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风云变色的时代,一群如狼似虎的人,一个纵横捭阖的竞技场,要么站着俯视,要么趴着仰望,你方唱罢我登场。

这个王那个王,在那个时代,可以说只要你能够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头头便可以称为“王”,这么算起来的话,军阀里的“王”便很多了,比如我们常说的东北王、西北王、东南王。

藩王和侯王(东北王西北王东南王和西南王他们分别是谁)(1)

“东北王”毫无疑问是一代枭雄张作霖。

张作霖出身草莽,后来接受清政府的招安,拥有了正经的官军身份,靠着自己一步一步地爬,最后成为了北洋政府的当家人,也是北洋政府的最后一位当家人。东北可谓是群狼环伺,北有苏联人,南有直系军阀,东有日本人,当然日本人的势力早已经渗透到了东北,说是夹缝中生存也差不多了,可是张作霖偏偏就能将让自己强壮起来,压着直系打,耍得日本人团团转。不过,后来因为不肯与日本人合作,又败给了北伐军,原想退回东北蛰伏,结果被日本人给炸死了。

张作霖死后,东北交给了他的窝囊儿子,可是没几年的功夫,老张家便从“东北王”变成了耻辱的“东北亡”。

藩王和侯王(东北王西北王东南王和西南王他们分别是谁)(2)

“西北王”有两位,分别是冯玉祥和胡宗南。

冯玉祥是第一代西北王,老冯是出了名的“倒戈专家”,一生中不知倒戈了多少次,但凡与他合作过的人基本上都遭到过他的倒戈,所以与他合作是一件危险的事。当然了,不管当时老冯的名声再怎么糟糕,他也赢得了一个“爱国将军”的身后名。

老冯的一生主要做了三件大事:一是倒戈直系并发动“北京政变”,二是五原誓师响应北伐,三是反蒋参与蒋冯阎战争。冯玉祥在蒋冯阎战争中惨败后,从此一蹶不振,后来虽然创立了察哈尔抗日同盟,但是在蒋介石的逼迫下也很快偃旗息鼓。

1948年7月冯玉祥自美国乘坐轮船回国,9月1日途径苏联敖德萨港时因轮船失火,老冯与女儿遇难,可以说死得不明不白。

藩王和侯王(东北王西北王东南王和西南王他们分别是谁)(3)

胡宗南这个黄埔一期毕业生,号称“天子门生第一人”,可以说是最得蒋介石宠信的国军将领,不管他是打胜仗也好,打败仗也罢,蒋介石对他的信任从来没有消减。

1947年6月,胡宗南担任西安绥靖公署主任,手里拿着好几个兵团的指挥权,成为了冯玉祥之后的第二代“西北王”。当然,这两代“西北王”并没有什么关系,胡宗南的“西北王”更不是冯玉祥传给他的,而是蒋介石给的。

胡宗南与胡琏并称“二胡”,不过在蒋的军队里也有这么一句话:“十个西北王,抵不上一个金门王!”胡琏在逃到台湾后,被蒋介石任命为“金门防卫司令部”司令官,指挥金门战役并取得胜利,所以被称为“金门王”。在军事水平方面,胡宗南确实远远不如胡琏,但是他就是得蒋介石的宠爱和重用。

藩王和侯王(东北王西北王东南王和西南王他们分别是谁)(4)

“东南王”,是直系军阀孙传芳。

孙传芳17岁的时候在姐夫王英楷的保荐下进入了由冯国璋总办的练官营步兵科第三班,后因成绩优秀被保送进了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1907年11月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从湖北到福建,从福建到浙江,到江苏、安徽、江西,孙传芳组建五省联军,自任总司令,控扼东南,成为名副其实的“东南王”。

蒋介石发起北伐后,孙传芳被击溃,后逃到沈阳,投靠了张学良,在张学良该旗易帜后又悄悄地离开了沈阳,最后隐居天津。1935年11月,在天津居士林,孙传芳被施剑翘刺杀。据说1933年张敬尧在北平六国饭店被军统特务刺杀时,孙传芳也藏身六国饭店,在张敬尧被刺杀后,吓得匆匆离开了北平,不敢再给日本人做事。

藩王和侯王(东北王西北王东南王和西南王他们分别是谁)(5)

“西南王”,应该是“云南王”龙云。

云南经历过蔡锷、唐继尧和龙云三个时代,龙云直到1945年才被蒋介石制服。

龙云算是唐继尧的心腹爱将,他也屡屡得到唐继尧的提拔,羽翼逐渐丰满,在1927年的时候联合了滇军中的几位主要将领发动政变,从此成为了云南的当家人,即所谓的“云南王”。在抗战时期,龙云曾派卢汉率领滇军出滇参加抗战,在台儿庄战役中打出了赫赫威名。

1945年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决定要让云南的统治权归于中央,所以派杜聿明去“收拾”了龙云,给了他一个虚职,龙云也自此结束了他的“云南王”生涯。

藩王和侯王(东北王西北王东南王和西南王他们分别是谁)(6)

“中原王”,汤恩伯。

蒋介石这边除了有个“西北王”胡宗南、“金门王”胡琏,还有一个“中原王”汤恩伯,汤恩伯主政河南的时候被老百姓称为“水旱黄汤”,妥妥的一个只知媚上、坑百姓的货色,军事水平也不怎么样。

这货最后跑去日本做手术,结果死在了日本人的手术台上。

这几位“王”没有什么关系,如果真要说他们有什么关系的话,我只能说,他们要么是敌人,要么是竞争对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