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知乎止赚过早,止损太晚,就好像一种存在于你我这些普通人类身上的一种基因缺陷,无论我们在股市中待的时间再久,经验再丰富,只要一不注意,总会时不时地就会受这一坏习惯的影响,导致亏损,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回撤控制盈利模式?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回撤控制盈利模式(盈利头寸止赚过早)

回撤控制盈利模式

来源:知乎

止赚过早,止损太晚,就好像一种存在于你我这些普通人类身上的一种基因缺陷,无论我们在股市中待的时间再久,经验再丰富,只要一不注意,总会时不时地就会受这一坏习惯的影响,导致亏损。

要尝试克服这个投资的大忌,就要先搞明白它的本质,这涉及一定的心理学和行为金融学。

1.Utility递减理论:

赚/亏钱所带来的Utility(可理解为满足感/挫败感),与所赚/亏的绝对值,不成固定比例。

Utility是经济课学中的一个词汇,通俗解释一下,就是当你买一杯可乐来喝,你会得到1的满足感,但当你接着买第二杯喝时,这一杯带给你的满足感就会有所下降了,只有0.8。原因有很多,因为不那么口渴了,或者新鲜感过了,等等。随着消费同一物品的数量增多,最终再增加该物品所带给你满足感将会变成0.

此理论套用在投资心理上有异曲同工之效。当你在投资中赚到第一个1000刀时,你的感觉会很好;当你的盈利继续提升到2000时,你感觉同样也会好,但此时你内心的感觉不可能是“赚到1000时的两倍开心”,因为人的心情是很难如数字般量化的。

我们再举极端点的例子,当你赚到1百万之后,继续赚到100万零1千时,心情还如第一个1千那么兴奋吗?不会。赚第一个1千时,也许你做了一晚上的功课,看了很多文章和书籍,买入后盯着K线图怕它随时反转;但到了第n个1千时,也许你会完全不care,觉得那只是屏幕上的一个数字,哪怕下一秒又没了,你也无所谓。

Utility在止损方面有产生什么作用?

和上面同理,当你亏1千时,你会觉得不开心;但你亏2千时,你的不开心并不会是前者的两倍,反而会进入“虱子多了不怕”的状态。

2.自豪感与懊悔感

我们在投资时,需要实现的除了利润外,同时得到的还有一份“这笔投资/这个决定我做对了”的自豪感.而这份自豪感跟赚了多少是不挂钩的,只要有赚就行,就像你和别人玩象棋,最重要的是“赢了”,而不是“我吃了对方几个车”或者“我花了多少时间赢了这盘棋”。

这个心理导致了我们在止赚的时候并不会太苛求利润的绝对数量。反之,提前止赚还能确保这一次交易的“正确”,因为万一之后出现反转,由赚变亏,那时候你的懊悔感会比你从来没赚钱更糟糕。人们为了避免产生这种懊悔,也会在潜意识里倾向早止赚。

相反,当一笔投资处于亏损状态时,只要一天仍未了结头寸,亏损就仍然是“浮亏”,换言之这会给投资者带来一种“再等等看,或者我有机会扳回一城”的错觉,仿佛这次交易一天仍未结束,你的输赢仍然是悬而未决的。同时,由于这笔交易仍未“正式结束”,所以你的“失败”仍不算正式盖棺论定。

在乎输赢是人类的天性,就像一场NBA季后赛,一队即使在最后2,3分钟落后20分,球员们依然不会立马就自暴自弃,仍会拿出水准来打到最后一回合,并期待着有没有奇迹出现。坚持在几乎所有领域都是积极的行为,但到了投资领域,反而成了亏钱的元凶之一。球场上或许有奇迹,但投资中只有趋势:假如你在油价80刀时觉得见底了并进场做多,你的错误就是100%确定的,不会有任何奇迹。即便是n个月后价格能重回80,那也并不值得拿来讨论——这个过程中你得经受多少时间的折磨以及机会成本的损失?

2.2如何减轻自豪/懊悔感对投资的影响

我的建议是,第一,把每一笔投资的输赢和情感尽量不挂钩,只关注每一笔在操作上是否做对,而不关注利润的多少。换言之,赢钱不代表一定做对,输钱不代表一定做错。操作正确但最终仍亏钱的(例如你在底背离后做多,结果它再往下最后一冲,刚碰到你止损就掉头大升),内心里仍要给自己肯定,并告诉自己这只是概率问题,下一次按相同方法操作,仍是赢面较大。纯靠运气蒙对赚了钱的,仍不值得自豪。

第二,心理上取消“浮盈/浮亏”这一概念。把浮亏直接当作亏损,当作已经泼出去的水,止损退场,并重新做功课,精力投入到下一笔交易中。死撑着,往往最终的结果就是越亏越多最后爆仓,这就如同拖延症,与其到最后一刻全盘皆输,为何不提早止损呢?要有不在乎懊悔感和承认错误的勇气,像机器人一样不带感情地面对投资。

3.赌资效应:对“自己的钱”过分重视,对“赢来的钱”过分轻视

这一心理其实是源于赌场心理。有一个关于此心理的经典测验就是:

你更愿意投资以下哪种:

100%赚250刀 or 25%赚1000刀,75%不赚。

两个选择的期望收入是一样的,但实验证明7,80%的人都选择A。原因就是人类心理习惯对赢来的钱较为轻视所致。类似你买中了奖,你就会开心,钱多少是其次,总比不中奖好。所以在交易时,这种心理的影响会促使人提早止赚,哪怕技术指标上仍有升的空间(RSI刚70),但由于有一定风险最后跌回原点,让这笔“飞来之财”又飞了,所以提前止赚。

那么面对亏损又如何呢?

选择A:你将肯定亏750刀;选择B:有25%机会不亏损,75%亏1000刀。 选择B简直就是日常中我们最容易产生亏损的写照啊。毫无疑问,我们大多数的人倾向了选B。原因便是我们对自己口袋里的钱过于重视。赢来的钱,无论多点少点都差别不大,但亏损自己的钱,哪怕一点点都像割肉般痛苦。所以我们宁愿去赌那25%的几率,希望最终能回到不亏的状态。最终结果不用说,当然是被套死,或者爆仓,或者随着时间推移并没有改善,最终心理负荷超过一定水平而在更低的价位上止损。

如何克服上述人性弱点?同理,我们要尽量淡化“自己的钱/赚来的钱”这一概念,如果抓住了正确的趋势,就要坚持直到指标出现卖出信号再退场;反之亦然。就像玩牌一样,碰到能赚大钱的一手好牌,不用客气尽量赚足;碰到手风不顺的烂牌,亏点小钱也不要太在意。

4.认知失谐效应

大家都知道,我们每天所看到的投行分析和股评文章中,那些写手们都会同时列出利多因素和利空因素。当我们没进场时,我们能够客观公平了看待正反双方的观点,并最终通过自己的分析做出方向的判断。

但是,当我们持有了该头寸后,一旦价格放亏钱的方向跌去,投资者的大脑就会不自觉地过滤和减少负面信息,而保留正面信息。如果不及时止损并进入了死撑状态后,此时的你往往会拼命寻找各种利多的理由,并说服自己接受这些理由。你不再会像买之前那样,正反双方观点都同样重视。

本来这是一个正常的人类天性,远古时代仍住在山顶洞中的祖先们当碰到危险情况,狮子老虎时,大脑也会短暂的切断一些恐惧的来源,灌注一些正面乐观的信念,以先面对眼前的战斗。

但这一天性并不适用于投资。当我们的亏损达到一定程度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寻找“我是否判断错误了”的理由,一旦确认自己判断有误,又或者判断没错只是出现突发情况改变了基本面,我们都应该迅速退场。

“投资是违反人性的行为”这句话很流行,也有一定道理。但我更愿意相信,投资是一个挑战自己,向一些高级的行为和准则不断练习并最终达到的过程。一个运动员需要通过锻炼才能提升自己,达到高于常人的敏捷度,准确度,力量。作为投资者同样需要。

祝大家投资道路上走得更远。

欢迎搜索“睡前一股”或“shuiqianyigu”(长按复制)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每晚十点为您推荐一只股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