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深邃思想(止庵仔仔细细读庄子)(1)

止庵:学者,作家。著有《周作人传》《插花地册子》《神奇的现实》《惜别》等二十余种著作;编订《周作人译文全集》《周作人自编集》《张爱玲文集》等。

我读《庄子》是自娱自乐,写《樗下读庄》是自说自话。自娱自乐可以贯穿一生,如今我有空还是经常翻出《庄子》来读;自话自话到一定时候好像就以打住为宜。所以一九九九年《樗下读庄》出版后,关于《庄子》我只写过两篇小文,一是《庄子与〈庄子〉》,收入《六丑笔记》;一是《我读〈庄子〉与〈论语〉》,收入《云集》。二〇〇七年《樗下读庄》重印,我写了一段话印在书的封底:

“若从《庄子》中挑出一句话以概括全书,就是‘吾丧我’。‘吾丧我’即‘逍遥游’,果能这样,是为‘得道’。《庄子》的‘道’指事物自然状态,乃本来如此:‘天不得不高,地不得不广,日月不得不行,万物不得不昌,此其道与。’对人来说,是超越了固有价值体系之后所获得的自由意识。拒绝固有价值体系,也就是不在这一体系之内做判断,无论是‘是’还是‘非’。《庄子》形容为‘自适其适’。从根本上讲,庄学是‘心学’,一切都发生在头脑之中。”

现在我对《庄子》的看法,概况起来还是这样。只有一点补充:我一直以“吾丧我”概括《庄子》,但重又一想,这毕竟只是过程而已,虽然《庄子》主要讲的就是这个过程;但若论终极之处,还得说到“自适其适”,尽管没有“吾丧我”就没有“自适其适”,“吾丧我”正为了“自适其适”,苟能“吾丧我”也就“自适其适”了。不过我在书中稍嫌对“自适其适”强调不够,这里尚须再说几句。

“自适其适”凡两见于《庄子》,一在《大宗师》:

“若狐不偕、务光、伯夷、叔齐、箕子、胥馀、纪他、申徒狄,是役人之役,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者也。”

然则治庄者如闻一多,对此段话所属一节文字(“故圣人之用兵也……而不自适其适者也”)颇有质疑,其所著《庄子内篇校释》有云:

“……务光事与许由同科,许由者《逍遥游篇》既拟之于圣人矣,此于务光乃反讥之为‘役人之役,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者’。可疑者二也。朱亦芹以《尸子•秦策》证胥馀即接舆,其说殆不可易。本书内篇凡三引接舆之言(《逍遥游》、《人间世》、《应帝王》),是庄子意中,其人亦古贤士之达于至道者,乃此亦目为徇名失己之徒。可疑者三也。‘利泽施乎万世’,又见《天运》,‘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者也’,又见《骈拇》,并在外篇中。以彼例此,则此一百一字盖亦庄子后学之言,退之外篇可耳。”

在我看来,不应简单地以属于内篇或属于外杂篇来区别庄学与庄子后学。“自适其适”又见于《骈拇》:

“夫不自见而见彼,不自得而得彼者,是得人之得而不自得其得者也,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者也。夫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虽盗跖与伯夷,是同为淫僻也。”

即使《骈拇》是庄子后学之作,单看其将“自适其适”与“适人之适”相对立这一点,我也以为颇得庄学要谛。“适人之适”即遵从固有价值体系,“自适其适”即从中摆脱出来;“吾丧我”所丧的是“适人之适”,所存的是“自适其适”。

不过仍有两层意思需要申明:第一,“吾丧我”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心理活动,“自适其适”同样如此,或者说,行为意义上的“自适其适”只是不做什么,而不是要做什么;第二,“自适其适”是针对“适人之适”而言,更侧重于否定一面,若是肯定则还不能死死抱住一个“适”字不放,此即如《达生》所云:

“忘足,屦之适也;忘要,带之适也;知忘是非,心之适也;不内变,不外从,事会之适也。始乎适而未尝不适者,忘适之适也。”

也就是说,“自适其适”最终要落实于“忘适之适”。回头看我在书中的解释也还不差,抄录于此,且为这篇新序作结:

“王先谦《庄子集解》:‘本性适而无往不适者,是自适其适,不因物而后适,乃并其适而亦忘之也。’话说到‘适’还不到极致,真要是‘适’就不再有‘适’的意识;‘忘适之适’才是‘无待’,才是得道。”

二〇一五年六月十六日

本文为《樗下读庄》再版新序

庄子深邃思想(止庵仔仔细细读庄子)(2)

樗下读庄

止庵 著

2016年1月出版

内容简介

《樗下读庄》一书是学者止庵先生研究《庄子》及后人评注《庄子》的心得。止庵先生认为,如果有一本书能够让人不厌其烦花费一生精力翻来覆去读,也无非就是《庄子》了。《樗下读庄》一书中,止庵先生认为,“吾丧我”是庄子的主体,贯穿庄子的全部思想;“自适其适”是《庄子》的终极之处。在止庵先生看来,其他先秦哲学关心的是都是两个人的事——“我”之外,还有“你”“他”;《庄子》关心的是一个人的事——这世界上只有“我”,一切都发生在“我”的头脑中。

《樗下读庄》一书,从体例上,以先出《庄子》原文,之后是止庵先生的读庄心得,和对前人读庄的评议。止庵先生除去反复多遍读庄,还通读了历代后学读庄评庄的几十种著述,他在本书中多处谈到与前人不能苟同的看法,提出疑似庄学后人添加或者羼杂入《庄子》书中的衍文、伪文。从学术研究的意义上来讲,《樗下读庄》也是研究庄学不可不读的著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