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宅变身艺术基地,让沉睡的历史焕发新生。今天(3月28日),看苏州记者从苏州古城投资建设有限公司获悉,位于姑苏区十梓街116号的顾廷龙故居已完成主体工程修缮,并招商引入苏州本土孵化的一家数字文化企业,将此处焕新成为艺术品交流总部,常态化举办画展、艺术家沙龙、培训等各类人文艺术活动,该企业总部将在5月底正式投入使用。

此外,据古城公司相关人员介绍,由其公司承担的姑苏区多处文控保建筑也都在同步修缮中,其中,五卅路子城片区金城新村、章太炎故居、西百花巷4号(原苏州戏服剧装厂)、德邻堂吴宅等,均将在今年下半年完成修缮和招商工作。与顾廷龙故居一样,这批文控保建筑将依循修旧如故、以存其真、活化利用的原则,延续发扬老宅的文化魅力,成为激活古城片区更新的有力锚点。

来到位于姑苏区十梓街116号的顾廷龙故居,记者看到修缮完成后的建筑外墙呈白色,屋顶铺有小青瓦,宅院内部也已全部换上新装,墙面、门柱、地板等都完成了翻新工作。

修缮后的顾廷龙故居建筑总面积约1904平方米、占地约1885平方米,与苏州大学、博习医院旧址和圣约翰教堂以及天赐庄近现代建筑群相邻,其历史可追溯到明代。民国四年(1915年),顾廷龙祖父购下朱宅并修葺使用。

龙亭区古建装配式传统中式四合院(顾廷龙故居变身艺术基地)(1)

图/顾廷龙故居西花园

顾廷龙是我国著名的图书馆专家、版本目录学家、文字学家和书法家,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上海历史文献图书馆馆长、上海图书馆馆长、《辞海》编委、文化部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等。同时,他还是我国著名飞机空气动力学家、“歼8之父”顾诵芬的父亲。顾诵芬在该宅院中度过了天真烂漫的童年时光,可以说,顾宅是他难以忘却的乡愁。

“‘顾衙复泉’,这处经典的江南传统院落承载着许多重要的历史片段,而顾廷龙和顾诵芬特殊的身份,也让这处宅子多了一份家国情怀和文化附加值。”苏州古城投资建设公司副总经理邢强介绍道。

龙亭区古建装配式传统中式四合院(顾廷龙故居变身艺术基地)(2)

图/顾廷龙故居修缮中(殷铭供图)

穿行于老宅之中,仍然能感受到浓郁厚重的历史感,一块写有“恭俭庄敬”的砖雕门楼揭示了宅院主人清朗的家风。“恭俭庄敬”指端庄而有礼教,出自《礼记·经解》。孔子曰:恭俭庄敬,礼教也。

值得一提的是,砖雕门楼上还印有三方印章,上款印章“大司农”,下款印章“臣世恩印”和“芝轩”。由此可以推断,该字牌为清代“四朝元老”潘世恩所题,经历百年风雨却仍保存完好。

龙亭区古建装配式传统中式四合院(顾廷龙故居变身艺术基地)(3)

图/顾廷龙故居雕花门楼

据邢强介绍,解放后,该故居变为公房,住进了几十家住户,“此后,原有的院落格局逐渐被分割,建筑内部、天井及院子均被居民私搭修改,古建筑本身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资产价值受到一定破坏。”

为更好地挖掘古建老宅的文化底蕴,激活优秀历史建筑的现代价值,自2012年至2021年,古城投资建设公司历时10年完成了43户公房居民的搬迁,共耗资5000余万元,才得以让顾廷龙故居重新呈现在大家面前。此外,为了进一步激发古建筑的活力,顾宅成功和苏州某文化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后续将以艺术基地的新身份和市民见面。

龙亭区古建装配式传统中式四合院(顾廷龙故居变身艺术基地)(4)

图/顾廷龙故居修缮前

“我们作为一家中国当代国画艺术品服务平台,古宅的历史气息和我们的工作内容相得益彰,置身其中可以更好地激发我们的创作灵感,感受建筑本身古朴的人文气息下沉淀着的,鲜活而生动的传统文化韵味。”入驻顾廷龙故居的该文化企业负责人表示。

未来,顾廷龙故居将被打造成以艺术经纪、艺术电商、艺术鉴证、艺术众创空间等创新模块为组成的“顾廷龙故居▪观丰文化艺术基地”。每月会定期举办当代国画相关的优秀作品展,力争成为“古建遗产保护 产业数字经济”高度融合的新典范。

龙亭区古建装配式传统中式四合院(顾廷龙故居变身艺术基地)(5)

图/顾廷龙故居俯瞰图

顾廷龙故居所处的姑苏区双塔街道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街道以此项目为文化流量载体,预计将增加所在街道的税收超5000万元,预计吸引数字行业高端人才流入百余人,“希望可以以点带面,持续拓展周边业态,凝聚年轻群体回流古城,助力古城的活力提升,这对于苏州古城保护和更新发展均具有积极的示范和带动效应。”

据古城公司相关人员介绍,由其公司承担的姑苏区多处文控保建筑也都在同步修缮中。其中,五卅路子城片区金城新村、章太炎故居、西百花巷4号(原苏州戏服剧装厂)、德邻堂吴宅等,将在今年下半年完成修缮和招商工作,部分场馆将对外开放运营。一起期待苏城更多的老宅焕新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