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北京大学与云南湄公河集团“沃土计划”签约仪式成功举行现场,北京大学向云南湄公河集团就“沃土计划”共建思想政治实践课教育基地授牌,这标志着云南省普洱市成为北京大学在国内的第13个实践基地,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华农人才引进与师资建设?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华农人才引进与师资建设(沃土计划成功签约)

华农人才引进与师资建设

8月1日,北京大学与云南湄公河集团“沃土计划”签约仪式成功举行。现场,北京大学向云南湄公河集团就“沃土计划”共建思想政治实践课教育基地授牌,这标志着云南省普洱市成为北京大学在国内的第13个实践基地。

普洱市委常委、副市长施劲松,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储宁红,市茶咖中心副主任刘伦,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周黎安教授,以及云南湄公河集团总经理鲍建斌,云南湄公河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小梅等领导出席本次签约仪式。

签约仪式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周黎安教授对“沃土计划”的背景、优势、发展历程、与云南湄公河集团的合作思路做了相关介绍。周黎安表示,云南湄公河集团实践基地建立之后,不仅可以深入了解云南湄公河集团运营管理的先进经验,考察企业与政府合作打造旅游产业的模式,还可以了解普洱市茶叶、咖啡等特色产业的发展情况和可借鉴的经验。相信教育基地的建立,双方的合作一定会圆满成功。

云南湄公河集团总经理鲍建斌充分肯定本次合作,并表示将以真诚、热情和周到的服务,全力配合北大学生“沃土计划”的顺利开展。期待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能够进一步深化友好合作,共同打造校地合作、互利共赢的典范。

普洱市委常委、副市长施劲松对本次签约仪式表示祝贺和支持,并对普洱市生态环境、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等做出详尽介绍。施劲松表示,湄公河集团和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签署“沃土计划”战略合作协议,是高校发挥自身优势、以实际行动支持普洱市建设发展的重要举措。普洱市将为本次合作营造良好环境,希望北京大学光华学院的老师、同学们发挥学术优势,湄公河集团发挥旅游企业“引领者”的作用,共同为促进普洱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努力和贡献。

一直以来,湄公河集团坚持以“发展旅游扶贫”为己任,通过挖掘、助推生态农耕、采茶制茶、普洱三宝、绝版木刻等普洱本土的、原始的旅游项目,辅以民风民俗、采摘、农家乐一类体验项目,帮助当地农民增加收入,对普洱市旅游及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带动作用,具备了光华学院学生实践基地的条件。

未来,北京大学“沃土计划”将通过社会实践项目,针对普洱市地方发展和湄公河集团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经验、问题精准地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对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发挥青年智库的作用。

据了解,第一批北京大学学生今年将针对普洱市旅游产业、茶叶咖啡等支柱产业展开调研。同时,周黎安副院长对普洱市政府与湄公河集团之间的合作模式颇感兴趣,拟将此作为课题研究重点,此案例也有望纳入光华管理学院教学案例及北大思想力智库。这一创造性的课题研究,不仅对国内外学术界影响深远,而且对于打造普洱城市品牌形象和增强城市吸引力、带动招商引资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