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世界和华夏农耕世界就像一对孪生兄弟,相爱相杀了几千年。

在秦一统天下之前,虽然有强悍的草原部落出现,但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统一草原世界的游牧部落,历史中对他们的记述多半都是被中原诸侯国所消灭、所打击,所利用。比如犬戎、鬼方、肃慎等等。在秦统一之后,蒙恬打击匈奴也很轻松,“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匈奴冒顿单于哪个时代人(冒顿单于为什么不入侵汉朝)(1)

秦军士


但是到了秦汉之际,随着秦帝国的崩溃和草原一代雄主冒顿单于的崛起,一个强大的匈奴帝国出现在草原世界,开始威胁着华夏世界。

草原世界的第一次大一统来自于冒顿单于的匈奴帝国,华夏世界的再一次大一统来自于汉高祖刘邦的大汉王朝,在相同的时间节点上,草原世界与华夏世界不约而同的都走向了大一统时代。

匈奴冒顿单于哪个时代人(冒顿单于为什么不入侵汉朝)(2)

冒顿单于画像


随着草原世界和华夏世界的一统,战争不在局限于国与国,族与族,部落与部落之间,而是文明与文明、世界与世界之间的世纪碰撞,草原世界和华夏世界之间即将拉开真正残酷而宏大的全面战争序幕。

全面战争需要双方对对手进行充足的了解,而这个机会来的突然且猛烈。仿佛历史注定了草原世界的主宰者冒顿和华夏世界的主宰者刘邦的相遇一样。

公元前201年秋,冒顿单于开始了对华夏世界北部进行侵犯。汉朝驻守北地的是汉初分封的异姓诸侯王韩王信,由于刘邦大肆诛杀异姓诸侯王,韩王信为了消除刘邦的怀疑,主动放弃战国时期的韩地,而要求迁移到更北边的封地,治所在马邑。但是这块封地实在太靠近草原世界了,经常受到匈奴帝国的侵扰,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匈奴帝国的进攻越来越猛烈,韩王信越来越力不从心了。

果不其然,冒顿单于率领匈奴大军围攻马邑,韩王信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一边是匈奴帝国的大军压境,一边是汉朝皇帝刘邦对自己的不信任,在内忧外困下,韩王信决定向冒顿单于投降,与匈奴大军联合,随后挥师南下,逼近晋阳。

对于韩王信勾结匈奴反叛自己的事实,汉高祖刘邦大怒,但是刘邦毕竟是开国皇帝,并不是一个优柔寡断、遇到事情只会哭哭啼啼的怂人,他并没有被这种突然的变故轻易击倒。他冷静思考、迅速动员各地军队,很快就组织起一支32万的大军,带领包括陈平、樊哙、夏侯婴和周勃等一班文臣武将北渡黄河亲自镇压韩王信叛乱和抵挡冒顿单于的匈奴大军。

匈奴冒顿单于哪个时代人(冒顿单于为什么不入侵汉朝)(3)

刘邦剧照


公元前200年,平城之战爆发。

汉高祖刘邦不愧为一代开国皇帝,率领先头骑兵部队征战,刘邦的汉朝大军先后击败韩王信和匈奴左右贤王的几支大军,到达平城。但是过于顺利的战争态势让久经沙场的刘邦也开始轻视匈奴起来,不等汉朝大军赶到平城,他就马不停蹄地率领先头骑兵向北追击。结果迎头遇到了冒顿单于的匈奴主力大军,被团团包围在白登山上。

《史记》记载,汉高祖被围白登山七天七夜,依靠贿赂单于阏氏,通过阏氏游说冒顿单于,让包围圈打开了一个口子,被围汉军才从白登山脱险而出。

匈奴冒顿单于哪个时代人(冒顿单于为什么不入侵汉朝)(4)

《史记》


两大雄主的平城之战,以汉高祖刘邦狼狈逃跑而结束。

很多历史学家对于史书所记载的白登之围有很多怀疑。比如双方投入的庞大军力,再比如贿赂阏氏脱逃的情节更像是戏说,一点都不符合常理。所以,历史学家根据相关史料记载冒顿单于率领匈奴主力大军从战场撤退后,平城城下有小部分匈奴军队未能及时北撤,反而被赶来的汉军主力包围并歼灭;韩王信的地盘也被汉军悉数收回等等史料内容进行推测:平城之战从结果看,汉军的确失败了,但是还不够彻底,还留有一些颜面,因此白登山解围,更大的可能性是汉军据城艰守,匈奴围攻无功(匈奴军队野战能力强,攻坚能力差),双方僵持不下,当然整体上还是汉军占劣势,但是有坚城有援军;匈奴大军虽然有较大的优势,但是粮草辎重是个大问题,毕竟草原世界本来就物资匮乏,加上攻坚战也不是匈奴大军所擅长的,而且在汉军主力大军不断逼近,自己却没有任何援军的情况下,冒顿单于主动接受贿赂,选择了放弃包围汉军,避免与汉军主力决战,见好就收。这才有可能是事实的真相,毕竟冒顿单于与汉高祖刘邦都是当世人杰,意志坚定、乾坤独断,几乎没有外在因素能干扰他们的谋略与判断。

总体来说,冒顿单于的匈奴大军占有优势,但是双方都有所顾忌,最终白登之围草草收场。


匈奴冒顿单于哪个时代人(冒顿单于为什么不入侵汉朝)(5)

白登之围


这时候草原世界和华夏世界虽然有贸易上的往来,文化制度也有所交流,但是对彼此依然比较陌生。

其实冒顿单于并没有想征服华夏世界的野心,他需要的是军事敲诈;刘邦也只是想把来自草原世界的力量阻拦到长城外侧,他需要的是休养生息。因为双方并不很了解对方,来自草原世界的匈奴不熟悉华夏世界以农耕为基础的管理模式,来自华夏世界的汉朝也不熟悉草原世界主要以游牧形式存在的管理模式。

也就是说冒顿单于并没有做好全面入侵汉朝的思想准备,他需要的仅仅只是华夏世界的物产与财富

这要从草原世界的规则说起。草原世界的匈奴帝国严格来说就是一个大型部落联盟。

在草原世界里,匈奴帝国实行的是三翼制度,即把匈奴帝国疆域分为东、中、西三个大区域,分别由单于所在的龙庭管辖中部、左贤王所在的左贤王庭管辖东部和右贤王所在右贤王庭管辖西部组成,在这个庞大的草原帝国中有着大大小小的草原部落在不断地迁徙,这些大大小小的草原部落虽然认同单于是自己的最高首领,但单于无法直接控制到某一具体的小草原部落,他需要通过控制某个大的草原部落来间接控制小的草原部落,自己的命令也是如此,必须一层层传递下去,最后抵达到各个具体的小草原部落。

而且,由于草原游牧部落的特殊性,单于的龙庭,左右贤王的营地和所有大大小小草原部落的营地,总是在不断的迁徙之中。

所以单于迁移到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就是龙庭,就是匈奴帝国的首脑。单于和龙庭在到处迁徙移动,他所管理的大大小小草原部落也在到处迁徙中。

匈奴冒顿单于哪个时代人(冒顿单于为什么不入侵汉朝)(6)

草原部落


很多时候,别说单于不清楚某个草原部落当前具体在哪里,他们在干什么。就连草原部落自己都讲不清自己在哪,往哪里迁徙。这对于单于的统治来说是一种麻烦,但是对于完全不清楚情况的农耕帝国汉朝来说,是更大的麻烦,因为单于无法了解草原世界所有草原部落的动向,所以单于的和平承诺仅限于匈奴王庭和大的草原部落。

匈奴帝国的单于也需要维系庞大的草原部落松散联盟,除了自己的王庭部落要有足够强大的军事实力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能给草原世界的各个草原部落带来利益,这才是草原帝国长治久安的关键。

由于草原世界的物产匮乏,需要草原世界以外的物产财富的供应,所以单于需要源源不断的为各草原部落提供外界物产财富,要不然草原部落就不会承认单于为联盟大首领。

要获得外界的物产只有两种方式,一是贸易,游牧部落与周边族群部落进行贸易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物产;二是掠夺物产,即通过军事手段来获取贡品。而华夏地区就是最大的贡品物产来源地。联盟大首领可以从华夏世界抢来的战利品或华夏世界的和亲贡品或互市物产的分配权,就以军事敲诈的方式形成了一种衍生性的独特中央财政。虽然这种财政权力既不稳定,也不足以支撑对各个草原部落的统治,因此依然对各草原部落有较大吸引力。

一旦联盟大首领带领联盟的草原部落同中原征战能力开始不足的时候,则这种以军事敲诈为基础的中央财政就难以维持下去了,那时候草原部落联盟就开始走向瓦解。

所以匈奴帝国的稳定在于单于能远远不断的提供物产,加上草原世界对华夏世界的不了解,使得匈奴无意吞掉华夏世界的汉朝,匈奴帝国更喜欢到华夏世界掠夺一番便返回草原世界,待到华夏世界休养生息一段时间恢复元气后再来掠夺一番,或者以军事掠夺为威胁对华夏世界进行敲诈勒索,这种战略方针可以形容为“收保护费”,即草原帝国需要通过从华夏世界不断的榨取物产与财富以便确保自己部落联盟的能有效运转,而为了不至于丧失被压榨者——华夏世界的汉朝,匈奴甚至希望汉朝的统治最好保持稳定,因为一旦华夏世界的农耕帝国出了大乱子,影响物产与财富的输送,那么草原帝国往往也开始动荡,小的草原部落会重新拿回自己与华夏世界诸割据势力自由贸易的权利以削弱联盟大首领的权威。

而且纯粹的草原世界统治者根本无法理解儒家的伦理世界和治理国家的思维逻辑,无法容忍华夏世界农耕帝国官僚体系对于皇帝个人意志的约束,所以并没有能力直接统治华夏世界,冒顿单于就是这种纯粹的草原世界统治者,他无法了解华夏世界,也无法忍受华夏世界的规则,所以虽然他是胜利方,但是他只能以草原世界的规则来制定游戏规则,但是这种游戏规则却让华夏世界的农耕帝国——汉朝很难适应,因为两者之间的理念观念来自两个不同的文明。

如果想要建立起超越华夏世界-草原世界的两元跨度的超级帝国,其领袖必须是能够同时理解草原世界与中原世纪的人,这种人只能是来自过渡地带,冒顿单于不是这种人,刘邦也不是这种人,这种人只能存在于草原世界与华夏世界深入交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之后的未来,因为这是一种文明与另一种文明,一个世界与另一个世界的碰撞。

所以白登之围后,汉朝选择了和亲献贡的方式与匈奴帝国维持和平均势,而匈奴帝国也欣然接受了这种与农耕帝国相处的模式。

刘邦派遣刘敬到匈奴缔结和亲盟约,相约汉朝公主嫁与匈奴单于;两军罢战,两国彼此相约为兄弟之国,以长城为界;汉朝每年给匈奴各种衣帛钱财、粮食铁器,匈奴保证不再侵扰边境,开通边关贸易等等。

匈奴冒顿单于哪个时代人(冒顿单于为什么不入侵汉朝)(7)

和亲


白登之围之后,汉朝吕后、汉文、汉景时期,汉朝和匈奴出现了长达几十年的相对和平时期,双方再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互通关市使得双方之间的接触更加频繁,对彼此了解更加深入,当时汉匈之间交往频繁,交换的种类和数量繁多,包括铁、铜、马、丝绸、帛布、粮食等各种物资。交易让汉朝和匈奴都获益匪浅,当然匈奴得到的利益更大。

但是,随着草原世界与华夏世界的贸易的深入,汉朝却越来越不满,因为华夏世界的小农自然经济体最大的特点就是自给自足,根本不需要与草原世界做贸易,加上华夏世界一直有歧视商人的传统,导致汉朝虽然在关市中得到利益,却因为道德和尊严的问题而越来越厌恶匈奴。

因为汉朝只了解部分的草原世界。汉朝了解单于与匈奴王庭,却不了解草原世界那些众多的小草原部落,更不了解草原世界的规则。

对于很多小草原部落来说,生活本来就比高高在上的单于龙庭和其它大部落要艰难很多,非常需要华夏世界的物产来改善自己的生活。当遇到气候不好、牛羊患病等天灾人祸的时候,这些小部落就只能铤而走险,拉起一队小股人马来汉朝边境线上抢一把,然后带着战利品迅速逃回草原世界。

而单于可能根本不清楚下面的小部落干了什么事情,就算单于知道有些小部落可能去掠夺了,草原帝国的游牧特点也让单于无法真正的管束这些小部落。因此,汉朝的贡品,来自华夏世界的物产只能算买到了来自匈奴单于和匈奴主要大草原部落的和平约定,但对于边境上的小股军事骚扰单于也无能为力。

匈奴冒顿单于哪个时代人(冒顿单于为什么不入侵汉朝)(8)

单于与阏氏


高高在上的匈奴单于居然管不了小草原部落的军事行动?对于世世代代生活在华夏农耕世界的汉朝人来说,完全不可想象,所以在汉朝人眼里,通过和亲与纳贡,给了匈奴帝国大量的物产和财富,按照约定,汉朝交了保护费就应该有和平的日子了,可是这种政策长期以来一直不能完全奏效,草原世界经常会有一些小股人马时不时地到华夏世界进行掠夺抢劫物产。这让原本就很憋屈的汉朝变得更加愤怒,汉朝认为匈奴不守承诺,毫无原则,贪得无厌,使得汉朝对匈奴的仇恨种子一直在心里发芽生长。

这为草原世界与华夏世界的下一次全面战争埋下了伏笔。

匈奴冒顿单于哪个时代人(冒顿单于为什么不入侵汉朝)(9)

新一轮战争即将来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