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北朝民歌,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古诗敕勒歌儿童朗读 给孩子讲古诗里的故事?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古诗敕勒歌儿童朗读 给孩子讲古诗里的故事

古诗敕勒歌儿童朗读 给孩子讲古诗里的故事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先说下北朝。中国历史上的三国两晋南北朝里面,西晋的时候是统一的,也就是我们华夏这块土地上只有一个国家,那时候的国家名字是晋,首都是洛阳。但是西晋的时候发生了“八王之乱”,有八个王爷不听当时皇帝的话了,和当时的朝廷打起来了,然后国家就乱了。当时社会上比较有权势的两兄弟王敦、王导帮一个叫司马睿的皇室子弟在南京当了皇帝,成立了一个新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名字没有改还是叫晋。后来的人为了区别这两个晋国,就把首都在洛阳的叫西晋,首都在南京的叫东晋,因为洛阳在南京的西边嘛。这里说一句,北宋南宋,东魏西魏这样的叫法,也都是为了区分名字相同而实际上不同的两个国家。

王导王敦两兄弟帮助司马睿在南边建立了东晋的时候,北方还是在乱局中,先后出现了十六的国家,历史上把北边这段时期统一叫“十六国”时期。也就是说“十六国时期”和“东晋”时期分别是对当时北方和南方的叫法。在时间线上是差不多属于统一时间段的。

后来南方的东晋,依次被宋、齐、梁、陈四个国家取代,就是宋灭了东晋,齐又灭了宋这样轮流,最后由隋朝灭了陈又一次统一了中国。历史上把宋灭东晋开始,到隋朝灭陈,中间的这段时间叫南朝。所以南朝有四个依次替换的国家,就是宋齐梁陈。

而在北方,先是由一个叫“魏”的国家统一了“十六国时期”中的各个国家,完成了北方的统一。但是这个“魏”,后来成为北魏,很快又分裂成了东魏、西魏两个国家,而东魏很快被北齐取代,西魏被北周取代。最后也是由隋朝统一了。历史上把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这五个国家存在的时期称为北朝。

所以,南朝、北朝的概念和后来的唐宋元明清是不一样的。

回到今天讲的这首敕勒歌,就是北朝的北齐时的一首乐府歌。这首歌开始是由当时的少数民族语言唱的,我们读的这个是翻译过来的,当然当时的少数民族版本肯定是找不到了。

敕勒,是少数民族的名称,有人说就是现在的维吾尔族。敕勒川,川是平地、平原的意思,一马平川,所以刺勒川就是敕勒族居住的平原。这个平原在阴山的脚下,阴山这个山现在还叫这个名字,在内蒙古,古代的时候就是少数民族和汉族居住地的分界线。阴山的北边是少数民族放羊放牛的地方,阴山的南边是汉族人种田耕地的地方。所以王昌龄的诗里面有“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说法。

站到这个草原上什么感觉呢?就是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穹庐是蒙古包,天就像蒙古包的顶一样盖在这个草原上。天苍苍,野茫茫,苍苍和茫茫都是说辽阔无边的样子,野就是指这个草原。风吹草低见牛羊,很直白,风吹过来,草弯下去了,在草丛中吃草的牛羊就露出来了。

整个这个诗歌描绘的场景是非常大气、非常优美的。读起来就能想像出来这种画面感。所以这个诗的流传度非常广,甚至现在还有歌手把这首诗重新谱曲在唱的。比如蒙古族的歌手腾格尔就唱过。

最后一个特别要注意的是,最后一句“风吹草低见牛羊”里面。是草低,不是草地,风把草吹弯了,草看起来不就低下去了嘛。还有“见牛羊”这里是读现,出现的意思,草低下去了,牛羊就出现在人的视线里了,说明那时候的草比较茂盛。要是没有风会不会找不到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