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仙湖畔赋全文(中赋大安庆赋全版)(1)

赋苑琼葩网

◆◆大安庆赋(全版)

《千城赋》《赋苑琼葩》二书收录

○中赋会主席 / 赋帝 撰文

昔皖古郡,安徽故治。今宜新府,安庆新市。岁在金秋,征文作赋。

金风飒爽,丹桂飘香;菊满东篱,海晏河清;青鸟高翔,天鹏举翮;天光惠照,民富国强。物示于极,民动于心;欣逢盛世,岂无歌赋?月裁乎兴,日融乎比;放歌长赋,以志永远。

伟哉!大风飙飙,大潮滂滂。洪荒宇宙,江山万古而常青;朗朗乾坤,神州千载而永存;浩浩长江,涛声依旧而磅礴。今日宜城,欣欣向荣而中天若日;未来安庆,气吞万里而添翼如虎。雄州雾列,高擎文明圣火,火烈烈薪传万代;俊彩星驰,穿越世纪风光,光灿灿彪炳千秋。华夏辉煌五千年,安庆灿烂八百载。同照秦时之明月,共映汉代之繁星。敢越雷池,跨跃式发展,驱宜城飞越世纪之交;进位争先,追赶式前进,驾安庆立于强市之林。

壮哉!泱泱安庆,锦绣宜城。霞披九天,区位优越无比;雾漫八荒,形胜誉甲天下。处翼轸之位而星分,接吴楚之地而人别。濒临长江北岸,良田浩瀚万顷而无边无垠;位处舒庐之南,沃野绵延千里而一望无际。南接黄山,北抵庐州,东毗宁、沪,西连汉、渝。西北枕巍巍大别山脉,东南挟长江黄金水道。地处吴头,江山宛若锦绮卷;邑居楚尾,风物犹如水墨屏。淮服之屏蔽,万里长江此封喉;江介之要冲,吴楚分疆第一洲。锁钥南北,呼吸东西之通商重镇;控制吴楚,保障江淮之战略要津。襟大江而带九湖,抵天柱而引枞川。承东而启西,上扼洞庭之险;辐南而射北,下控京口之危。合九铁路,连通南北,控四站而引六城;沪蓉高速,横贯东西,通八县而联百市。皖河南注,汇聚于宜城;一桥飞架,天堑变通途。越雷池而望江,跨大桥即江南。水运发达,出上海直抵东瀛,航线通往日韩新马菲各国;航空便捷,越重庆速达西域,顷刻飞抵亚非拉欧美诸洲。由来四会之要冲,荒服之议而抱残;自古八省之通衢,长江之论而守诬。历史重镇兮而名冠中华,道佛圣地兮而称雄荆吴。

恰逢2005年中秋佳节之际,时值中华国庆56华诞之日。愚嫡承桐城派、袭唐宋八大家之文脉、汗颜作文贻笑大方;师出苏东坡、借醉翁欧阳修之醉魄、斗胆赋诗弄斧班门。红尘千仞、关山重重、乡音不改、吾独钟爱皖山秀水;木鱼万年、江河淼淼、海棠依旧、吾只恪守正气清音。观旧城新貌,思绪翻腾兮浮想而联翩;睹民富国强,心潮澎湃兮热血而沸腾。冥思神韵乎悠扬,欲成行云流水之气势;苦觅笔端乎波澜,拟就惊天动地之妙辞。搜肠砌典、涉猎广泛,纳百川而成一河;破简寻籍、博取众长,采千章难得一韵。焚烟亭之概,健笔难画;大观楼之古,鸿儒皆崇。安庆保卫战搏斗之惨烈,罄竹难书;安庆军械所创立之意义,几人道明?惜乎安庆自古以降,无人作赋歌盛世之德,缺乏相应美文烘托映衬,岂不成为千古之憾事哉?若夫人人如此,安得执椽笔为赋,继岳阳楼之风骨,取滕王阁之华采,兼醉翁亭之谐趣者欤?文章为楼阁增光,楼阁偕文章传世。皖山耸翠千秋美,地以人重;高士流芳百世馨,人因地传。愧志大而才疏,叹陋笔而著赋。雕琢百般,难概全貌;推敲万方,词难逮意。未能下笔绣辞,气含风雨之润;扬手文飞,笔吐星汉之华。恰似朱熹怜石,独知神剜而孤赏;张群惜秀,殊觉诗高而寡酬。断虹斜月,烟雨隔年而犹梦;湿袖低眉,鹧鸪啼过而含愁。

今之安庆,别称宜城。安庆,乃庆祝平安吉祥如意之寓义;宜城,系此地适宜建城筑郭之简称。古因东晋诗人郭璞言“此地宜城”而后由南宋黄干始筑城池以抗金兵,至今悠悠八百载;近代自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至1937年日寇侵华而占领,凡178年为安徽省会。皖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卓越辉煌。此间物华天宝、历来兵家垂涎;本邑人杰地灵、自古文人辈出。文风鼎盛,底蕴深厚;人文勃兴,代有英才。前有古人,星光灿烂;后有来者,群英堂堂。山川迤逦,物丰贸顺,物产富甲天下;钟灵毓秀,人文荟萃,通儒独占江淮。古城安庆,几经风雨;如今宜城,奋发向前。面貌日新月异,功能不断完善。高楼大厦,参差而耸;新城新景,流光溢彩。国泰民安,正通人和;政治稳定,经济发达;社会安定,百姓友睦;天下兴旺,交通畅捷;文化繁荣,科学发达;春风化雨,欣欣向荣。夜幕降临,霓虹闪烁;万家灯火,光彩照人;火树银花,恰似白昼。或歌或舞,健身休闲;或观或看,市民乐悠。大桥彩虹,飞架长江;火龙腾空,江中一绝。十里外滩,长廊假山错落有致;亭苔蔓回,黄蔼草坪绿茵如盖。新区新街,拔地而起。似雨后春笋,如天上街市。游客如织,人山人海。商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皖山绵延,皖水婉流。山娇川媚,俗美风醇。秀水东奔,浪跃皖江;秀山独立,葱翠欲滴。峦壑竞秀,兰蕙柳垂;树山竹海,层林尽染;山岚谷峡,漫目葱茏。蕴天地阴阳之皓气,文韬武略;领山川钟灵之秀色,玉树临风。树密莺啼乱,篱疏犬吠杂。陇滑人耕绿,云拖水出蓝。住宅任藤蔓,归心认鸟还。或戴青斗笠,烈日雨霏霏;或披绿蓑衣,骄阳雾团团。龙入深水而叱咤烟雨,平地生风;蛟出渊潭而腾云驾雾,荦荦有声。扶松而憩石兮,朝观日升晴虹锁;抚琴而引鹤兮,暮看云散倦鸟归。小榻春风,目悦桃芳李艳;残檐秋夜,心赏萤聚雀喧。抱琴倚松,或歌远岚之飘;酌酒临泉,或咏碧水之环。灌田万顷兮,叹沛泽之润如海;透我全身兮,慨人生之清若泉。于是育桃栽杏,种竹移松;水声山月,含碧垂虹。延绿来青兮,凝云而积翠;野鸟山花兮,栖树而偎丛。气候宜人,绝无严寒酷暑之虞;物产丰饶,多有水产果疏之品。皖菜美肴,自成一系。虾蟹贝蛤,脍炙人口。鲜嫩滑爽,风味别存。新鲜出炉,沁香四溢。渔舟唱晚,响穷菜子湖之滨;雁阵惊寒,声断华阳河之浦。

登长江大桥俯视而揽胜,诗意渐生;立大龙山顶极目而远眺,豪情顿发。亦狂亦狷,觉神似而仙若;载涌载喷,疑天烁而地生。黑夜跳珠,若银汉之下注;白日喷雪,如玉虹之高悬。紫气东来,爽风西送。高楼耸立,鳞次栉比。群山逶迤,碧水环绕。山水宜城,已露头角;旅游胜地,凸现峥嵘。安庆自然景观秀丽,宜城奇山异水众多。有雄奇灵秀之古南岳——天柱山,有长江绝岛——小孤山,有海上蓬莱——浮山,有南国古长城——白崖寨,有蜿蜒似龙——大龙山,有高山平湖——花亭湖,有避暑胜地——妙道山,有城中翡翠——大湖,亦有桐城文庙迎江古寺等旅游区。先予略书,后作详述。大龙山云影,奇峰怪石,壁立千仞,蜿蜒似龙,山色空朦雨亦奇,势若苍龙出深山,龙湫飞瀑,雪浪翻滚如雷鸣,奔腾飞泻似虎吼,谓之安庆仙山,名不虚传。江心孤洲,中流砥柱,江潮拍岸,一水中分,二派分流,水光潋滟,碧波万顷,誉之宜城岛国,名至实归。滔滔皖江,水澄景幽,峰峦嶂叠,滩潭密布,浩浩荡荡,绵延八百里,称之风雕玉琢,恰如其分。汤池泉温浴,氤氲仙气,可疗百病而健身;花亭湖畅游,冲浪击水,可娱性情以强体。春入潜山,赏春雨于神秘谷,气象万千;秋临桐城,听秋风于龙眠山,琴鸣笛诉。夏度宿松,待雷霆震怒于白崖寨,蓄势待发;冬进岳西,看石狮哮月于妙道山,石破惊天。城郭嚣尘之外,或烟峦而雨嶂;江山胜概之中,或野媚而川晴。春则风娇日嫩,夏则荷净凉生;秋则篁修暑退,冬则冰冻寒凝。亦兼西南司空山,即赵朴初提名“中国佛教禅宗第一山”,秀色可餐,风光旖旎。一峰玉立,丹壁鬼工。仰望端岩,如画屏照海;西瞻卓绝,若峭笔插天。迤东绕北,则移步换形;寻西觅南,则变幻莫测。依佛教禅宗思想论云:“潜山之天柱山为三祖僧灿‘合掌立化’之地,岳西之司空山乃二祖慧可‘遁迹修禅’之所”。迎迓旭日东升,光芒万丈;送走夕阳西坠,晚霞千重。奇峰异石,苍松滴翠;花团锦簇,丹桂吐香;秀竹娉婷,花香鸟鸣。真乃胜景如画,江山如此多娇。诗情勃勃,引无数骚客竞折腰;赋意汩汩,牵万千文豪尽泼墨。

虎啸山丘,巍巍乎安庆;龙吟方泽,堂堂乎宜城。腴辞云构,夸丽风骇。铺张扬历,润色鸿业。浩瀚青史,概括于赋内;辉煌文化,浓缩于眼前。兹撮其要者而分叙之,择其宏者以铺陈之:

彼振风塔者,乃人间之“宝塔王”也。建于明隆庆四年(1570年),位于迎江寺内,原名万佛塔,又曰迎江寺塔,今名“振风”,有“以振文风”之意。巍然高耸,直入云霄。崇楼连天,出灵气而凌风雨;飞阁架烟,挟光景而薄星辰。望层峦兮而青峰抱,瞰长江兮而白练横。山明石秀兮,竞呈于几席;星眉月眼兮,争透乎牖棂。晨曦挥麈兮而云生于座,日曙凭栏兮而露渍于襟。太平军振鞭兮,抗击清兵而树表;陈玉成弃策兮,碧落铄石而鎏金。素有“黄山归来不看岳”之说,“过了安庆不看塔”之誉。挺拔秀丽,气势雄伟;嵌空玲珑,庄重华美。塔高七层,砖石结构,分成168阶盘旋而曲上;每层八角,各悬铜铃,风吹叮当清脆悦耳而作响。各层塔门变化多端,游人往往迷入难出。内有浮雕佛像600余座、碑刻51块;外有石栏环卫七七49节、塔门28扇。塔中心为八角瓜皮顶空厅,不为摹写雕龙画凤,重铸塔顶神光照人。登斯塔也,则巍巍龙山,浩浩长江,峨峨大桥,兴盛光彩,菱湖公园,市民广场,中行高搂,大湖风光,全市景色,尽收眼底,一览无遗。俯视迎江寺内,则信徒云集,香火盛极,灵气充盈,青灯长明,梵音远播,晨钟不绝,暮鼓久传。绿树摇曳,樱花烂漫,幽静雅致,依依忘返。“塔影横江”,为“安庆八景”之一;迎江古寺,乃中华名刹第二。造型和工艺技巧,颇具明显时代之特色;巍峨与富丽堂皇,极有典型现代之特征。其恢弘壮观,堪称长江中下游著名浮屠;其伟岸飘逸,俗称“万里长江第一宝塔”。建寺立塔,焚五香而清五浊;崇佛重道,去六欲而乐六幺。星冠霞帔,悟七心之尽妄;暮鼓晨钟,知八垢之宜销。东厢阿弥陀佛,蚕眉横卧,胸袒慈怀;西阁无量寿佛,手指天地,尊容自呈。雪造观音,日出化身归南海;云堆罗汉,风吹移步入西天。佛即是禅,禅即是佛。佛曰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大肚能容,容尽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尽世上可笑之人。世人皆醉,唯我独醒;举世混浊,唯我独清。仁者皖山,智者皖水。塔寺相连,珠联璧合;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塔居寺中,迎江寺因塔而闻名遐迩;寺中怀塔,振风塔缘寺而饮誉海外。

彼桐城文庙者,乃旅游名胜之宝地也。格局堂皇,古朴典雅;峻拔耸立,超群绝伦。位于泱泱中华“文都”之闹市,居于桐城市府广场之北侧。“天下文章其出桐城乎”,“文都”之雅名盖源于此。桐城系历史文化之名城,文都为中华文坛之宿影。春秋为桐子国,现今是桐城市。唐至德初建立县制,公元1996年改县为市。龙眠山钟灵,龙河水毓秀。此邑风俗质素,民厚而朴;人文蔚起,代有学者;民秀而文,历出闻人。崛起于明,鼎盛于清,尤以“桐城派”古典散文著称天下,桐城亦因“桐城派”而闻名于世。五里三进士,隔河两状元。文章甲天下,冠盖满京华。明清时期,中进士者竟达240人之多;桐城文派,雄霸文坛居然200年之久。传世名作2000余种之巨,令人称颂;作家队伍1200余人之众,赫赫无匹。传承左史精髓,尤近韩欧;深得程朱理学,探源经训。世界仅见,历代名人大家著述颇丰;独占熬头,桐城文派代表遗存甚多。古典建筑灿烂如珠,光焰烁人;文化底蕴积淀深厚,催人奋进。桐城文庙超群绝伦,和天地并存;古城文化光彩夺目,与日月同光。其建筑群以大成殿为中心,以南北中心线为对称轴。布局规整,气势恢弘;巧夺天工,对称分布;明清风格,辽金遗风。主要有门楼、宫墙、泮池、泮桥(又名状元桥)、大门、崇圣祠、土神祠、东西长庑等。主次建筑,错落有致,恰似一组凝固美乐章;鳞次栉比,浑然一体,宛若一曲动听抒情诗。门楼正上鎏金“文庙”二字,风格古朴;正楷题书出自朴初先生,笔走龙蛇。通观文庙建筑群,不仅有石坊冲天、飞檐凌空、气势宏伟之形状;而且有中铺石板、檐廊回绕、院落开阔之造型;更兼造型优美、精巧细致之砖刻、汉白玉雕、镂空木雕、浮雕60多处相间其中,美伦美奂,古色古香。“孔子生平故事”、“渔樵耕读”、“魁星点斗”、“独占鳌头”等图案,栩栩如生,逼真传神,生动有趣。尊孔祭祀,由来已久;深敬其德,厚仰其风;文风昌盛,举世闻名。内设桐城博物馆,馆藏文物从新石器到宋代瓷器,从李公麟画到方以智书,从雍正御赐保和殿大学士张廷玉虎铜印到乾隆御题碧玉铭文板指,凡1245件,其中一级文物24件,二级文物125件,亦有多件难得之稀世珍宝收藏于内。置身其间,耳濡目染;文豪灵气,沁人心脾;寻幽访古,难得佳处。

彼天柱山者,又谓霍山、潜山、衡山、皖山、皖公山、万岁山,乃汉武帝刘彻于公元前106年禅封其为古南岳也。素以雄、奇、灵、秀著称,形胜无穷,风光旖旎,与黄山齐名,享有“南国第一山”之称,因以盛极一时。皖水皖山,天生尤物,一阴一阳,巧合玄数,天然造化。阴者皖水——皖河也;阳者皖山——潜山也。奇峰插天,“擎天一柱”充溢阳刚之气;山势雄伟,挺拔之躯构成温柔之胸。怪石如林,古树半林斜日挂;洞穴深幽,清幽宛若小蓬莱。飞瀑鸣霆,声若春雷滚动;烟云缭绕,形如玉花缤纷。怪石叠叠,姿态各异;烟霞缥缈,深邃莫测。朝晖夕阴,朝云暮雨,宛若神女幽思,夜雨淅沥,如琴如瑟,若泣若诉。神话传说,栩栩如生;宗教遗迹,留存丰厚。登觉寂太平双塔,心旷神怡,凌目远望,感慨万千;乘竹筏皖河漂流,情趣无穷,扁舟轻泛,神清气爽。仰山高峻,可望而不可攀;禅宗悠远,可溯而不可穷。天柱一峰擎日月,充盈天地;洞门千仞锁云雷,直通龙宫。峰高万仞破云烟,半峰悬古月;势雄景绝穿紫黛,鹤鸣满山谷。此地自然景观,无不浑然天成。峰无不奇,黛峰翠岭巉崖兀;石无不怪,怪石峥嵘非寻常;洞无不杳,百曲千环不识途;泉无不秀,流泉奔泻水声高;异草含香,老树修篁曲径开。回崖沓峰凌苍穹,飘飘欲仙;石绝壁深别有天,遥遥欲坠。天然石林,千姿百态,或如文殊骑狮狂奔;或如普贤骑象云游;或如美女翩翩起舞;或如仙女列阵迎宾;或如骆驼负载远行;或如飞禽走兽,狮、虎、龟、马、兔、鹰,神态逼真,如梦如幻。处处“高影横云出”,叹为观止;座座“雄峻惊飞鸟”,拍手称奇。潜阳十景之“石牛古洞”、“九井西风”、“舒台夜月”、“乔公故址”、“天柱晴雪”、“酒岛流霞”、“丹灶苍烟”、“山谷流泉”、“诗崖漱玉”、“吴塘晓渡”,自古誉满江淮。而天柱奇峰则深藏于群山万壑之中,孤峰突起,全身石骨。绝顶上立巨石,上尖中宽下削,形如烛焰。峰上李云麟书“孤立擎霄”,若墨龙之飞舞;石中张济公刻“一柱擎天”,如巨龙之缠绕。巨幅石刻,墨香四溢,相映成趣,千奇百巧。诗崖石刻藏幽谷,石石透灵气;清气诱人凉透骨,个个形如生。此山亦为儒释道三教荟萃之地。东汉末,左慈、葛洪于山中精思修道。梁武帝时,白鹤道人与宝志禅师各据一山之胜,开山建宫设寺,一弘佛法,一扬道教。佛、道两教视此为“洞天福地”,争相建观造刹,传道布经。而今三祖寺殿宇林立,香火盛极;佛光笼罩,灵气四射;香烟缭绕,清爽怡人;佛音绕梁,美不胜收;春颜长驻,引人折腰。云蒸霞蔚,旅游观光之胜境;美景常在,陶冶情操之圣地。

彼小孤山者,乃长江绝岛,素有“江上蓬莱”之称,实则一石屿座立江心也。青峰突兀,孤立江中,故名。长江上流九派之水,浩浩荡荡,自西南飞泻而来,直撞小孤山,被山一劈为二,山南形成狭窄水道,水流湍急,“非投鞭可断其流”。山下石棱北转处,回流澎湃,怒涛翻涌,即见乍吞乍吐之“海眼”,小舟误入必遭倾覆。孤峰耸然,中流砥柱,别称“小天柱”; 矶削水涌,海潮受阻,亦谓“海门山”。海拔百米,周围1里;当江而立,气冲霄汉。孤傲江心,宛若宏钟;形似发髻,亦称髻山;相传日久,衍为“小姑”。小孤仙山,恰似明珠点缀江面而增色,璀璨夺目;小姑神力,似乎江潮止于是处不再涨,鬼斧神工。孤峰独立,处于烟波浩淼之长江上;孑然兀矗,立于风姿秀逸之水面中。登高纵目,看上下天光,波光粼粼,水天一色,樯帆逶迤;潜隐庵中,听大江澎湃,惊涛骇浪,水阔天高,涛声怒号。放眼突感瀛台小,长江绝岛;置身顿觉天地孤,举世奇观。纳百川于足下,览万里于一瞬。一望东南形胜阔,何须海上问蓬莱。气障百川偏号小,名侪五岳孰云孤。山峨巍巍,拔地一峰形自险;风姿独具,擎天独柱势自尊。水烟淼淼,滔滔逝水东流去;美景迭现,拳石崔嵬屹天柱。山水诗之鼻祖太守灵运,遗佳作名篇——《登江中孤屿》于其间;爱国者之楷模名将陆游,留墨宝真迹——《游小孤山记》于此地。山独水险, 名列中华。冬春枯水季节,山北与江滩娥媚洲相连,游人可从沙洲徒步至山下。夏秋江水暴涨之际,山则四面环水,仅有孤峰峭立滔天白浪之中,水天一色,“一凭风涛撼四面,绝无依傍峙中流”。明太祖百万雄师驻小孤,千古绝唱;小孤山中流砥柱关海门,功盖群伦。达官显贵,一观“虎牙彭郎石”;名人雅士,尽赏“铁柱小孤山”。清代两江总督曾国藩联语云:“放眼瀛台小,置身天地孤”,此之谓也。海眼观涛,为历代诗人题咏之绝胜。小孤山名胜古迹颇多,著名之处,有“一天门”,中有启秀寺,清乾隆皇帝篆书“灵昭江屿”题额及神龛灵官法像等诸胜;亦有龙耳洞,弥陀阁,先月楼等景观。陆游于《入蜀记》中写道:“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姑比。” 东看一支笔,西望太师椅,南观如撞钟,北瞻笑天龙。与江对岸之澎浪矶近相呼应,构成“小姑嫁彭郎”之美丽动人传说,演绎人世间之悲壮恋情。实乃名胜古迹颇多,不因山小;彭郎陪伴小姑,不觉孤单。

彼浮山者,又名浮渡山,据《大明一统志》记载:“西南有独峰,直上千仞,大江环绕,望之若浮”,故名之也。因其东西南北皆水汇而闻之,缘于山浮水面水浮山而得名。如船如渡,号称“水山绿叶”;似莲似花,状若“漂游浮萍”。雾聚雾散,乍隐乍现;潮起潮落,时浮时沉。别具海岛风光,宛如绿叶飘浮。奇峰突兀盆地之中,石壁耸入云霄之上;幽洞藏于山壁之间,天池生于绝顶之巅。冠盖神州,堪称“天然火山地质公园”;誉饮中华,又是安徽省级风景名胜区。山中峰崖竞胜,石壁生辉;泉水潺潺,瀑布飞悬;谷幽径曲,洞杳藏奇;岩洞相望,林木葱郁;石刻浮雕,星罗棋布。妙高、如来、文殊、玉女、丹霞等36秀峰,惟妙惟肖;双蛙、猴头、天鹅、烂河等28怪石,逼真动人。金谷、选佛、滴珠、首楞、隐贤、摘星、张公等36峻岩,活灵活现;定心、九曲、宝藏、连理、炼丹等72幽洞,仙境凸彰。有明镜、龙湫、西天、洗墨、杵药等12名池,有洗心、翰墨、活生等8大古泉。原有古亭10座,今遗存3座。飞瀑流泉,变幻奇特。迷离山中,戏水墨龙千条;摩崖石刻,名冠天下群山。聚远禄祖师塔、古庭禅师衣钵塔、众僧藏骨塔于一山;融火山溶洞、摩崖石刻、湖光水色为一炉。鞠隐山庄、太史墓等名人故居、墓地,隐匿林里;农运讲习所、中共桐庐县委机关遗址等纪念胜迹,相间其中。人云胜景曾经目,惟有此山观不足;我欲就中赞一言,森森好景难为录。千百年来,山中名人墨客游踪不绝,探奇访胜,寻幽觅古,吟诗写记,赋词刻石。文体各异,书法万千。山中现存483块石刻,数盖他山,冠绝全省,故浮山又被世人誉为“文山”。著名散文流派——桐城派即发源于此焉。南朝陈时,佛教天台宗创立者智者大师于浮山创建“浮山寺”。此后历代山中佛教大兴,寺庵林立,僧尼以千计。明万历年间,神宗诏赐《藏经》、慈圣太后懿旨赐随藏袈裟、水晶佛珠,浮山声誉随之隆极一时。教文合一,佛教和文化名山;翰墨飘香,古迹与遗存丰厚。诗书星罗,映祖先之智能;石刻棋布,展华夏之文明。

安庆名山大川,比比皆是;宜城旅游胜地,多若繁星。譬犹颇负盛名者尚有——花亭湖、东关寨、白崖寨、九井河、天仙河、虎头崖、野人寨、妙道山、云峰峡谷和万健古戏楼等旅游景点。雄奇秀丽,各具千秋。墨客骚人,流连忘返。轶闻趣事多多,名胜古迹不少。局限于篇幅,毋庸赘述;暂停于是处,另赋别论。

安庆人杰地灵,俊杰无数代代出;宜城人文荟萃,英豪万千世世传。史海钩沉,累累如珠;文苑碧玉,璨然若揭。文风昌盛,文艺事业欣欣向荣;人文勃发,文化之邦声名远播。一代代精英,从天而降生;一位位伟人,自地而孕育。文儒硕辅,旷达千百位;人文盛状,绵历数百年。以诗词翰墨,声播千载;因忠烈英杰,名垂青史。唐末曹孟徵以诗名,北宋李公麟以画显。及至明清三百年,千百邑人,科第鼎三元,仕宦官宰相;名臣留忠节,儒林传佳文。明朝阮大铖,其戏曲创作世称“才调双绝”;忠臣左光斗,其铮铮铁骨堪称“东林中坚”。清代硕学通儒,不断涌现;作家诗人,接踵而出。学术建树、异峰突起,方以智、钱澄之堪称学林泰斗;文学造诣、举世称颂,方望溪、姚姬传推为一代文宗。姚鼐主编古文辞类纂,文采斓然;姚莹抗击英国侵略者,威震台湾。 梅曾亮怀青云之志而赴举,有似衔芦之雁飞;方观承拥白雪之才而登科,宛如戴角之鱼游。录才用人,衡臣不识刘海峰栋梁之器;治国荐举,皇帝先知张廷玉廊庙之璆。金马玉堂,难牵姚梦谷之驻;高官显宦,何止戴忧庵之蹇。桐城派文就,清代朝野为之震惊,尔后统领文坛200多年;陈独秀先驱,五四运动因其叱咤,后来成为中共五任党魁。宰相雅量,名传六尺之巷;王祥卧冰,世誉孝子之最。太平军浴血保安庆,永载史册;戴南山罹难“文字狱”,千古奇冤。儒臣呈帝座,雅士何如方东树;文坛称圭臬,雄才当是吴汝纶。焚烟亭依堤傍水,见证沧桑之历史;安庆桥飞虹跨江,改变落后之面貌。饮誉古今,长诗《孔雀东南飞》之旧址,在今潜山;妇孺皆知,《不敢越雷池一步》之典故,出自望江。王安石秉烛夜读,留影于舒王台;周公瑾琴和小乔,映照在胭脂井。史可法大节难移,名列江左三山;王步文忠心不改,威震江淮两湖。吴猛侠刺杀五大臣,故有吴越街;徐锡麟枪击清恩铭,才有英名扬。石德宽为国捐躯,仅留衣冠冢;宋玉琳以身殉职,犹有文存篇。才拔儒林,戴田有佐纪均而编史志;望重朝佛,赵朴初教弟子而著三编。二祖慧可禅宗之韵,乃天下之正音,岂止中原;三祖僧璀禅论之籍,实当时之独步,不惟江南。开京剧先河“四大徽班”之发源地,戏剧之乡;取鄂采茶戏兼众家之长为黄梅戏,发祥之地。原子弹之研制,邓稼先为群儒之首;军械所之创立,曾国藩为国内第一。尤其白居易移潮来皖山,势如海天山斗;左元放练道匡儒,功若日升月浮。苏轼碑歌,文起八代之衰;李白堂赞,欲作归隐之地。骚客黄庭坚,书法神韵犹存;美人大小乔,胭脂容颜安在?陈仲甫得真传,倡文学而拔俊秀;吴挚甫留学归,办桐中而育殊优。大乔小乔二姐妹美艳三国,绝代佳人;延年乔年两兄弟血洒沙场,革命英烈。纷呈异彩,徽剧与京剧鼻祖程长庚;独领风骚,书法与篆刻大师邓石如。高产作家张恨水,言情小说蜚声海内外;美学大家朱光潜,艺术光彩永放全世界。哲学家方东美,哲理思辨无人能及;女画家张玉良,美术画展震惊巴黎。民主人士章伯钧,农工党魁;计算机之父慈云桂,发明大王。融柔术顶碗于一体,杂技皇后夏菊花;集将军外交家于一身,桐中学子黄镇。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一曲《天仙配》经久不衰;影视届表演艺术家黄婉秋,一部《黄山情》荡气回肠。文坛巨匠方苞,名震古今;黄梅新秀马兰,色艺双全。演戏导演又任职,韩再芬之功勋炳炳而焕焕;爱国怀民又恋乡,祝义才之业绩琅琅而斑斑。著作等身,所巨文章甲天下;英名齐世,海子诗篇留人间。文化之邦,标新立异于神州文坛;黄梅之乡,出类拔萃于华夏舞台。桐城派文风,融南北文化为其体;黄梅戏艺术,树鄂皖风格为其旌。文化造极,四海称颂;艺术登峰,五洲认同。文艺百家,不胜枚举,翰林逸事,浩如烟海。皖山地生精英,皖水孕育文豪。其名人恒河沙数、多若繁星,名垂青史,世人景仰,无须赘述,更时至今日,未见其衰,高考屡次摘取省冠!是以安庆进士半安徽,良有以也;桐城三年两状元,不无由焉!

此地土地肥沃,物产富饶;禾满东野,稼盈南郊。稻分水旱,六糯三早;麦别大小,曰米曰荞。龙掌鹰爪,皆粟之谓;龙须凤尾,亦草之啁。苜蓿绛黄绿,红豆可寄南国之思;蔬菘姜芥韭,冬笋何生孝子之怜。桃李杏梅枣,投车不乏橘;松柏樟檀柳,竖栋常多楠。桐锁庄子之梦,清阴浑如;柏争将军之衔,黛色蔚然。尤其竹也:解甲栖凤于黄梅阁,抽芽化龙于神秘谷。允矣疏影坠地,宜哉密翠浮天。参差于群山众壑,无非康乐之本;簇拥于万户千家,何止钱财之源。是以刀伐百亩,戏谈皖山娥之泪;斧凿千竿,笑解七仙女之旋。奇奇也牡丹,春开而秋放;异异乎腊梅,夏枯而冬萱。凤凰撩德裕之赋,藻比白雪;鹧鸪入郑谷之诗,律协红盐。至于瑶草琼花,长松绿柳,秀竹丹枫,山间麋鹿,水中鳞甲,以及地窟之藏铁蕴铜,是又难于叙其繁也矣。何况秀出江北二十州,珍稀生物大观园也哉!至于桐城之塑料,驰誉全国;天柱之银杏,飞声江北;武昌湖之螃蟹,鲜味可口。竹木产品冠安徽,农副产品赛江南。高河大米众口夸,长江珍馐鲥鱼香。金秋时节蟹味美,枞阳河湖野鸭鲜。风味独具雪湖藕,清香宜人水芹菜。果中之王猕猴桃,世纪特产胡玉美。霸王鞭芝麻香万家,余良卿膏药名特产。桐城小花赛龙井,食疗上品墨子酥。舒席凉爽驱炎暑,顶雪贡糕伴吉庆。茶香袅袅话翠兰,名山秀水蕴剑毫。挑花——民间工艺之花,茯苓——药中珍品之一。以石化、轻纺、机械、建材、食品为支柱之现代化工业体系业已形成。工业发达,经济繁荣;商贾云集,商机无限。以至毛刷之都,毛竹之乡,板栗之乡,油茶之乡,粮棉之乡,柑橘之乡,鱼米之乡,绿色食品之乡,无不名副其实。呜呼!眺望安庆城,卿云秀水抱城廓;步行人民路,错峙叠层傲苍穹。碧水山庄,铺锦陈绣于别墅之首;科技场馆,栖霞浴日于蓝天之中。龙山耸翠,欢迎全国农运之健儿;秀水扬波,讴歌华夏民族之雄风。状元府前,几多标兵争夺锦;体育馆中,万伙健儿竞称雄。国宝卿才,夜下宜城之榻;南金东箭,日挽万石之弓。比武之时,胸怀当年之元甲;竞技之秋,意念昔日之飞鸿。宜城之人文破希夷,气冲欧亚澳美非;安庆之声色超鸿濛,威震东西南北中。

孤立擎霄,天柱岂无众山妒?辞赋始祖,千金难买相如赋。文坛倾颓,陆机嗟吁为《文赋》;秋日萧瑟,江淹载酒作《恨赋》。《滕王阁序》赋就,王勃之名垂范千古;《哀江南赋》写成,庾信之字流芳百世。诗成则月明星黯,笔落则洛阳纸贵。自古英杰出少年,初生文豹惧鬼魅?江山常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无数年。历代群雄争逐鹿,今朝何人敢作赋?文君邛崃沽酒,薛涛成都造笺,自古佳人有几?李白当涂揽月,伯牙高台摔琴,从来知音难觅。高唱低吟,难赋吾志;轻推漫敲,勉抒我情。咏盛世之物华,歌社会之进步;惊科技之发达,叹文明之昌荣。物示于极,民动于心,赫赫安庆鼎新革故之伟业,粲然若炬,天之人望如金声玉振!今欣悉市委市政府执发展之牛耳,携手协力,重振雄风,集全市之智,举全市之力,以情以德以法,引商引资引智,高举邓公旗帜,秉承乡贤精神,以人为本,以文为魂,以水为源,以绿为美,着力打造“双百”之城,交通枢纽之市,商贸物流之中心,实乃安庆历史之一大创举也。赶虎上山,驱龙下海;筑巢引凤,林茂鸟归。颁奖贤之策,揽天下商贾;迎八方宾客,招所需之才。善借力者,畅行千里。愚躬逢盛世,平添豪情,故而不揣浅陋,斗胆呈才,自荐于众人青眼之前。抛一砖而引碧玉,吐冗语而待玑珠。冀天下才子纷至沓来,共邀遨游翰苑以明志;盼四海俊彦摩肩接踵,同畅步入凤池而赋辞。森森万象,寓九州绵乎八极之道;冥冥造化,藏四海生于六经之名。少长咸集,神俊东来;群贤毕至,英杰满座;蹄奋万里,功成百年。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此等美事,幸甚,乐极,喜焉。

有打油诗为证:

秋润宜城无限娇,湖光山色隐青霄。

千年古邑依江靓,安庆新姿仰天啸。

咏史还须黄梅戏,仙女犹奏吹玉箫。

盛世繁华锦绣地,浓墨重彩描今朝。

又非对联云之也:

才子聚安庆,赏长江大桥,吃胡玉美酱,幸游此地沾仙气,哈哈汇聚迎江寺,何乐而不为哉?

佳人游宜城,览大湖风景,喝桐城小花,遥望文都思先贤,呵呵嬉娱狮子山,何欢而不享焉!

公元2005年国庆节“桐城赋派创始人”之“赋帝司马呈祥潘氏”作于中国文都“望江楼文苑阁”。

说明:

本文收录于2008年度《安庆年鉴》P238-242页,2009年度《千城赋》第一卷P51-63页,2011年度《赋苑琼葩》第一部·下卷P814-930页,又见载于《赋帝文存》及《中华辞赋报》、《中赋微报》、《中赋手机报》、《中赋美篇报》、《中赋联期刊》、《中赋会刊》、《中赋院院刊》、《世潘微讯》及中华辞赋网、中华赋帝网、中国辞赋征集中心、中赋传媒网、中赋竞赛网、千城赋网、论坛、博客、微信、美篇等。

文友点评:

◆◆仁者皖山 智者皖水

——读潘承祥《安庆赋》有感

『原载《安徽日报》2007年9月14日 C2版』

○贵州安顺 / 何金坤

在一个再熟悉不过的环境中,要增加几分新奇和美感是十分困难的。然而就在我们身边,就是我们生活的这个地方,你可以在重新找到琐碎与平庸的重复中,让一个疲惫的心灵在岁月的风化中捡起许多失落已久的灵感。

雷池赋翁潘承祥先生所著的《安庆赋》,对我这个天涯游子来说,真的是一个意外的惊喜。这是我曾经生活并熟悉的山、熟悉的“昔皖古都,今宜新府”吗?为什么我就不曾发现这么多的美?你看,历史上的皖郡重镇——安庆,“霞披九天,区位优越无比;雾漫八荒,形胜誉甲天下。”浩浩长江之水,涛声磅礴,不分昼夜地从大龙山的天然屏障旁一泻千里,直奔东海。八百年演绎古城:花冠宝珠的振风塔,是“昔皖古郡,安徽故治”铸就辉煌的象征;出门走石街,走在三步二桥的石板路上,可以感受到喝着四眼井水长大的安庆人,带着浓重的乡音与真诚,自豪地诉说着昔皖古郡,今之安庆的辉煌。当然最美的还是故乡的自然风景:天柱山,“擎天一柱,充盈天地,怪石如林,洞穴深幽”,素以“雄、奇、灵、秀著称”,且“佛光笼罩,灵气四射,香烟缭绕,清爽怡人,佛音绕梁,美不胜收”;小孤山,“海拔百米,当江而立,气冲霄汉,孤傲江心,峭拔秀丽,似明珠点缀而增色”,素有“江上蓬莱”之美称,且与南岸江边澎浪矶近相呼应,构成“小孤嫁彭郎”之美丽动人的传说,演绎人世间之悲壮恋情;浮渡山,“大江环绕,号称水山绿叶,似莲似花,状若‘漂游浮萍’,时浮时沉,别具海岛风景”;古雷池,“一派绝域,天生仙境,地造雄辉”;新望江,“一面负山,三面环水,泽润水乡”。一年四季,皖水江边,雷水池畔的石墩上,总会有浣衣的妇女在一棒一棒有节奏地捶打着小村安闲平静的日子,绿树丛中,婉转悠长的鸟鸣不断,传唱着未经尘俗污染的音符。浩浩皖江,悠悠雷池,就在这样清丽恬适的意境里缓缓而平静的流淌着,如果你是一个晚归的人,你会发现蛙声多了起来,不时被惊吓起的青蛙们,在脚下忙乱地跳跃着,或许有一两只胆大的,蹲在路边向你鼓起腮帮,而水牛则伏在水中无声无语地注视着你。当然,你还可以“登长江大桥俯视而览胜,立振风塔而览全市风景。”假如你在赋闲之余,还可以走进享有“文教”雅名之称的桐城文庙,在那里,你可以寻找“天下文章出桐城”的缩影,亦可在桐城文庙前摄影,感受一下雄霸文坛200年之久的“桐城派”文化。

“伟哉!大风飚飚,大潮滂滂。洪荒宇宙,江山万里而常青。壮哉!泱泱安庆,锦绣宜城。地处吴头,江山宛如锦绮卷;邑居楚尾,风物犹如水墨屏。”当我从《安庆赋》上的游山玩水中走出时,掩卷而思,我想,故乡的山,故乡的水在我这个遥居西南一角的天涯游子心中变得更美,更亲切。

其实,故乡的山还是那个山,故乡的水还是那个水,所不同的是这山、这水的美被发现,被描写了,因此,山水便有了灵气。没有人的点化,自然山水的美终究无法被强烈地感受和痛快淋漓地表达。所以潘承祥先生在《望江赋》中发出:“与吾携手同行者,亦几人欤”的感叹。痛定思痛,冷静思之,安庆自然山水之美,缺乏的就是文化魅力。苍山如海,飞瀑鸣霆,安庆山水缺乏的就是有悟性的文人去坦露它们的文化个性。有一天,也许是一首诗,一幅画,一首歌,亦或许是鱼跃水响后的突然感悟,安庆山水封存久远的文化内涵便由此奔泄而出。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自然山水之美是不能永远增加的,只有人文山水之美才能永远开发。雷池赋翁潘承祥先生在面对高度商业化所形成的“万般皆下品,唯有金钱高”,人性与人的真情为膨胀的物欲稀释,甚至淹没在功利浮躁氛围中而失去精神家园的现代权贵,以“独孤求败”的思想境界,用真诚和自然的心态,著书立说,泼墨作赋,写出洋洋万言的《安庆赋》,为安庆人自觉地人文山水建设开了先河,起到画龙点睛的示范作用。希望人文山水的开发会在潘承祥先生倡导下,形成一个“以文载道,道以化民;民悦必舞,舞必吟诗。诗必言志,志当体物;物寄于赋,赋当以歌”的文化氛围,那时的安庆山水就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然山水与人文山水的完美结合,那时的安庆人也因此可以自豪地向世人宣称:我们不但有自然山水之奇,而且还有人文山水传之久远的文化魅力。

诚哉斯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发现。”

作者简介:

何金坤,男,出生于解放军渡江战役的四十年代末,安徽省望江县长岭镇龙山村金桥冲人。其自幼父母双亡,少小辍学,命运多舛,十七岁瞒着俩位兄长参军卫戍,十八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部队期间曾三下湖广,北上内蒙,西渡兰州玉门关,进军昆仑格尔木,历任战士、副班长、班长、副排长、新兵连排长等职。七十年代转业援黔,进入警界,多次获上级公安部门嘉奖,八十年代拟调望江公安局工作,因“脚力”不足,遭组织部要员“包尔东”发难未果。从此遂蒙发“卧薪尝胆”,扎根夜郎(贵州)之念,并脱离警界,调任党务工作。先后在云马飞机制造厂、青松烟厂任团总支书记,纪检室主任,党委工作部副主任,党群部主任、书记。兼人事劳资科长等职,且成绩突出,多次获省、地、市表彰,取得政工师任职资格;93年由组织选送到中共中央党校进修深造,分别取得了中共中央党校,湖北师范学院,深圳电大、香港圣约翰开放大学所颁发的党政专业和法律学等高等专业毕业证书和大专资格证书。现任贵州青松烟厂党务办主任,副总师,主管党务政工、组织宣传、纪检监察,并代管人事劳资等项工作;其所担任的社会职务有:贵州省杂文学会理事,《安顺日报》周末副刊特约撰稿人,《雷池文化》特约主编,北京雅海文化艺术研究院高级创作研究员。业余爱好写作,尢喜杂文随笔,有《德者道之功》、《四季写意》等三百余篇(首)作品和《从严治党是整饬治国的关键》等十余篇论文在《当代中国发展论坛》、《贵州日报》、《贵州党风廉政》、《贵州工人报》、《贵州政协报》、《中国烟草政工通讯》、《湖南金叶时报》、《贵阳晚报》、《安顺日报》、《安顺晚报》、《雷池》杂志、《雷池文化》等省内外数十家报刊上发表,有数篇杂文和论文分别入编《贵州省杂文集》、《贵州省优秀论文选编》、《新世纪优秀作家、诗人风采录》、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获奖作品集《雷池文化》,以及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作家诗人群雕》、《当代群雕》等新视野系列丛书。并有数十篇作品在《人民日报》、中国烟草政研会、省政研会、安顺地区理论研讨会、《雷池文化》等理论研讨,全国精短文学作品大奖赛中分获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著有杂文专集《尘世清言》一部,新著《栖霞漫笔》一书即将出版面世。个人传略分别载入“当代中国自学成才者集录词典》、《中国人才辞典》、《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等辞书大典和《雷池之子》人物画册,其《尘世清言》一书荣膺北京神州雅海文化艺术研究院“当代著书立说成功奖”,并被中国校园文化艺术研究中心授予“中国文坛之星”称号。

(本文见载于2009年度出版的《千城赋》第一卷P336-3337页,又发表于《中华辞赋报》、《雷池文化报》、《何金坤文集》及网络)

◆◆识君应是千古事

○文 / 北芳

去岁冬,余浏览《雷池文化》报,得以初读潘承祥先生之《安庆赋》,惊其人为文坛枭圣,诧其文为绝世之笔。《古文观止》上起周代下迄明末,微言大义,博大精深。然先生之赋,精微之蕴,浓墨艳彩,花辞巧赋,堪与《古文观止》相媲美。今又赏读《怀宁赋》、《望江赋》及其序,再度惊诧于先生之大作,滔滔乎文辞而不绝,崛崛乎巧赋而溢彩,令人拓万古之心胸,纳天地于襟袍。然蓄之者盖半年未尝言,郁郁于心尔尔。何也?盖因余终日忙碌而无暇顾及回音,非特有负于先生也。

先生之文融通古今,目骛八极;潘君之赋学贯东西,心游万仞。笔致如大江奔涌,一泻千里;文势令银河倒悬,震撼天庭。追来溯往,承先启后。排比多多,铺陈斑斑。夸张有度,通雅渊博。气势恢弘,磅礴齐天;气贯苍穹,浩瀚无涯。犹如洪炉点雪,醍醐灌顶;令人击节三叹,流连忘倦。

昔,王文康公尝见梅圣俞之作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今人之见乎潘君之大赋,亦有此之惊叹矣。先生之辞赋,颇具才气、神气、逸气、仙气、霸气于一身者也。余甚疑之:若非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之须髯髯一老者,安能有如斯妙语珠玑之传世佳作耶?然,网上一睹先生之尊容,方知潘君乃一年轻俊杰,惊异乎!晕欤!

先生若非博学多才,文哲史无所不窥,积厚博发,焉有如斯之鸿辞琬赋哉?纵观其赋,炉火纯青,上乘力作,堪称闳其中而肆其外,可谓大成矣。高唱低吟,情文双俱;轻推慢敲,设句破典。妙语隽思,触目可见;清新宕逸,振奇拔俗。纵横捭阖,境阔意深;心连广袤,视及大千。语锦句珍,气含风雨之韵;文采斑斓,笔吐星汉之华。山山荡词胸,词绪难止;水水唤诗肠,诗意汩汩。聚古今之精英,克隆桐城文派之基因;纳百家之韵律,传承唐宋八家之衣钵。继岳阳楼之风骨,取滕王阁之华采;撷赤壁赋之菁菀,兼醉翁亭之谐趣。如斯之妙语,读来如闻大野马蹄,蹚蹚入耳,觉神似而仙若,亦狂亦狷。以故,先生之名鸿儒皆崇,举世驰骛,万众腾誉,自然亦不足为奇耳。

余年未四十,而居二十一世纪之“马孔多”,与一切现代化工具绝缘,故孤陋寡闻,“乃不知有汉”。至甲申秋后初读《雷池文化》,方知何为“民刊”、“网络”、“QQ”、“伊妹儿”等概念。其时,心蠢蠢而欲动,拟驱笔为小文,以慰无聊之时日。余既非作家,亦非业余作者,充其量不过一区区文学爱好者而已。为果腹蔽体计,日日操劳无度,付出诸多廉价劳动力,却仅以糊口。辛苦之程度,不言而喻;劳作之艰难,无以复加。何况,余胸无大志,少有“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之勤奋精神。亦兼,常良恨文章之不亮,多怨炫鬻之不应。故尔,至今尚一事无成矣。岂不哀哉!愧欤!

余今不材,猥以空疏:文未有名,叹贤者不与游;道不加修,悲儒者未与交。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虽诗词曲赋为文之属,无所不能;歌箫琴棋书画之流,莫不通晓。然,知音安在?伯乐何存?岂鼯鼠泛泛之辈识我乎?一身绝艺,却才华无处施展;人到中年,竟空叹一事无成。回顾畴昔,心有戚戚然也;蓦然忆旧,怅然而泪下焉。然则,亦颇于心而不甘,常为世人嗤笑耳。

庄周云:莫逆于心,道相为友。今与先生网上,会桃李之芳园,叙天伦之乐事,诚为人生之一大幸事也。但见网上:群彦俊秀纷纷,风流倜傥;雅儒名士多多,卓越不凡。皆多饱学如惠连,人人咏歌若三苏。文集生辉,作品煌煌。唯余独惭,囊中羞涩,无以成集,夙愿难遂。今惠蒙先生不弃,多承潘君抬爱,有意将余之拙文网上成集,使之得以流传于世。有鉴于斯,余兴奋陶然之情,素楮难书;感激涕零之心,油然而生也。幸甚!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侧闻先生抱不世之材,特立独行,卷舒不随乎时,颇拥“谤满天下不觉稍损,誉满天下不觉稍益”之达观胸怀,堪称高士通儒也乎哉。因以,景仰崇敬之情,溢于言表;拜会恭揖之意,压抑久已。然则,今日得以识君,三生有幸;来日聆听教诲,与有荣焉。

呜呼!今不揣谫陋,援笔为文。实贸然不置,战战兢兢;芒刺在背,坐立难安。未计于语辞达意,惴惴也;冒昧于庖师论技,忐忑焉。忍羞于班门弄斧,惶惑也;未惧于方家遗笑,怔怔焉。发人生多蹇之叹,情难自禁;感肺腑拳拳之慨,高山仰止。虽未能云霞满纸,字字珠玑,句句金玉,然不胜区区之盛意,凿凿之情结也矣。窃以为,先生自有灵犀感应感知乃尔。信乎?

嗟夫!识君应是千古事,相知何患隔万里。正所谓:黄山苍苍,望江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济济一网,欢欢一堂,先生之赋,万古流芳。

(本文见载于2009年度出版的《千城赋》第一卷P338-340页,又发表于《中华辞赋报》、《雷池文化报》、《北方文集》及网络)

◆◆「安庆人文赋」*史诗*百科全书*人文的画卷

——王建生先生评潘承祥的《安庆人文赋》

○文/王建生(日不落)

我读完这篇精美绝伦的文字,感到就是在欣赏一件艺术的精品——她早已似乎存放于遥远的上古,带着那一个个时代的信息而来。该文通篇构建和谐完美,不但具有古朴风韵,而且流溢着历史人文的光彩。说她是一篇美文,不如说她是一部史诗。不信,请读:

安庆人杰地灵,俊杰无数代代出;

宜城人文荟萃,英豪万千世世传。

史海钩沉,累累如珠;

文苑碧玉,璨然若揭。

开段就总揽全篇,题眼也。而后,文史相融,笔法简练而达观——具体刻画:人杰地灵。以人之杰出来论证地灵。人之杰出在于历史上,一个个闪光璀璨的名字,至今还闪烁在中华历史的星空,人们怎么回忘记呢?

文学:唐末曹孟徵以诗名/方望溪、姚姬传推为一代文宗/长诗《孔雀东南飞》之旧址,在今潜山/高产作家张恨水,言情小说蜚声海内外——安庆是一个才子之乡,文化底蕴深厚。不是有人说背景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历史吗?对,如果没有历史久远的文化根基,那么这个城市无论在历史上无论多么繁荣,文明二字在词典里也是荒芜一片,至少这样!

戏曲:开京剧先河“四大徽班”之发源地,戏剧之乡;取鄂采茶戏兼众家之长柔为黄梅戏,发祥之地。/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一曲《天仙配》经久不衰;影视届表演艺术家黄婉秋,一部《黄山情》荡气回肠。/黄梅新秀马兰,色艺双全。/演戏导演又任职,韩再芬之功勋炳炳而焕焕……的确如此,仅仅一部《天仙配》就足以说明问题了!严凤英同志在文革怨死,的确叫健在的到了天命以上之年岁的人们无限怀念。她在20世纪拍摄的几部关于黄梅戏的电影,现在已经翻刻成了光碟,在文化市场上流通风靡不衰,为人们所收藏那段最美好的乡音,一个民族的乡音哦!毕竟,她啊创造了人类所渴望的生活最美妙的音像作品,这是最为不朽的。我每出远门,关东的老乡总托我捎上几盘回来……,那已经成为那个地域的灵魂。不但如此,这也是安庆人为祖国传承下来的艺术瑰宝与精神奇葩。所以,作者写到:黄梅之乡,出类拔萃于华夏舞台。

书画艺术:北宋李公麟以画显/女画家张玉良,美术画展震惊巴黎/独领风骚,书法与篆刻大师邓石如……。安庆人,受到了自古以来的皖江文化、桐城派文化的熏陶,这些有色彩有形体的文化艺术品,就是最好的见证。因为,每一个文明的产生,都是在靠近大江大峡谷之处。比如,现代的温州人就受到了海洋文化的熏陶,有大海一样的胸怀,他们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抓住了机遇,把温州人的足迹带到了祖国各地。又如,在长江下游的余姚文化遗址……。同理可以推及安庆——安庆人靠近滚滚的长江和滔滔皖河,艺术思维活跃,文学细胞敏捷,自古就为文人雅士所看中:

白居易移潮来皖山,势如海天山斗;

左元放练道匡博儒,功若日升月浮。

苏轼碑歌,文起八代之衰;

李白堂赞,欲作归隐之地。

骚客黄庭坚,书法神韵犹存;

美人大小乔,胭脂容颜安在?

学术:方以智、钱澄之堪称学林泰斗/方望溪、姚姬传推为一代文宗/姚鼐主编古文辞类纂/文坛巨匠方苞,桐城派文风,融南北文化为其体——单就一个桐城文派就称得上在中国古代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了——独领风骚清代文坛200多年。至今,别的学派几乎失传了,而桐城文派的声音还依旧流淌在大江东去的意境之中,长存永远。

士子英烈:忠臣左光斗,其铮铮铁骨堪称“东林中坚”/录才用人,衡臣不识刘海峰栋梁之器;皇帝先知张廷玉廊庙之璆。/陈独秀先驱,五四运动因其叱咤,后来成为中共五任党魁。/太平军浴血保安庆,永载史册;戴南山罹难文字狱,千古奇冤。/史可法大节难移,名列江左三山。/王步文忠心不改,威震江淮两湖。/吴猛侠刺杀五大臣,故有吴越街。/徐锡麟枪击清恩铭,才有英名扬。/石德宽为国捐躯,仅留衣冠冢;/宋玉琳以身殉职,犹有文存篇。/爱国怀民又恋乡,祝义才之业绩琅琅而斑斑——这些历史上的英雄豪杰们,无论是属于民族的,正义的,江湖的,革命的,汉民族的,官宦清廉之能臣的……,都是安庆人的骄傲,他们是安庆人的杰出代表,是能够站在中华英雄谱的行列里面的!作家以历史学家深邃的目光洞悉历史风云,深入去写这些光辉的名字,无形之中就加大加重了该作品的沧桑感厚重感,使该赋的神韵呼之欲出。犹如一部富有喘气色彩的电视剧,把安庆历史的精神很好地结合到文章的脉络之中去了。这是相当了不起的构思!实践了白居易的文学思想:文当为时而作,诗合为事而歌。这种写人如史的方法值得推究提倡哦。这也是该作品的最引诱人的地方!作家把文史哲结合到一起——以文学艺术辉煌为底蕴、以历史人物为波澜、以哲学思辩为蓝本,刻画描摹出了泱泱大安庆富有传奇色彩般的人文历史画卷。在三者互相统一的若行云流水的赋里,一点也看不到辞赋家刻意的痕迹,竟杂糅得炉火纯青、轰然天成,可谓鬼斧神工之笔法。叫读者感觉不到历史材料的罗列,而是把读者导游到了一个历史中的辉煌史诗般的安庆,引诱到了一个绚丽多姿与魅力无限并存的安庆。那么,在赋作者的笔下,安庆岂不是——史诗·百科全书·人文画卷而流光异彩么?所以,安庆是一个多么诱人的地方哦,一个富有神奇魅力的好地方哦。就连我都想去一趟啦!

尤其安庆二字,与一系列传说相连:长诗《孔雀东南飞》/《不敢越雷池一步》之典故,出自望江/美人大小乔,胭脂容颜安在?……,安庆更具备了神奇的色彩了。这么去插入文中,读者自然会浮想联翩。

安庆更与一串闪光的历史名人相关:左光斗,阮大铖,方望溪,姚鼐,姚莹,张廷玉,陈独秀三父子,王安石,史可法,徐锡麟,邓稼先,曾国藩,白居易,苏轼,李白,张恨水,朱光潜,黄镇,严凤英……作家根本不是在这里炫耀英雄谱,更不是在重复历史的流水帐?那么,作家的意图是什么呢?看,这一串名字啊!当然,我自然挑选了一部分最主要的——有名气的无名气的,地位高的地位卑微的,各行各业的,古往今来的,有终身成就的,有瞬间壮烈就义的,有被人们遗忘的,有名垂青史的,有被后人褒贬不一的……,可谓包罗万象!但作家于行文之中巧妙地处理了这些关系——打破了历史的时空顺序,人物关系仍然井然有序,杂而不乱,这就是此赋的第二个最主要的成就。为什么呢?作家采取了王蒙等小说家采取的最难于掌握的创作方法——意识流的写法。该文又打破了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是凭借什么出色地组织材料组织语言的呢?当然,是一种对家乡——安庆的最深厚的历史责任感和怀念情感,并通过这种感情特别自然地把安庆的历史风貌历史精神历史文化历史变迁历史风云等物象,行云流水地带了出来呀!实在高明,叫你在赏读的同时不知不觉地结束了全文,匠心独运、瓜熟蒂落,收到了水到渠成之功效,不能不叫人叹为观止啊!顶!绝!总体说来,作者并不是嘎巴哭地生硬地讲述历史和风情,而是声情并茂地描述对象的,如:

饮誉古今,长诗《孔雀东南飞》之旧址,在今潜山;

妇孺皆知,《不敢越雷池一步》之典故,出自望江。

王安石秉烛夜读,留影于舒王台;

周公瑾琴和小乔,映照在胭脂井。

史可法大节难移,名列江左三山;

王步文忠心不改,威震江淮两湖。

吴猛侠刺杀五大臣,故有吴越街;

徐锡麟枪击清恩铭,才有英名扬。

也就是说在写人的同时,特自然地把景色地点名胜古迹等非物质的文化遗产等东西信笔融入了文字里,这种错综之手法是本篇的第三个艺术成就,有大家之风范。在历史上完全可以找到左证的,比如:李白的《峨眉山月歌》里出现了若干个地点——峨眉山——平羌江——青溪驿——三峡——渝州,一气出现5个地名显得一点不重复,无雕刻斧凿之痕迹,自然如流动的水又无声息,自然地镶嵌于诗行里,李白就是用情感来完成远行的旅程的。此手法与本文有殊途同归、异曲同工之妙哦。于是,本赋作者,以情感为纽带把历史的现实的消失的存在的人事物三者进行了艺术的情景交融之后,一种历史的人文的精神就完整完美地浮现在读者的灵魂深处了,所以他慨叹到:

史海钩沉,累累如珠;

文苑碧玉,璨然若揭。

文风昌盛,文艺事业欣欣向荣;

人文勃发,文化之邦声名远播。

一代代精英,从天而降生;

一位位伟人,自地而孕育。

的确,此赋借史咏物,以人寓景,通篇传达着一种英雄的、悠久的、辉煌的、文化的、思想的、完美的、不灭的、人文的、安庆的精神、安庆的乡情乡风、安庆的非物质的财富。

这不是一部地方史志所能达到的艺术美丽。他用哲学家的历史学家的眼睛来拍摄安庆的全貌,收到了比百科全书还有说服力的艺术效果啊。因此,我说此赋是一部安庆的史诗,安庆的人文风情画卷,安庆人精神的集成电路!作者以赋来抒发对家乡的莘莘之情,他一定正如他所说的:以诗词翰墨,声播千载!我却说:

万里明月万里赋,赋里风光胜苏杭。

秉笔千秋书俊世,一代大家潘承祥!

(作者简介:王建生,网名日不落,黑龙江绥化人,辞赋评论家,百度词条制作者)

▲说明:

本文收录于《中华新辞赋选粹》第二卷、《赋苑琼葩》第二部,又见于《赋帝文存》和《中华辞赋报》、《中赋微报》、《中赋手机报》、《中赋美篇报》、《中赋联期刊》、《中赋会刊》、《中赋院院刊》、《世潘微讯》及中华辞赋网、中华赋帝网、中国辞赋征集中心、中赋传媒网、中赋竞赛网、千城赋网、论坛、博客、微信、美篇等。

抚仙湖畔赋全文(中赋大安庆赋全版)(2)

中赋会主席、河南理工大学教授赋帝

抚仙湖畔赋全文(中赋大安庆赋全版)(3)

赋帝作品《河南理工大学赋》

抚仙湖畔赋全文(中赋大安庆赋全版)(4)

赋帝与其《河南理工大学赋》

抚仙湖畔赋全文(中赋大安庆赋全版)(5)

赋帝与其《中国潞安序》

抚仙湖畔赋全文(中赋大安庆赋全版)(6)

赋帝与其《七一九之魂》

抚仙湖畔赋全文(中赋大安庆赋全版)(7)

赋帝与其《中国潞安赋》

抚仙湖畔赋全文(中赋大安庆赋全版)(8)

中赋会办主任赋后

抚仙湖畔赋全文(中赋大安庆赋全版)(9)

中赋会头条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