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花费了十年的时间建了一座桥(决定靠自己建一座桥)(1)

文 崔斯也

建一座桥需要面对什么?

他们花费了十年的时间建了一座桥(决定靠自己建一座桥)(2)

图/shopify

山水家园,一个东北四线小城里的普通小区。

小区周围并不繁华,虽然离市中心仅一河之隔,但它们之间没有桥梁相连。小区居民想过对岸,得多绕半小时路。

也不是没办法,但得胆子大:要么爬水坝,要么在窄河上垫石头,抄近路的人们经常在河道上摔跟头。绝大多数普通人只能一边绕路远行,一边期盼着什么时候会有一座像样的桥。

一位年过六旬的老先生决定不等了,他自己来。他以小区后门为起点,花了五年时间,凭一己之力建了一座通往市中心的桥。

只是比建桥更复杂的是人心。面对人们从未停歇的质疑甚至嘲弄,老先生很坦然,“对,我就是闲的”。

一座通往市中心的“不存在的桥”

2015年,刘富和妻子搬到了辽宁抚顺顺城区的山水家园小区,入住17号楼——一栋“回迁楼”。

他们花费了十年的时间建了一座桥(决定靠自己建一座桥)(3)

山水家园小区/崔斯也

过去刘富住在卫校附近的公房。公房拆迁后,开发商给原住户两个选择:拿一部分拆迁补偿款,或者两年后回迁山水家园。

和很多回迁户一样,当时刘富看中了开发商和有关部门的承诺:搬迁后一年内,小区南侧会建一座直通市中心的桥,买菜、上班都方便。因此刘富选择回迁。

山水家园位于抚西河北侧,周边并不繁华,没有大型市场,也几乎没有娱乐场所。居住在此的,大多是当地老人和回迁户。小区南门附近是河的一条支流,最窄的地方只有十几米宽,百米外的对岸,就是市中心的客运站、大型菜市场和学校。

他们花费了十年的时间建了一座桥(决定靠自己建一座桥)(4)

河另一侧的市场/崔斯也

他们花费了十年的时间建了一座桥(决定靠自己建一座桥)(5)

长途客运站/崔斯也

“市场就在家门口,但只能干瞪眼,就是过不去。”包括山水家园在内的几个邻近小区的居民,都觉得很有必要修一座桥,否则去市中心只能从小区北门绕着走,走路得多花四十分钟,打车至少十块钱。

小区居民赵姐说,如果有桥直通对面,她每天上下班坐公交车来回只需要花两元。而现在她途中得转一趟车,耗时一小时以上。

人们在盼望中渐渐失落,期待中的桥一直未见踪影。比山水家园的回迁户更早住进抚西河北侧的人们说,建桥的事情听说好久了,但从来没有动工的迹象。

无奈的居民们只好各显神通。河道上有一座东西向的小型水坝,有人在水坝两端墙面上各挂上一个轮胎,从河边栏杆翻下去,踩着轮胎,跳上水坝,从水坝上的钢板过河。但墙面很高,遇上雨雪天气轮胎变滑,而水坝上的铁板是可活动的,处处危险。还有人试图在窄河道上垫石头,但经常因行走不稳跌入水里,有老人曾因此在河道中摔成骨折。

他们花费了十年的时间建了一座桥(决定靠自己建一座桥)(6)

水坝上的轮胎/崔斯也

刘富一家住在16楼,窗户正对着河道的方向,用刘富妻子的话说:“我们每天都能瞅着人掉河里,有的爬都爬不起来,像看电影似的。”

自2016年开始,刘富都在琢磨着搭一个能过河的东西。那时他退休多年,每天有大量空闲时间。雨季过后,他选定一处较窄的河道,河道下面有一条宽阔的污水管。他打算在水管附近堆放沙袋和石头,搭成桥墩。

刘富每天带着一双胶皮靴,站在半米多深的水里挖沙子,找石头。靴子常常灌水,几百斤的石头挖不出来,刘富用镐头一点点砸出来,从水里慢慢滚着石头,一趟趟搬过去。

桥慢慢有了雏形。后来几年内,这个雏形历经多次冲毁,但沙子混着水泥,桥墩越搭越高,也更加牢固。现在这座桥有钢丝固定的防水栏杆,还有钢板制成的桥面。栏杆上拴着一块红布,旁边还放着一把扫帚,很是整洁。越来越多的人从这座桥通往对岸,送外卖的摩托车也从这儿来往。

他们花费了十年的时间建了一座桥(决定靠自己建一座桥)(7)

现在的小铁桥/崔斯也

只干“外面的活儿”

刘富老家在黑龙江,十来岁时最大的梦想是当兵,但因为要照顾家中的五个弟弟妹妹,他等到20岁才分配到一个入伍名额。

1973年,他进入辽宁抚顺一个武警部队,一去六年。退伍后,他没有被分配到什么像样的工作,只能回到老家种地。一年后,战友老刘给他写信:“还在家待着呢?回抚顺吧,我给你介绍工作。”收到信的第二天,刘富迅速收拾东西,住进了老刘家,在当地水利局渔场做临时工。

1982年,刘富与单位同事介绍的对象结婚,在抚顺安了家。过几年他去做建筑工作,有一次往起重机的钩子上挂东西,指挥员没看好,钩子一起,把他的手一起吊上去了,手被扯到露出了骨头。开起重机的,正好是他的妻子。

那次以后,刘富在家养了几个月,再没去上过班。往后的日子,他去劳务市场做瓦工活儿,隔几天能接上一个活干,每个月挣两三千元。但一起干活的工友总是互相请吃饭,加上抽烟喝酒,月底总剩不下几个钱。

刘富不会做家务,“连下个面条都不会,在家就看看手机,看看电视,啥活也不干,净干‘外面活儿’。”刘富的妻子说。

刘富在外面干活确实很积极,过去谁家的门打不开,谁家玻璃坏了,都拜托他来修。搬到山水家园后,修桥是刘富这几年最用心的“外面活儿”。

从2018年开始,刘富决心把桥修得更好一点,天一亮就出门,带着工具到河边挖石头,所有石头用锤子砸掉棱角修整好,一个个码在一起;河道里的树枝、垃圾都一一捡出来。

桥墩上面铺一些木板,好的木板都是各处捡来的,为了运送木板还弄坏了他两辆买菜推车。中午妻子会到河边给他送饭和水,一直忙到天黑才回家吃饭。

有一次搬石头,刘富脚踩在污水管的青苔上,一头栽到河里,手机也摔坏了。回家后他没敢跟妻子说,洗澡前脱衣服时,妻子才看见他后背上有一道很大的伤口。

他们花费了十年的时间建了一座桥(决定靠自己建一座桥)(8)

长有青苔的污水管/崔斯也

妻子又气又无奈,但她也强调“我们家老头,军人出身,特别正直的人。他想干的事儿,我都不拦着。”

只是偶尔埋怨“我这辈子没跟他享到一点福”:“当初搞对象的时候,我这些亲朋好友没一个同意的,他在抚顺没有家,又穷得叮当响,要是现在的女同志,谁能跟他?但我觉得对我好就行了。我们在一起快四十年了,从来没有互相骂过。”听妻子说这些时,刘富坐在一旁,只是笑。

除了修桥,刘富还把从小区到河道的路也都修整了一遍。

因为这一处河边没有规划建设,小区后面本是一片荒草地,刘富慢慢铲,弄出了一条干净的路。

过河之后,上岸的一道坡路很陡,冬天结了冰很难走。他在旁边又开出一道缓坡,每次下完雪,他清晨四点出门,把一路上的雪扫掉,再撒上沙子防滑。

七、八月的雨季,水位涨高,经常没过桥面。刘富就在桥的两端各放一双胶皮靴子,一边的人穿着走过去,另一边再穿回来。

只是每个夏天过去,水常常带着树枝一起冲下来,把桥冲坏。

他们花费了十年的时间建了一座桥(决定靠自己建一座桥)(9)

刘富放在桥边的扫帚/崔斯也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刘富的体力也不如以前。他在2017年得了胆管结石,住了几天院。后来修桥时候也经常疼,疼了就吃止痛药。

刘富并不知道他的病转成了胆管癌,但他拿不出十三万手术费,且手术风险也很大,于是夫妻俩选择放弃治疗,每天出门锻炼,从早走到晚。

当时医生说刘富只能活三到六个月,但没过多久,刘富就又开始修桥了,一直修到了现在。

“我就是吃饱了撑的”

桥给居民们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方便,除了山水家园的居民,附近其他社区的人听说这边有了一座桥,都从山水家园的北门横穿到南门,再从桥上过河。

他们花费了十年的时间建了一座桥(决定靠自己建一座桥)(10)

从桥上经过的行人/崔斯也

2020年10月,全新的钢板桥再次修好。

刘富到桥边观察了几天,每天至少有一千人从他建造的桥上路过,他觉得很有成就感,“方便大伙儿,也方便我自己。”

但不是所有人都感谢他,起初甚至有人觉得他不正常。总有路人看着站在河里挖石头的刘富,轻佻地问:“你这老头,是不是吃饱了撑的?”

“我说对啊,我就是吃饱了没事儿干。明年坏了,我还修。”

刘富每个月有一千多元养老金,这几年每次大规模修桥,都要搭进去至少一个月工资。

买材料的钱都是他自己掏的,沙子里要混上水泥才坚固。他买了二十袋水泥,每袋十七元,堆放在小区后门,结果第二天就少了两袋。

2020年10月,刘富本来打算和往年一样翻修冲毁的桥,他购置了很多木板打算做桥面,但在准备上桥面的前几天,小区里四个邻居在小区中间的广场组织众筹,筹到的钱打算给刘富修桥用。

刘富知道以后赶紧拒绝,但邻居热情高涨,他只好说:“非要捐钱你们自己拿着,千万别给我。”但捐款结束当天,他还在河里修桥,钱就被送到了他家。

他们花费了十年的时间建了一座桥(决定靠自己建一座桥)(11)

组织捐款的小广场/崔斯也

邻居们把三千多元钱强行塞到了刘富妻子的手上,老两口开始发愁,不知道怎么处理这三千块钱。

“给我的压力太大了,我不想把钱自己留着。”最后刘富决定换掉原本准备的木板桥面,改成更坚固的钢板。

他到市场选好钢材,找人焊了一块一米五宽,十六米长的钢板,准备做桥面。

又买了几根防水木,在桥的一侧用钢丝固定绑好了一排栏杆,让老人小孩可以扶着过桥。总共花了三千多。

安装钢板桥面的当天,货车开不进河边,而他自己搬不动上百斤的钢板,自发而来的六七个邻居一起帮他把钢板抬到了河面上,但没有人肯下水帮忙装钢板。

刘富的妻子当天准备了好几双靴子,一直问着谁能搭把手,却始终无人响应。最后,还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老邻居穿上靴子,下了水。

如果没有捐款的事情,他可能只是像往年一样,把木板铺好,如常进行维护。后来这些木板被他铺在了桥两边的路上。“本来就是个想方便大家的事儿,我不能让人觉得我在挣人家钱吧?”

但还是有人因此说风凉话,光是刘富听到的就不少——有人在捐款第二天就把捐款箱踢倒,“这都捐几万块钱了?还捐呢。”也有人过桥时幽幽地说:“这桥我还捐钱了呢,就修成这样啊?”

有陌生人甚至到刘富家里敲门,质问道:“桥就是你修的啊?这是违法的,不拆了的话你们两口子都得被抓进去。”

妻子觉得很气愤,但刘富拦住她,没跟对方吵架。

虽然没起冲突,但刘富因此焦虑了很久。他经常梦到半夜有人喝醉酒,从桥上掉下去,然后找他要钱。

他看到骑摩托车过桥的人也总是担心,一方面是怕桥的承重不够,造成损坏;另一方面,如果骑摩托的人不小心掉下去,他还得担责任。

捐款结束后,刘富曾经想过把捐钱的名单写在红纸上贴出去,“因为有的人说捐了,其实没捐,又老拿捐钱说事儿,我就想公布出去,谁捐了,一共多少钱,我也问心无愧。”

但后来,一个80多岁的老太太到刘富家,劝他不要这么做,因为名单一旦贴出去,可能招来没捐钱的人的反感。

老太太年轻时做过老师,她用毛笔给刘富写了一张巨大的感谢信,贴在桥附近的河堤上,字迹工整。她每次见到刘富,都会亲切地喊一声“小伙子”。

他们花费了十年的时间建了一座桥(决定靠自己建一座桥)(12)

老太太写的感谢信/受访者提供

小区的赵姐,捐款的那两天正在上班。有一次在桥边遇到了刘富,硬是塞给他二十块钱,并一直说很感谢他。

他们花费了十年的时间建了一座桥(决定靠自己建一座桥)(13)

正在过河的居民赵姐/崔斯也

当刘富被问到“你后悔修桥吗”,他停顿了一会说:“怎么可能不后悔呢?当初想着修座桥能走就行,要是再修更好的,我也没那技术。结果这一捐了款,我修也不是,不修也不是。”

他想起有一次,小区里的邻居在河边跟他闲聊时说:“没听过人说吗?‘修桥补路双瞎眼,杀人放火子孙全。’”

“我当时就跟他说,爱咋咋地,瞎就瞎。反正人死了以后,也是啥都看不着了。”

天气渐渐转暖,雨水开始变多,刘富已经做好了计划,等现在的钢板桥冲坏了,如何再次把它修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