的艺文资料,盘点了苏东坡、齐白石等文人画家钟情蒲草的前尘往事,并寻访了范笑我等近十位当下的爱蒲之人,呈现他们的生活状态。

在《齐白石与菖蒲》中,作者描述了对齐白石的《菖蒲蝴蝶图》的观感,认为画中菖蒲看似孤零零的,立在画面中,却若山间石出清泉,爽雅自得。茎叶平缓柔顺,仿佛可以听到溪水流过的淙淙之声。蝴蝶因花香而来,菖蒲与蝴蝶,笔不到而意连,线不写而韵生,一淡一浓,对比之下别有情趣。而蝴蝶欲飞、菖蒲花欲开之态,实引人遐想。此外,齐白石还与徐悲鸿合作《菖蒲虾趣图》,蒲草的生气,鱼虾的悠游,色彩用那么淡,人静静相对,像读一卷明清笔记,可以闻到自然清香。

王佳婷认为,像自然界的所有植物一样,蒲草接受时间的洗礼,与宇宙万物相通。这种不被干扰、自由生长的生命过程,是世上最自然且高贵的事情。又见菖蒲出水清,小小蒲草乃大雅之物。全书围绕一株草展开书写,彰显的却是这株草所代表的一种生活美学:越简单越快乐,越能清楚地看清自己和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