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最早是出现在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一个国家的兴盛、灭亡,关乎所有人的利益,是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国家的繁荣富强或国破山河,需要每个人本本分分、脚踏实地做好工作,以高度的责任感支持国家发展,国家才能富强、兴旺发达,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注重孩子责任心培养感悟怎么写?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注重孩子责任心培养感悟怎么写(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注重孩子责任心培养感悟怎么写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最早是出现在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一个国家的兴盛、灭亡,关乎所有人的利益,是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国家的繁荣富强或国破山河,需要每个人本本分分、脚踏实地做好工作,以高度的责任感支持国家发展,国家才能富强、兴旺发达。

一个人责任感的培养,需要从小开始,它关乎一个人一生的成长。然而,如今有相当数量的孩子没有养成好的习惯,遇事没担当,喜欢推卸责任,总是觉得“这事错了不怪我”。那么,什么是责任感,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今天就来跟大家共同探讨一下这个话题。

一、责任感及其重要性

托尔斯泰曾说过:“一个人若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感。”责任感不仅是一种心理品格,也是一种道德素质和能力要素。

责任是指分内应做的事,是承担应当承担的任务,完成应当完成的使命,做好应当做好的工作。具体来说,是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责任感不仅是一种心理品格,也是一种道德素质和能力要素。重视和加强孩子责任感的培养,让孩子学会负责,无论是对国家发展、社会和谐,还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个人幸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是帮助孩子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方面

人格通常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个人的道德品质;在法律层面是指人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资格。而责任感是人们对社会责任的一种强烈的自觉意识和崇高的道德情感,是作为享有独立人格的社会成员对其社会责任的一种态度。它是健康人格的核心,是支持人生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如今社会飞速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家长和学校的老师,努力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无疑会有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这对孩子个人将来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是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所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是帮助孩子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方面。

(二)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是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必然要求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明确指出:“培养一种认真的责任心,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跨世纪人才应是博学多才、有快捷获取信息的能力、有终生学习理念、有自我发展精神、有与人合作能力等综合性人才,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孩子自我责任心的培养。国家在中小学生培养方面也多次明确提出,要着力提升学生服务国家和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培养具有探索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三)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是衡量优秀人才的核心要素

1999年,某权威机构的一项对21世纪人才素质的调查发现,数十名著名的跨国公司的总裁特别强调的人的基本素质是责任感、主动性、创造性、灵活性。新世纪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个挑战既不是新技术革命,也不是经济发展,而是青少年一代的道德问题,一个道德情感贫乏、缺少责任感的人是不会真正关心他人,是无法与他人真诚合作的,也是无法适应社会的。

可以说,“学会负责任”已经成为21世纪的通行证了。也是衡量优秀人才的核心要素,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个人素质的优劣。只有具备高度责任感的人,未来才有可能被委以重任,成为一个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二、当代孩子责任感缺乏的主要原因

然而,当今我们诸多孩子的责任感不容乐观,在我们的周围,因为缺乏责任感而导致的不良现象比比皆是。有相当数量的孩子没有养成好习惯,凡遇事总在想,这不怪我,不知他们是怎样造成这一结果的,唯独不想自己的原因,将自己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这种现象究竟是怎样造成的呢?

究其原因既有个人的因素,也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

(一)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误导

现代家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们的生活条件优越,加之错误教育理念、过度溺爱等误导,孩子极易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

1.家长过度的溺爱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庭条件变好,而且现在很多家庭以独生子女居多,特别是很多家庭都几代同堂,隔代老人对孙辈的溺爱现象非常严重,总是打着“给孩子最好的一切”旗号,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百般溺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对孩子的事大包大揽,只要孩子要的,百分百满足。久而久之,孩子容易造成以自我为中心,淡化了对家庭中的责任,难以健康成长,严重影响了孩子责任意识的培养。

2.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

现在很多家长在孩子的培养过程中,一切只向分数看,孩子的成绩大于一切,“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很严重。从孩子小时候开始,就是各种培养班,辅导班,兴趣班,到了中小学后更是一切以学习为中心,不惜花大力气在智育上的培养,往往缺乏了其它方面的教育。譬如孩子的品德教育、劳动习惯的养成以及自立性格的塑造等方面往往容易被忽视,甚至有的家长认为不重要,一切以学习至上的功利色彩特别明显,丧失了孩子在家庭中的价值和地位,影响了孩子责任感的培养和形成。这样,孩子分内应做的事不做,缺乏起码的责任心,对身心发展十分不利,这种有失偏颇的“重智轻德”的教育理念,还可能因没法达到预期的结果而产生不良的影响,结果适得其反。

3.家长误导让孩子推卸责任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最为重要的因素。然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看到家长在孩子面前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特别是在细节方面经常会不注意。

比如,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经常会不小心在家撞到家具或在家磕磕碰碰,很多家长在孩子被撞倒后,第一时间跑过去安慰孩子,同时还会假装拍打家具说“这该死的桌子,谁让你打撞疼我的宝贝了”。家长的这种做法会让孩子以为撞疼自己,是桌子的责任,不是自己的错误。譬如,有的孩子从小喜欢摔东西,但有的家长经常以孩子还小为由,并不会制止这种行为,久而久之,孩子会把摔东西当成一种习惯,长大了发脾气的时候容易摔各种东西,到时后悔就晚了。这样的孩子从小就学会了把责任推给别人,长大后自然就会不负责任了。

(二)学校教育的缺失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除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是另外一个重要的环节,它也直接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然而,我们发现,现在很多孩子学习任务非常繁重,很多学校秉持的也是一切以分数为重的教育理念,应试教育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转变。

同时,有的学校虽然一直也在倡导素质教育,倡导“以德为先,立德树人”,但教学实际过程中,由于教育方式方法不当,往往成为了灌输式的教育,以说教为主,学生也只是被动接受,真正吸收的却很少,这对学生的责任感锻炼和培养是很不利的。

(三)受社会环境的影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在观念、人生价值取向等方面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应该承认,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一些负面影响,如金钱万能权钱交易等观念的冲击下,传统的追求道义的贤人观和完善人格的价值观对青教少年的影响力正在减弱,而西方的个人主义观念、强调自我价值实现的价值观念却备受青少年青睐。

在他们看来,个人事业的成功、个人才能的培养、个人价值的实现以及金钱和权力的获得才是最重要的。显然,这种自我意识的增长、个人主义观念的膨胀,使得青少年很容易迷失方向,很可能失去社会使命感,单纯地追求个人利益和实惠,久而久之,使得责任感逐渐减弱。

由此可见,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从小就注重锻炼和培养他们的责任感,是我们每一位家长、学校老师和各级各类的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因此,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我们需要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三个层面着手,多管齐下,积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一)让孩子感知责任、承担责任

让孩子感知责任、承担责任,是对孩子进行责任感教育两个方面的内容。

1.让孩子感知责任

主要应在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形成责任感、增强责任能力上下功夫。我国自古以来就重视责任意识的培养。“择邻而居”讲述的是孟母历悬千辛万苦,勇于承担教育子女的责任;“卧冰求鱼”是对晋代王祥怪孝道为人子的责任意识的传颂。作为父母,首先要尽到做父母的责任,让孩子能够时刻感知到责任,同时也要着重培养孩子要尽到对父母的责任才是好子女,尽到对集体的责任才是好公民。

要让孩子形成良好的责任意识,必须创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紧密配合的育人环境,从小抓起,从身边的小事抓起,在家里要从幼儿抓起,从小要让孩子知道哪些事是自己应该做的。特别是当孩子主要提出想做某些事情的时候,这是他们责任意识的萌芽,家长切不可代劳。

形成责任感。责任感的含义主要是指对自己负责和对社会负责。责任感的形成是一个人逐步成熟的标志。增强责任能力。责任能力属于心灵能力范畴,是后天培养的。孩子只有在心灵有归属感、安全感的情况下,才能逐步增强承担责任的能力。当孩子感到被爱、被信任,奇迹不久就会出现在你眼前。父母应想方设法让孩子有信心、有能力“做好我应该做的事情”。

我们只有给孩子足够的信任和支持,孩子才能勇于负责,孩子的责任感才能在信任中被唤醒,孩子承担责任的能力才能不断增强。

2.让孩子承担责任

我们不仅要让孩子感知责任,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勇于承担责任,培养责任必须引导孩子从小抓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引导孩子从小抓起,从小抓起就是要从幼儿阶段抓起。孩子在幼儿阶段所表现出的各种主动尝试的愿望,就是一种责任心的萌芽,比如自己想吃东西,自己想拿其它东西,自己尝试走路等等,这些都是一种潜能表现,做父母的要懂得去呵护孩子此时萌发的责任心,给予孩子尝试的机会,引导孩子学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并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做好,比如,洗手帕就要洗干净,洗的盆具等要收拾好,不要做半拉子事放于承担责任。

让孩子承担责任,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必须引导孩子做好如下三件事:

一是做好自己的小事情。孩子责任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要让孩子首先学会从小事做起,比如进门自己脱鞋放好,做完作业自己收拾课本,平时自己洗脸刷牙,穿衣服叠被子等。父母应该把孩子责任感的培养寓于时时处处、一言一行之中,逐渐让孩子养成认真负责地处理好自己每件小事的习惯,从而成为一个具有勇于承担责任、高度责任感的人。

二是做好身边的小事。父母要培养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的孩子,不仅要引导他做好自己的小事情,更要让他做好自己身边力所能及的小事。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引导自己平时帮家人做点小家务,在学校跟同学一起搞好班级卫生,假期时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公益活动等。通过给孩子提供有一定责任的岗位,锻炼孩子完成岗位职责的通力,让孩子从小懂得自己是家庭、班级中的一员,做好家务、卫生是他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等,学会对他人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

三是对自己的错误负责。常言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孩子同样如此,在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的经历。人们常说“不经风雨,怎见彩虹?”因此,家长在这些错误和挫折面前,引导孩子要敢于接受自己的犯错,正确面对不回避,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懂得知错,对自己的错误负责,从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努力改正错误。

(二)培养孩子责任感的具体做法

不同家庭和学校实施培养孩子责任感的方法举措是各不相同的,即使同一个家庭和学校在不同的环境下也各有千秋。这里我们仍然就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层面的具体做法作探讨。

1.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教师,也是终身的老师。父母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及其对待事物的态度、责任感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

(1)父母要树立良好的榜样。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孩子最好的教育,父母的言行及处事方式直接影响着孩子,要让孩子在观察中学习,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责任意识。负责任的现代父母应做好三件事:

一是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教育方式。平时要懂得尊重孩子、接纳孩子以及适当的时候提醒孩子,不能经常动怒指责,再不能事事代办,过分强调家长权威。

二是营造一个和睦的家庭环境。一般而言,家庭和睦是孩子成长最好的环境,这是父母能够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

三是平时注意要与孩子平等交流。父母在家庭里更多的时候要充当朋友的角色,跟孩子保持平等交流。平时父母可以跟孩子谈谈大人的困惑和烦恼,也让孩子懂得大人的辛苦和责任,让孩子在无形中产生为家庭分忧的愿望和责任感。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慢慢会演变成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父母要为孩子创设充当有意义角色的机会。在适当的时候,父母可以为孩子创设一定有意义的角色,比如平时的玩乐中可以让孩子充当“小家长”,家长反过来当“大孩子”,进行游戏互动。“大孩子”故意表现出一些不负责任的行为,给予“小家长”批评并指正的机会。同时,给予“小家长”讲道理、讲规矩的机会,并且监督“大孩子”改正并规范平时的行为。久而久之,这种互动的过程,其实也是孩子自己教育自己的机会, 而且还是孩子比较容易接受的教育方式。

(3)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及战胜困难的毅力,提高他们的责任能力,乐观自信能激发孩子做事的能力,能力可以帮助孩子产生自信心和勇气。家长要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家庭教育的优势,通过科学方法来引导,教育孩子学会负责。具体方法主要有:

一是通过讲故事帮助孩子树立责任意识。一般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可以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帮助孩子理解一些基本的社会及生活规范,如:礼貌、守时、合作、倾听等;

二是扬长避短,以赞美、鼓励为主,不要一味的挑孩子的缺点来责骂,应该找出孩子的长处加以肯定、赞美。这里所说的赞美,就是对孩子努力的认可。如:“书籍文具整理得很好”“进出家门鞋子摆放得很整齐”,可赞美地说:“真是妈妈的好帮手”等。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

三是实际锻炼法,让孩子在不断尽责任的行为实践中,学会思考,学会选择,学会负责。

(4)可以适当地让孩子自食不负责任的苦果。家长对孩子不负责任的行为不要总是唠唠叨叨说得没完没了,可以让孩子自己感受不负责任造成的后果的惩罚,例如:书籍簿本乱扔,用时找不到想要的书本,这时家长不要理踩他,让他去着急、生气,找得满头大汗。事后再和孩子讨论,怎样才能找到你需要的薄本。每当孩子尝到苦头后,家长及时提醒他做事要负责任,要有头有尾。

2.家校紧密配合,共同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家庭对孩子责任感的要求与学校对学生责任感的要求基本是相同的,因此在培养孩子责任感方面,必须学校和家庭一起配合共同努力。

一是学校对学生责任感的培养,需要家庭的配合。在学校里,特别是班主任,应该结合教学实际情况通过各种家长会、交流会的形式。积极与家长沟通交流,平时可以通过上门家访,微信群聊,电话交流等形式,向家长宣讲培养学生责任感的意义,介绍学生在校的表现,同时也要及时掌握和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家长也应该如实跟老师反馈孩子在家里的表现,要全力支持学校,以家庭为阵地,结合孩子在家庭的表现,开展各种体验活动,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

二是良好的班级学风校风,对学生责任心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一般来说,学风好的班级学生责任感相对强烈,校风好的学生同样如此。学风好校风好,就算品质原本一般或者不好的学生,也会逐渐的被同化而一起进步,如果学风不好的班级,大多数学生的责任心相对较差,其他人也会慢慢的受到影响,一起出现责任感滑坡。因此,班主任和其他老师要高度重视班风学风的校风建设,以强烈的集体责任感去感染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明白班级是每一个学生共同的成长家庭。

三是运用榜样的示范力量是增强孩子责任心的快速捷径。对于每一位成长中的中小学生来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的作用在个体性格形成中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老师和家长都要学会并重视运用榜样的作用。在班级教育中要注意通过运用古今中外伟人和楷模的榜样作用、优秀学生影响带动作用、家长和老师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这些都是培养学生责任心和责任感的,非常有效的途径和办法。

3.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作为老师或者家长,要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积极引导孩子参加各类社会公益活动或者义务劳动,譬如各种公益的知识宣讲活动,各种爱国卫生运动节日,敬老爱幼的小活动,以及各种各样的文艺体育活动。通过各种社会实践,让孩子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寻找到自身的价值,也得到他人的认可,强化了自我完善的责任意识。

总之,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是中华民族强盛的需要,是社会主义赋予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共同使命。只有将家庭、学校、社会教育融为一体,紧密结合,多管齐下,共同关注中小学生责任感的培养,我们的孩子才会健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