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简繁结合(繁简绝对不可相掺)(1)

学习思考

第58集

不说简化字本身的很多弊病,单从认读上来说,繁简相掺会带来认读上的混乱。然而,在长期的巨讼当中,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态度。

书法当中,繁简绝对不可相掺!

——田蕴章“每日一题每日一字”第058集之一“繁简之议”

主持人:田老师,在今天的《每日一题》当中,想跟您一起聊一聊有关于书法当中繁体字和简体字能不能相掺的问题。

田蕴章:这个题目说起来也是很复杂的。就是谈到在书法作品当中,简化字和繁体字能不能相掺的问题,这个问题很早就有争论。

特别是有很多的书法家曾经在一度提出来书法作品要一定坚持写简化字,为了适合大众,让大家都能看得懂,写一些繁体字再加一些异体字,大家看不明白,因此提出来要写简化字。

但是也有一些人坚决反对,说简化字笔划太少,太简单,有些字形也不科学,写出来也不美,因此坚决地拒绝简化字。

在我看来,这二者不必这么过多的强调。

我首先说,书法家特别是我们内地的书法家,可以写简化字,也不是说绝对写不好,我们尽管说简化字影响了书法的审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但是,并不是说我们写好字的人,一遇到简化字,就肯定写不好,也不见得。

我们试着写几个字大家看一看,都是简化字,也不见得准就不好。但是,你要按照传统的那种书法的多数写繁体字的那种情况比,肯定是差一些。但是只要你的功底好的话,应该说也比一般人要好得多。

我们随便写几个字,比如说“学习”这两个字,都是简化字——学习。

书法简繁结合(繁简绝对不可相掺)(2)

(图:简体“学习”)

主持人:这是被楷化的。

田蕴章:嗯,被楷化的。比如说“发扬”。我们相信初学者也写不了这样。就是说我们写点简化字,也不是不可以,就整篇地写一篇简化字,也未尝不可,这是我做过的事情。

我有时候给一些展览馆写一点宣讲词,特别是在一二十年以前,我也曾经做过这些工作,人家都要求写简化字。那么我写得也很顺手,也没问题。就是不要把它看得太绝对了,简化字是可以写的,而且在必要的一种场合还必须写简化字。因此,只要你原来的功底好,你的简化字也用不着练,也比一般人好。确确实实这些字如果跟繁体的字比起来,字形是没有那么美,但是也应该说得过去。这是一条。

但是我觉得,繁体字和简化字在一篇作品当中要相掺在一起,这不好。

主持人:为什么呢?

田蕴章:它会影响认读,它会给你搞乱的。比如说我看过一个理发店,这个理发店的名字叫做“京华理发店”。

主持人:京华。

田蕴章:京华理发店。他是由于对繁简字弄不清楚,所以他这个“华”字,他写的是个繁体的,这个他写对了,京華,下面写的“理發店”——他可能在字典上或者在电脑当中打出来一看,这个“發”字跟“发”字是一个字,就是这个字。咱们看这个“发扬”的“发”,现在“理发”的“发”也是这个字。所以他觉得应该写繁体字,他想写繁体字,于是他就写了这样一个“發”,翻成了这样一个“發”,结果就乱了。因为这个成了“理發店”了,是不是?但这是他对于繁体字和简化字弄不清楚,这是个学识问题。

但是前面这个“華”字写对了,“華”字写对之后,当大家知道你这个“华”字写繁体的,他也就认为你后边这个字对了。因为这个字你写对了,那么后面这个字他认为也是对的。于是这个“京華理發店”是干什么的一个部门,大家谁也不知道了。

所以我们说繁体字和简化字有时候只要一互相使用,就经常带来麻烦。

书法简繁结合(繁简绝对不可相掺)(3)

(图:“华”、“云”)

还有时候比如现在的“云”字,比如说这样一个“云”字。现在的简化字是把原来的“子曰诗云”的“云”字,说话讲的那个“云”字,用来也当做“风云”的“云”字代替了。可是这种字一旦混淆在一起的时候,一会儿是这个“云”出来,一会儿是这个“云”出来,也不知哪会儿用简化,也不知道哪会儿你不用简化,读起来的时候非常地麻烦。

书法简繁结合(繁简绝对不可相掺)(4)

(图:发、發、髪 )

比如说苏轼有一首词,叫《念奴娇·赤壁怀古》,大家是脍炙人口。比如他题的“雄姿英發”。“雄姿英發”就是这个“發”字,到后面又有一句“早生华髪”。这个“髪”字是这样写的,“头髪”的“髪”。如果这两个字在简化字当中都写成这样一个“发”字,或者念“发”(四声)。这写这个字,早生华发,大家知道这是“头发”的“发”。如果说雄姿英发,也写成这个,大家知道这是多音字了。被一个简化字把原来的两个繁体字都给概括了,那么也成多音字了,也就罢了。

但是如果头一个字你写成了“雄姿英發”的“發”,你这个写对了,写成了繁体了,到后面的“早生华发”的“发”你又写了个简化字,你说让大家怎么读?所以在认读方面更带来非常麻烦的一些东西。

所以繁简字不要相掺,相掺之后它念不成文,读起来之后也非常别扭。

主持人:而且它的读音也不一样。

田蕴章:对,有很多原因。这个简化字本身就有很多很多弊病。如果你再跟繁体字相掺在一起,那个问题就更多了。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大家要注意在你完成作品的时候,说你有兴趣,我就想写简化字,那你就写简化字,那么你要想写繁体字,你就写繁体字,二者千万不要相掺。掺在一起的话,这就带来认读上的混乱,这是不必要的。

书法简繁结合(繁简绝对不可相掺)(5)

(图:“燕”、“革”)

另外,如果你写简化字,你就相对地就写规范,你尽量别有很多的地方,你比如说写这个“燕”字,就是飞燕的燕,这个表面看来是一样的,实际上繁简字不同。你比如说写繁体字应该是这样的。下边是一样的,就是说单说这脑瓜儿(音),到了简化字的时候,它是一笔横通过来,它跟上面不一样,底下是一样的,就上边的不一样。包括革命的“革”字,这都是不一样的。

所以,你写简化字的时候一定要写准了,要写繁体字,繁体字写准了。你这二者有时候在局部方面或在小的方面有差异的时候,文学水平高的人,一看就看得出来。

所以繁简字这二者不要相掺的原因就在于你会给认读方面带来很多的混乱,一旦混乱之后,大家在读起来的时候就感到麻烦,因此看起来也不爽目。

另外,比如说你写一个繁体,写一个简化,比如说“学习”的“学”字,你写了这样一个“學”字。

书法简繁结合(繁简绝对不可相掺)(6)

(图:“学”)

主持人:繁体的“學”。

田蕴章:对。然后一会儿你又写了这样一个“学”字,这实际上是草书,现在底下这个字就是把草书给借用过来的。所以这样多了以后,人感觉很麻烦。

比如说你写一个学习的“习”字,你这样写了一个,一放到简化字当中,大家都认识,这是学习的“习”。如果一会儿你又出来这样一个学習的“習”,这就乱套了,大家就不认识这是什么字了。既然这是学习的“习”,那么这是个什么字呢?本来这个学习的“习”的简化字就很可笑,为什么呢?因为当初羽毛的“羽”字,“羽”和下面的“日”字,上面写一个羽毛的“羽”,下面写个“日”字,我们再写一遍。这样一个日字。

孔子在《论语》上第一句话就是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个“習”字就是告诉你,小鸟振翅,日有所进。是这么一个意思,每天都有进步的意思。不是每天学点东西你要复习一遍,你就高兴。学习完东西复习一遍,有什么可高兴的呢?每天学习一个东西,每天日有进步,像小鸟振翅一样,在不断地(进步)。所以上面有羽毛的羽,就是这个问题。当你在学习的“習”字就剩一个翅膀的时候,那跟自己没有关系。

所以这个简化字有时候弄出来就很可笑,关于这些问题有些学者在不断地谈论这些东西。但是我们现在简化字已经贯彻这么多年了,从1955年到现在,五十多年过来了,说再想把它改变过来,也是积重难返,这也是现实的问题。

但是我们说在书法作品当中,是不是必须写繁体字?关于这个问题,有的地方规定:写牌匾的时候,你必须写简化字。你不写简化字,以后大家不认识这是什么地方,有一些青年人不认识繁体字,这是什么地儿,不认识。

于是就有一些书法家就说了,你说哪个地方你不认识,比如说“天津勸業場”,天津有个“勸業場”,三个字都是繁体字“勸業場”。你看,三个字都是繁体字,应该简化的话就是劝业,然后这是场。

书法简繁结合(繁简绝对不可相掺)(7)

(图:“劝业场”)

三个字都是繁体字,写完之后,于是有些书法家就说了,谁上劝业场上错门了,是因为写了三个繁体字大家不认识劝业厂了。于是争论了一场巨讼,怎么也解决不了。

后来听说江泽民在这个问题说,作一次表态——就是说在书法作品当中,以书法性质出现的时候,你尽管去写繁体字,没有关系。但是在实用当中,特别强调实用的时候,一定不要读错字的时候,这些重要的一些文件或者是一些官方使用的时候,尽管还要写简化字——这个说法我觉得也不无道理。

因此在书法当中写繁体字、写简化字都没有必然的限制,在写牌匾当中,也不见得非要限制。但是我想繁简字是绝对不可以相掺的,在这一点,我的意见是坚决。

(待续,接下来讲解示范“是”字。)

赠人墨法,手有余香。

欢迎转发本文至朋友圈,让更多书友获益,谢谢!

“书法入门”(shufarumen):

全网独家刊发田蕴章老师系列讲座《每日一题每日一字》文字整理稿——介绍书法知识和理论,讲解书法技术与技巧。并对系列讲座中涉及的历史人物、书法典故进行详细的考证和注释。

如需转载,敬请联系获得许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