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近年来,我国在不断扩大大豆的种植规模,传统的栽培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的种植需求了。栽培技术对大豆种植的产量和质量都有直接影响,优化和改良栽培技术有利于提高大豆种植的生产效益,为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优化栽培技术,加强技术监督。

1 提高大豆种植生产效益的意义

我国是农业大国,大豆是我国主要的农产品之一。大豆在我国不仅是粮食作物,也是经济作物,可以在满足人们物质需求的基础上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大豆可以广泛应用在人类食品、牲畜饲料等领域当中,近年来我国对大豆的需求量越来越高,所以应该提高大豆种植的生产效益。通过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可以降低土壤、气候、水分等因素对大豆种植的影响,提高大豆产量,因此应该深入研究,不断完善栽培技术。

费县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是临沂市的后花园以及水源地,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地形较为复杂,北面山峰重叠,东部为开阔的平原,地势北高中低,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但是,费县的冬季受内蒙古高压侵袭、夏季受大陆热低压侵袭,所以春秋旱、夏涝。费县的土壤资源较为丰富,其中可利用面积为156801.2 hm2,耕地的有机质含量较多,全氮、全磷含量相对较少,部分耕地严重缺磷、缺氮、缺钾。山东省是我国大豆种植以及加工大省,然而近年来大豆种植面积不断锐减。因此,山东省开始加大政策调整力度,强调要用科学的栽培技术种植大豆并提高大豆种植的机械化水平,从而增加大豆种植效益。

大豆种植潜力如何提升的(提高大豆种植生产效益的栽培技术)(1)

2 大豆种植生产效益分析

从全县种植情况来看,大豆种植在山东费县的农作物种植中占比较大,但是存在其他农作物之间占比不平衡、乡镇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在种植规模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近年来,山东费县的大豆种植面积有所下降,主要是由大豆种植的经济效益下降造成的。但是,大豆的种植前景十分广阔。大豆不仅是重要的食物,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人们对大豆的需求量非常大,且国家也在不断加大对大豆种植的扶持力度,为种植大豆的农户提供一定的补贴,也对大豆的种植结构进行了调整,优化了大豆种植方向。总体来说,无论是从市场需求还是国家政策角度来看,大豆种植的前景十分广阔。

若想综合分析大豆种植的经济效益,就需要对大豆种植成本进行分析。首先,需要计算土地租金。若种植者自身有土地,就不需要计算租金成本。若种植者没有土地,便需要通过租赁土地种植大豆,若租金在300元/亩,大豆种子的成本在50元,后续进行人工管理、施肥、农药,成本约在400元,整体算下来大豆的种植成本在750元/亩。但是,由于大豆产量低,所以大约能收获大豆180kg/亩,按照5元/kg的收购价格来算,只有1000元/亩的收益,再减去成本,种植者获得的收益非常少。

从上述情况来看,大豆种植的经济效益较低,无法为种植者带来较高的经济收入。若大豆产量不高,种植者可能会亏损,因此需要通过有效手段提高大豆产量与质量,从而提高大豆的种植效益。

第一,完善大豆价格保护政策,加大政策落实力度,激发种植者的种植兴趣,扩大大豆种植面积,提高大豆种植产量。当前,国际市场的大豆价格影响着我国的大豆价格,导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减少,国家对国际大豆的依赖程度较高。因此,政府需要完善大豆价格保护政策,降低种植者种植大豆的成本,提高大豆的收购价格,从而扩大大豆的国内市场。

第二,鼓励相关企业进行大豆产品深加工,提高大豆的经济效益,发展地方品牌。政府可以引导构建大豆加工企业,对全县种植的大豆进行深加工,研发生产更多的大豆制品以及绿色大豆油,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打开市场,在促进大豆深加工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增加大豆种植者的经济效益。

第三,大力发展优质大豆产品的种植,降低成本,提高大豆种植的产量与质量。山东省费县需要根据气候、土壤等情况选择合适的优良品种,降低大豆种植成本,增加种植者的经济效益。

大豆种植潜力如何提升的(提高大豆种植生产效益的栽培技术)(2)

第四,加大机械化生产力度。近年来,我国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农业生产、农居环境等各个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也加大了对乡村发展的扶持力度。而加强农技推广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种植者负担,同时也可以扩大农业种植面积,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种植。当前,部分种植者不使用机械进行生产的主要原因在于机械设备的价格较为昂贵,种植成本高,加之机械操作水平较低,不太会使用机械设备。为此,山东省费县应针对这些原因加大农技推广力度,让更多的种植者了解机械化生产的作用,增强种植者的机械化意识,提高大豆种植产量。

首先,当地的农技推广中心需要提高对农技推广工作的重视程度。农技推广中心需要综合分析农技推广与机械化生产在大豆种植中的作用,加强思想建设,并对当地种植者的经济收入进行分析。

其次,农技推广中心应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种植者了解种植机械设备以及机械设备在大豆种植中的意义。此外,农技推广中心可以在各个乡镇与村设置流动推广站,为种植者提供免费的技术指导与设备维护服务,及时帮助种植者答疑解惑。同时,国家需要加大补贴力度,降低机械设备的价格,并为种植者提供一定的购买补贴,刺激种植者的消费意识,让更多的种植者利用机械化设备种植大豆,在提高大豆产量的同时促进大豆种植的现代化发展。

大豆种植潜力如何提升的(提高大豆种植生产效益的栽培技术)(3)

3 提高大豆种植生产效益的栽培技术分析

3.1 科学选择品种和土地

大豆有很多品种,比如湘春豆21号、湘春豆22号等,每个品种能够适应的环境不同,所以在种植大豆之前,需要根据种植区域的地形、地质、气候等各方面情况科学选择大豆品种,确保大豆品种能够适应种植区域的环境。例如,山东省费县的热量条件相对较好,所以需要选用一些熟期适宜的大豆品种,从而满足热量需求,但也要保证品种的优质与高产。费县可以选择华豆10号、丰豆5号、齐黄34等,其中齐黄34属于蛋白脂肪双高品种,且抗病性和耐涝性都比较好,比较适合加工豆制品,是比较建议种植的品种。同时,在选择大豆品种时需要反复进行实验,进行品种比较,确定品种之后不要随意更换。但每隔3年可以更换一下品种,提高生产效益。此外,在明确品种之后需要利用机器挑选优良的大豆,提高大豆的存活率。

在种植大豆时需要严格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所以在种植大豆之前不仅需要科学挑选大豆品种,也需要合理选择土地。首先,种植者也需要根据大豆的养分需求分析土壤当中的养分,明确土地能否种植大豆。其次,最好不要在种植过豆类农作物的土地上种植大豆,最好与小麦间作,也可以利用轮作的方式进行种植,从而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地利用率。

3.2 播种

大豆的播种效果会对大豆种植的产量造成直接影响,而气候等因素又会影响到播种效果,因此播种之前种植人员需要全面掌握气候变化情况,合理安排大豆播种工作,优化播种效果。根据研究发现,我国在每年的4、5月份种植大豆比较好,所以种植者可以在这一时间段内利用天气预报以及相应的技术手段进行点播,从而提高大豆产量。播前应对种子进行处理,为防治蛴螬、地老虎、根腐病、根蛆等病虫害,需要将种子用量0.10%~0.15%的辛硫磷或0.70%的灵丹粉或用0.3%~0.5%多菌灵加克菌丹(1:1)拌种。

3.3 合理密植

单位面积内大豆植株的数量影响着大豆的产量,因此,若想要提高大豆的生产效益,不仅需要科学选择播种和种植方式,还需要合理密植,明确大豆植株之间的密度,不能过于稀疏,也不能太过稠密,要确保所有的大豆植株都能够充分吸收养分、水分和光照。在密植过程中,种植者需要根据土壤、大豆品种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增强密植的科学性,不能盲目密植。从大量的研究当中可以发现,豆苗之间的最佳种植行距是40~50 cm左右,种植者可以参考这个数值合理密植,充分满足大豆生长的各种需求。

3.4 做好施肥工作

众所周知,施肥对农作物的生长有极大影响,施肥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到最终产量,因此种植者应该做好施肥工作,加强管理。

3.4.1 基肥。大豆的基肥主要是以有机肥为主,还需要搭配适量的钾肥、磷肥。一般来说,大豆地需要施500 kg/667m2的粪肥、200 kg/667m2的草木灰、50 kg/667m2的过磷酸钙以及5 kg/667m2的尿素。种植者需要在翻地之前施入基肥,经过翻耕之后使肥料进入到土壤当中。

3.4.2 种肥。分层施肥是大豆种植过程中常用的施肥方式,其中包括种肥,一般需要将有机肥和少量磷肥结合在一起当作种肥,如果土地贫瘠的话需要加入一些钾肥、氮肥和微生物菌肥,以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肥力。

3.4.3 追肥。在种植大豆时,需要在苗期和开花结荚期这两个时间段内施加追肥。在苗期,可以使用尿素和微生物菌肥的混合物进行施肥,也可以使用复合肥料。在开花结荚期,可以施用尿素和微生物菌肥,为大豆提供丰富的微量元素。

3.4.4 根外追肥。通过根外追肥也可以有效提高大豆种植的生产效益。一般在开花结荚期进行追肥,大多使用硫酸钾、钼酸钠或磷酸二氢钾等,补充大豆所需养分。

3.5 科学进行土壤整合

首先,在种植之前需要对土地进行翻耕,提高土壤的疏松程度、改善土壤质量、增加土壤活力,为大豆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其次,种植者可以利用冬天一些没有种植农作物的旱土种植大豆,但需要提前翻耕,最好在晴天进行翻耕,翻耕之后需要分厢开沟,提高土壤肥力。

3.6 加强田间管理

在种植大豆5周之后也就是大豆的幼苗期,植株会长的比较旺盛。所以在这一阶段当中大豆需要大量的水分和光照,如果杂草丛生的话杂草就会和大豆争夺水分和光照,因此,种植者需要加大杂草的清除力度,利用除草剂清除杂草,确保彻底清除杂草,保障大豆的健康生长。第二,如果在刚开始没有将杂草清除干净的话,需要在大豆的花期通过人工清除杂草,避免杂草影响到大豆的开花结果。第三,种植者需要做好间苗和定苗等各项工作,如果出现断垄、缺苗等情况,需及时开展这两项工作,为大豆的正常生长提供优良条件。第四,在播种时如果遇到高温情况,需要先进行厢后灌水,若播种之后水分仍然不够,需要在傍晚时分进行灌跑马水。

3.7 防治病虫害

所有的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都会受到病虫害的影响,大豆也不例外,而病虫害会抑制大豆生长,甚至会造成严重减产,因此,需要明确大豆病虫害的类型并根据实际情况防治病虫害。常见的大豆病虫害有灰斑病、大豆红蜘蛛、大豆毒蛾等,其中费县大豆种植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病虫害有大豆花叶病毒病、紫斑病、褐斑病等,每种类型的防治方法不同。

3.7.1 灰斑病。灰斑病会危害到大豆的种子、幼苗、茎和荚,导致叶片出现病斑,需要通过50%多菌灵或福美双进行预防。

3.7.2 大豆红蜘蛛。会导致豆叶出现斑点,造成豆粒变小,可通过农业、生物以及药剂等方式进行防治。比如可以通过清除田间杂草、合理施肥和灌溉等农业防治方式提高大豆的抗病虫害能力;可利用蜘蛛、长椿、多种草蛉等大豆红蜘蛛的天敌进行抵制;也可以通过20%三氯杀螨醇乳油等药物进行防治。

3.7.3 大豆毒蛾。这种虫害会吃大豆叶片,需要通过药物喷洒、灯光诱杀等方式进行防治。

3.7.4 绿色防治病虫害。在进行大豆病虫害防控工作时,需要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加强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以及化学防治的协调与配套,例如费县可以通过轮作、换茬等农业措施防治病虫害。

大豆种植潜力如何提升的(提高大豆种植生产效益的栽培技术)(4)

4 结语

大豆种植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复杂性,若想提高生产效益就应该重点关注土壤、水分、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多方面问题。为此,种植者需要先根据气候、地质条件等情况选择优良的大豆品种,需要加强施肥管理和田间管理,同时也需合理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从而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质量,增加经济效益。

作者:刘娟、卢虹(费县农业农村局),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年第1期,图文编辑:天山植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