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肚脐上,大腿根处的小包包时隐时现,这到底是什么呢?父母们可不要大意哦,可能是疝气招惹宝宝啦!

什么是小儿疝气

如果宝宝的阴囊变肿,下腹部痛感明显,并且疼痛蔓延至腰背、肋骨、肚脐甚至心口,此时抚摸宝宝还会发现宝宝手脚冰凉的话,就是婴儿疝气。而且上述症状出现的时间并没有规律可循。很多宝宝都会得疝气,尤其是是男宝宝。

我们通常把疝气叫做“小肠串气”,通俗讲就是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器官“不守规矩”发生了位移,如果恰巧“把关不严”的话,那些“出走”的组织就会在一个不属于它的地方逗留。疝气有很多种类,比如股疝、斜疝、脐疝等。

宝宝哭闹容易得疝气(宝宝患疝气妈妈别害怕)(1)

小儿疝气症状

1.通常在小孩哭闹、剧烈运动、大便干结时,在腹股沟处会有一突起块状肿物,有时会延伸至阴囊或阴唇部位;在平躺或用手按压时会自行消失。

2.一旦疝块发生嵌顿(疝气包块无法回纳)则会出现腹痛、哭闹不止,继而出现呕吐、腹胀、发烧、烦躁不安,进而出现脱水、休克。

3.如果肿物嵌顿不能返纳腹腔,在腹股沟或阴囊内可见椭圆形肿物,质地硬,触痛明显;嵌顿时间久者皮肤可见红肿,若长时间肠管不能回纳则有可能出现肠管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

小儿疝气的危害

1.危害消化系统

因为疝气肿物有时会阻塞正常的消化系统,所以宝宝一旦得了疝气就会觉得肚子胀痛,有坠感,对于吃的东西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还有便秘表现。一旦营养吸收不好的话,宝宝继而会无精打采,精力不充沛,身体素质不如从前。

2.危害生殖系统

从身体构造来看,一旦包块形成就极有可能挤压与腹股沟接近的生殖系统,进一步对宝宝的生殖健康造成威胁。

3.严重并发症

由于肿物位置并非牢固固定的,所以很容易使其中的肠管和大网膜发生碰撞或者互相挤压。这种情况下再想使肿物归位就比较困难了。因此时间长了宝宝会觉得肚子疼痛加剧,还可能引发肠梗阻、肠坏死等,这些严重的并发症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宝宝哭闹容易得疝气(宝宝患疝气妈妈别害怕)(2)

小儿疝气预防

疝气给孩子的正常发育和生活带来极大困扰,疝气严重时要通过开刀手术治疗,对患儿身体伤害极大。为了避免孩子遭受疾病困扰,家长应做好小儿脐疝的预防工作:

1.家长应经常注意观察孩子的身体,看看孩子的腹股沟部或阴囊处是否存在肿囊或时隐时现的块物,遇有疑问及时请教医生。

2.有些家长担心孩子腹部受凉导致生病,常常将孩子的腹部裹起来,但要注意不要将孩子的腹部裹得太紧,以免加重腹内压力。不要让孩子过早学站立或长时间站立,以免肠管下坠形成腹股沟疝。

3.要注意安排好孩子的饮食,多让孩子吃易消化和含纤维素多的食品,以保持大便通畅。孩子大便干燥时,应采取通便措施,不要让孩子用力解大便。

4.注意天气变化,早晚温差变化,按需给孩子增减衣物,避免孩子感冒着凉。孩子感冒咳嗽后,要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吃些止咳药,同时要避免孩子大声啼哭,防止剧烈咳嗽或啼哭导致腹压升高,引发疝气。

5.若孩子曾患疝气但已治愈,在治疗之后,一定要做好保护工作,防止复发,在运动和饮食方面都要注意,根据医生的嘱咐做好防护。

专家介绍

宝宝哭闹容易得疝气(宝宝患疝气妈妈别害怕)(3)

孙绪丁

北京京都儿童医院副院长

主任医师 儿科博士 市级名医 硕导

呼吸哮喘中西医结合首席专家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慢病管理委员会常务理事

中华民族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常务理事

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委员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肺炎、哮喘协作组委员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咳嗽,哮喘,小儿鼾症(打呼噜),过敏性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鼻炎、鼻窦炎,反复呼吸道感染,免疫功能低下。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对顽固性咳嗽、慢性鼻炎,哮喘能够避免西药的副作用,提高治愈率。对腺样体肥大(鼾症)、鼻窦炎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能够治愈绝大多数患儿,避免手术风险,副作用少,效果好。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愈了许多久治不愈、反复发作的小儿哮喘、慢性咳嗽的患儿,在全国享有较高知名度。

(此处已添加医疗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