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滨州。

位于山东省北部、鲁北平原、黄河三角洲腹地,版图面积9600平方公里,地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圈、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两区两圈"叠加地带,是山东省的北大门。

寻静处而居身,择佳境而栖心,这是生活在闹市里众多人向往已久的生活,山东滨州这5个古村落历史悠久各具特色,现在让我们走进滨州古村落,探寻其魅力吧。

1 西纸坊村

农耕文化深植于每一个中国人的灵魂深处。“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读书人的理想与追求。滨州西纸坊古村落,可以感受田园诗人陶渊明笔下的悠然自得之乐。

山东省滨州市旅游景点一览表(山东滨州最美5大古村落)(1)

山东省滨州市旅游景点一览表(山东滨州最美5大古村落)(2)

西纸坊古村位于国家级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里则街道西纸坊村,距滨州市区约10公里。以田园、湿地为基础,集特色高台民宿和柴烧古窑,展现浓郁的鲁北乡村魅力和黄河古渡风情;还有传统工坊、亲子乐园、花田及黄河绿道,是一处碧水环绕又深具黄河文化底蕴的旅游度假宝地。

山东省滨州市旅游景点一览表(山东滨州最美5大古村落)(3)

在这里,同学们可以认识“馒头窑”、 “升窑”、“太平窑”等7座千年古窑,一起观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近距离观看古玩戏法“三仙归洞”,自己动手制作漂亮的风车,和家长一起走进“冒险乐园”,在来自“白垩纪”的恐龙前留下一张张美丽笑脸。

山东省滨州市旅游景点一览表(山东滨州最美5大古村落)(4)

还可以近距离的观察了黄河水,了解关于“黄河”的故事以及黄河水由浊变清步骤,让同学们了解了节约用水的重要意义,树立了从小爱护环境的理念。西纸坊黄河古村每座院落的房间主题鲜明、风格各异,与周围的万木葱茏、鸟语花香融为一体。传统手工作坊让同学们亲身体验手工艺制作和学习中华陶艺的精髓。

山东省滨州市旅游景点一览表(山东滨州最美5大古村落)(5)

山东省滨州市旅游景点一览表(山东滨州最美5大古村落)(6)

西纸坊黄河古村每座院落的房间主题鲜明、风格各异,与周围的万木葱茏、鸟语花香融为一体。

2 魏集村

巍古楼惠子孙,悠悠文明迎宾朋。滨州市惠民县魏集镇魏集村,位于美丽富饶的黄河北岸,杨柳成行,荷花飘香。走近魏集古村落,万亩良田连绵起伏,沟渠两边砖楼掩隐于树木之中,这里村庄整洁干净,环境优美,风景秀丽,犹如一幅世外桃源画卷。

山东省滨州市旅游景点一览表(山东滨州最美5大古村落)(7)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亮丽名片。古村魏集,醉美滨州,一片充满神奇魅力的文化沃土。瑰丽多姿的民族民间文化是多彩滨州递给世界的一张绚烂名片。

山东省滨州市旅游景点一览表(山东滨州最美5大古村落)(8)

魏集村原有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魏氏庄园。这是清代武定府同知魏肇庆的宅第,建筑采用了传统的砖石土木混合材料,集古代防卫城垣和北京四合院功能于一体,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城堡式民居建筑群。它是我国北方现存唯一的城堡式民居,是中国古代北方民居建筑的杰出代表。它是鲁北平原上霍然而起的一个奇迹。那青色砖屋青色的砖瓦,构成了一幢神秘的历史深宫。魏氏庄园以其显著的军事建筑特点闻名遐迩。

山东省滨州市旅游景点一览表(山东滨州最美5大古村落)(9)

现如今又有魏集古村落,相得益彰。魏集古村落落实了“鲁北韵味、黄河风光、中国气派”的理念,向人们展示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将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的中国印记。古村落以黄河文化为核心,是集文化旅游、民俗文化展示、休闲体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景区。

山东省滨州市旅游景点一览表(山东滨州最美5大古村落)(10)

依托特色民宿三星级客栈住宿,魏集古村落规划手工作坊一条街、特色风味美食街、民俗风情街、休闲娱乐街、跑马场和演艺广场暨五大主题业态。

山东省滨州市旅游景点一览表(山东滨州最美5大古村落)(11)

3 杨柳雪村

黄河汤汤,渤海泱泱,继往开来,其道大光。杨柳雪村,古乃蒲成国之故地,今为产棉区之红旗。星移斗转千数载,日新月异谱华章。

山东省滨州市旅游景点一览表(山东滨州最美5大古村落)(12)

杨柳雪村,历史名村,史悠情长,红色底蕴,薪火相承。恰逢时代迈新,杨柳雪村换新装,识时者蛟龙得水,弄潮儿如臂使指。反哺归桑梓,筑巢引凤凰。

山东省滨州市旅游景点一览表(山东滨州最美5大古村落)(13)

奋发之民,干实业以图兴旺;新生之村,传文化而名远扬。仰畏天,心敬民,干群勠力,齐振往昔红色之精神,上下齐心,共兴今朝金色之荣光。

山东省滨州市旅游景点一览表(山东滨州最美5大古村落)(14)

撰修村史,忆往昔牛衣峥嵘岁月,昭今民不失先辈遗志;筑盖馆藏,修今朝宜人之处,缮适游以显我辈丹心。呜呼!青山延绵兮有终,长河奔流兮有尽,然棉区红旗之精神延绵流长!

山东省滨州市旅游景点一览表(山东滨州最美5大古村落)(15)

4 旧镇村

旧镇村位于青田街道中部。东与西刘村相接,西与小傅家相邻,南与南高家接壤,北与北徐家、张家庄相连。是滨州高新区有名的千年古村。

村名是历史文化的化石,它带着历史风云的烙印,记录着人类文明进步和发展的轨迹。它的名字背后都会有一段历史、一个典故,或者是珍藏着一个美好的回忆;村庄的建筑格局,是千百年择优而居的生存状态;聚落的形态,来源于一个望族或一段历史;村庄风水,包含着先祖生存的智慧。

山东省滨州市旅游景点一览表(山东滨州最美5大古村落)(16)

明初,在其西北二十余里建新安定镇,原安定镇就叫旧安定镇,简称旧镇。新安定镇毁于水患,遗址在现黄河边小安定村北黄河大堤以内。又一说,同治二年(1868年)捻军攻入蒲台、滨县两县,进攻安定镇时未克。安定镇得救,易名“救镇”。清末变同音字“旧”,即为旧镇。

四面荷花三面路,一村居民尽俊才,是对旧镇村的一个总概。旧镇村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旧镇村老人讲述村里古湾古井的故事。被芦苇掩盖的老井是原来村民们取水的地方,这口井的水甘甜入口,在早些年间甚是出名。

九丁十八巷、七十二个拐胡同,一个十字路,一条直通道。偌大的集镇只有一条东西街贯穿全村,北街有一个十字路口。其余都是丁字街,而每个丁字街的旁边有两条巷(或左或右),街与街的连接是靠这七十二个拐胡同完成,拐胡同在大街上看似走不通,其实每个胡同在中间拐了一个弯,不熟悉的人就以为此路不通,住宅与住宅之间,屋顶相连,这样的设计便于在动荡年代居民的避乱和防卫。

山东省滨州市旅游景点一览表(山东滨州最美5大古村落)(17)

村子的地势是中间高,四周低,四面环水,长有茂盛的芦苇,并且镇子四周筑有围墙,这在动荡的年代是一个易守难攻的绝佳位置,居临黄河岸边,也是防洪的一个重要方式。据村里的老人们说,以前在村中心有一个大钟,来大水的时候就会敲响此钟,提醒村民们到最高的安全地点。

山东省滨州市旅游景点一览表(山东滨州最美5大古村落)(18)

旧镇村街里狭窄的小巷,宽不到1.5米,通透但中间有弯。

山东省滨州市旅游景点一览表(山东滨州最美5大古村落)(19)

掉落的灰膏墙皮显示出了古旧的青砖。明朝时期,从南京到北京的古鞭猪道(从南方向京城专门赶猪进贡的通路。)穿过村东。全村以高姓人口最多。

山东省滨州市旅游景点一览表(山东滨州最美5大古村落)(20)

古鞭猪道遗址,从南方向京城专门赶猪进贡的通路。旧镇村因自古是集市,村内地片全为黄金地带,从未有空闲之地。旧镇村是靠黄河南岸方圆近百里内的大村,人口超过三千。交通四通八达,集市贸易驰名百里之外。因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以来服务业兴盛。建村后即始有农历四、九大集。自古逢集市商贾云集,来自周村、邹平、青城、滨县、广饶、龙居等地的客商,在农历“四九”前一天即提前来到入住客店,明早赶集交易。当时交易以粮食、棉花农产品为主,兼有牲畜、木货、杂货、青菜、布匹等,还有因在收获季节,高青县的青城、花沟专来销售而兴盛的“地瓜交易市场”。

山东省滨州市旅游景点一览表(山东滨州最美5大古村落)(21)

山东省滨州市旅游景点一览表(山东滨州最美5大古村落)(22)

村南街蔬菜市旧址。逢四日东街西街粮食为主要市场、南街北街棉花为主要市场;逢九日棉花市占有东街西街,南街北街又变为粮食市场。

山东省滨州市旅游景点一览表(山东滨州最美5大古村落)(23)

5 岔尖村

山东省滨州市旅游景点一览表(山东滨州最美5大古村落)(24)

每天的海上日出如约而至,总感觉这个鲁北小村——岔尖,总是第一个拥抱初升的太阳。

这里,每天潮水退去,赶海的人们陆续多起来,在坝底滩上忙碌着、收获着。大海的馈赠总是那样的无私、慷慨,养育了一代代的岔尖人。

山东省滨州市旅游景点一览表(山东滨州最美5大古村落)(25)

这是一个像“孤岛”一样的小渔村,与它相邻的村竟也有40里的距离。而或许正是这样,才让这个渔村更显独特魅力。

来吧,从忙碌的都市生活中拔出身来,感受这里的海,这里的蓝,这里的鱼虾鲜,这里的蟹肥圆.......

山东省滨州市旅游景点一览表(山东滨州最美5大古村落)(26)

身居闹市,谁不向往世外桃源的宁静与美丽?带着“赶海”的期待,近日,记者一行来到了北海经济开发区马山子镇岔尖村。

岔尖村是一个距马山子镇政府驻地约20公里的小渔村,分为一村和二村,村里没有耕地,出海打渔挣钱是祖辈留下的传统。其中岔尖一村有310户人家,岔尖二村有260多户,渔民占总人口的90%以上。

山东省滨州市旅游景点一览表(山东滨州最美5大古村落)(27)

还未进村,就闻到空气中混杂着浓浓的海的味道。走进村落,更能感受到这座小渔村的古朴与清幽,窄窄的街巷,既有几分江南水乡的味道,又不乏北方民居的朴实与粗犷。村民的住宅外都放着一排排用于发酵虾酱的大缸,地面上更多的不是绿色植被而是一层白色附着物。阳光普照下的小渔村,显得悠闲自在。

古村记编辑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