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台海成为热点。网络上出现统一后台湾治理的设想,民智主动集中,为台湾的未来出谋划策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它会给台当局一个无形的压力。

牟林和统(牟林和统)(1)

一、有意义的反思

“一国两制”本来是大陆为统一后台湾治理设想的制度,先在港澳两地做实验。澳门的情况比较理想,香港出现了动乱。因此,人们开始了一个很有意义的反思:“一国两制”是否适用于台湾?

二、最早的“一国两制”

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对此有过设想,大抵是只要蒋介石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合法地位,台湾制度不变且仍由蒋介石治理,同时他还可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中担任高级职务。

三、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前提

随着港澳回归,“一国两制”从设想变成了实际的制度设计与实行。与此同时,台湾的情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蒋氏父子的相继去世,以民进党为代表的势力逐渐做大。经过民进党的多年经营,台湾的社会生态发生质变,台湾的新生代几乎变成了“天然独”,这极大地然增大了统一后台湾社会的治理难度。分子随时可以操弄“民意”,勾连外部反华势力,给台湾社会制造动乱。香港动乱就可能是台湾统一后经常性的事态的一个预演,使之不得不成为台湾治理制度设计的一个前提。

牟林和统(牟林和统)(2)

四、“和统”的难点及其破解(一)和谁谈?

如果两岸谈“和统”,谁代表台湾和大陆谈?民进党么?第一,它几乎不可能;第二,美国也不允许。国民党么?第一,它至少要取得政权;第二,也要受民进党和美国制约。这一点反而不如港澳好处理,港澳毕竟有一个确定的谈判主体英、葡政府。而台湾谁执政是动态的,缺少一个稳定的谈判主体,谈必是马拉松式,十年八年都很难谈下来,谈的成果很容易毁于一旦。怎么办?

(二)“培植”谈判主体

所以,大陆必须先要“培植”一个谈判主体并有长期执政的可能。为此,大陆需通过各种方式与台湾持“九二共识”观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接触。这方面似乎已经被民进党阻隔,如何破局却是一个难题。

(三)先谈什么?

即便台湾方面有了一个稳定的谈判主体谈,它很可能提出大陆不可接受的要求。但无论如何大陆必须咬定两个前提:第一,国防统一;第二,外交统一。这两项都要统一到中央政府手里。把这两点谈妥,解放军进驻台湾解散或整编台军,再谈其它。但这恰好是最难的两条,台湾谈判主体一定会把其它诉求与之捆绑。

(四)人民利益至上

在国防与外交统一到中央政府这两个前提条件的谈判中,利用台湾谈判主体对其它诉求的捆绑心理,始终把“人民利益至上”作为根本的原则,可以抛出一个的确可以体现“人民利益至上”原则的治理方案作为谈判蓝本。例如,有专家已经提到,台湾财政税收全部用于台湾民生。这个制度设想首要针对既有台湾社会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民众的民生诉求来做,把未来地方政府的权力诉求放在次要位置,这就是“人民利益至上”原则的作用。

(五)可以有更大的灵活性

“和统”的难点在于谈判主体的不确定性,谈判过程的长期性和反复性,存在外部势力插手的巨大空间。破解办法是培植稳定的谈判主体,坚持“国防与外交统一”和“人民利益至上”“民生诉求高于权力诉求”的三个原则。至于“一国两制”或“一国一制”不是关键,可以有更大的灵活性。

牟林和统(牟林和统)(3)

五、“武统”的难点及其破解(一)武力解除台非法割据政权

“武统”的第一步自然是武力解除台非法割据政权及其武装。对付外部势力的干预和对伤及台湾民众的顾虑是两个最大的难点。坚持两点:第一,保证突然性;第二,保证精准性。做到速战速决,强大的武力准备是前提,不只是对付武装,更重要的是要有战胜外部敌对势力的能力。

(二)掌握台湾治理主导权

武力解除割据政权及其武装后,大陆便获得台湾社会治理的主导权。大陆主导,以恰当方式选择能代表台湾人民利益的代表组成临时的或叫过渡的台湾地方政府,这个地方政府必须直接对中央政府负责,由中央政府派员主政,中国共产党和台湾本土各党派参照大陆执政参政办法再结合台湾实际建构台湾地方性的立法、司法和行政机构。然后逐步完善,步入正轨。此期间,仍然是“人民利益至上”原则作为第一原则,把台湾过度政权的施政落脚在解决民生问题上,其次才考虑其它诉求。

牟林和统(牟林和统)(4)

(三)用好“武统”优势

武统的难点在于外部干涉,我们用突然性、精准性和高标准备战应对。与“和统”比较,“武统”反而使大陆可以更好地掌握主动权,只要把“人民利益至上”做到位,处理起来难度明显低于“和统”,有“先难后易”的特点。“武统”可以极大地减少不确性带来的时间拖延,可以更好地抵制外部敌对势力的干预,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探索更适合台湾、更能保障台湾人民利益的治理模式。

(四)不纠结“一国两制”

首先要搞明白,“一国两制”是大陆提供的一个选项,而非一项承诺。与“和统”一样,“武统”后也不拘泥于“一国两制”。没有必要为了“一国两制”而“一国两制”,人家国民党就不喜欢嘛!要相信大陆实行的“全过程民主”应该也适用于台湾。台湾可以使用“少数民族自治区”模式,或“深圳特区模式”,但必须坚持共产党领导。台湾要保留资本主义制度可以,但须明白“选举政治”不等于“资本主义”,用“全过程民主”可以更好地表达各阶级的利益诉求,当然包括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故它也适用于“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的核心是资本私有化为主体而非其他,这个共产党做得到, 其具体治理模式可以有多种形式,可以探讨。就台湾而言,恰好需要根除“选举政治”带来的对民生侵蚀的痼疾和定期出现的社会乱象。

牟林和统(牟林和统)(5)

六、香港之乱不能在台重演

港、澳的实践表明“一国两制”是可能成功的,也是可能不那么成功的。香港的教训必须吸收,不能让香港动乱在统一后的台湾重演。台湾治理必须做到:

(一)爱国者治台

香港动乱的内部原因之一是没有做好“爱国者治港”这道考题。在立法、司法机构中居然允许外籍人员任职,香港法官居然戴着有西方殖民色彩的假发套,观之令人作呕。台湾切不可再蹈覆辙。当然,台湾立法和司法机构及其它机构可以做到无外籍人员任职,但那种“黄皮肤黑心肝”的家伙可能通过伪装入侵其中,不得不一开始就把入门标准把严。

(二)舆论阵地不能丢

香港动乱的原因之一是“”等煽动性的言论居然成了主流,使得爱国民众不敢坦言爱国,岂有此理!台湾经过这么多年的“选举政治”的侵蚀,所谓“民主自由”的观念在部分心里根深蒂固。正因为如此,更要通过舆论引导民众树立“正确的民主自由观”,把舆论引导到有利于政治稳定、社会和谐、民生安定的道路上。

(三)不能再丢失教育阵地

港乱最惨痛的教训之一就是丢掉了教育阵地,香港孩子的教科书居然没有中华文化的立足地。英殖民主义者走了,但教育这块地方还被殖民者占领者,宣扬西方文化观念和极端利己主义思想,以至于年轻人被洗脑。台湾被民进党的“新课纲”毒害二十余年,国民党执政也未能拨乱反正,如此培养了一代到两代“”思想浓烈的年轻人,他们认同西方文化,认同日本殖民主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一代逐渐离去,台湾社会哪里还有中华民族的影子呢?可以毫不夸张地认为,民进党当局这一招最毒。历史上,几乎所有的侵略者都是把去侵入国本土文化放在首位,而且都是在青年一代身上下功夫。德国法西斯如此,日本法西斯如此。可恶的是台湾这帮数典忘祖的混蛋干着法西斯侵略者才干的勾当。但让人不明白的是,为什么没有引起中国大陆的警惕,这种事不仅在香港嚣张多年,在新疆也出现宗教极端主义进入中小学教材的事,大陆中小学教材一度时间也有类似倾向,有关方面对这事应该给全国人民一个交代才对!

牟林和统(牟林和统)(6)

七、结束语

综上,统一后的台湾治理必须贯彻“人民利益至上”原则,使得台湾民众感受到祖国怀抱的温暖。民生事项应该成为台湾治理的首选事项。至于一些利益集团要求权力分配,一定要把它放到次要位置。罔顾民生,只要求政治权力的台湾遗留政客不得加入政治机构。中央政府除了必须牢牢掌握国防和外交权力以外,在司法、行政、教育、宣传等部门绝不能放弃主导权。要让台湾民众明白,这是彻底贯彻“人民利益至上”原则的根本保证。国家统一后,建议中央政府取消内地居民赴港澳台的各种限制,使得中国公民可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上自由来往,这一点对所有中国人认同中国公民身份和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至关重要!当然特殊的涉及国家安全的机构和地方除外。

注:本文作者为“秦安战略智库”核心成员牟林,为本平台原创作品,欢迎注明来源的转载,转载是凝聚网络力量的重要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