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武公娶了申国的武姜(注1)做夫人,生了后来的郑庄公和他的弟弟郑段庄公出生的时候脚先出来,武姜生他吃了很多苦头,所以不喜欢这个儿子,更喜欢小儿子郑段,庄公也因此被取名叫“郑痦生”武姜有废长立幼的念头,多次向郑武公请求立郑段为继承人,但都被郑武公给拒绝了,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郑伯克段于鄢赏析?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郑伯克段于鄢赏析(郑伯克段于鄢)

郑伯克段于鄢赏析

郑武公娶了申国的武姜(注1)做夫人,生了后来的郑庄公和他的弟弟郑段。庄公出生的时候脚先出来,武姜生他吃了很多苦头,所以不喜欢这个儿子,更喜欢小儿子郑段,庄公也因此被取名叫“郑痦生”。武姜有废长立幼的念头,多次向郑武公请求立郑段为继承人,但都被郑武公给拒绝了。

等到武公去世,庄公即位,武姜请求庄公把制城封给弟弟郑段。庄公说:“制是一个地理位置险要的城池,早年虢国的国君就死在那里,对弟弟不好。这个城池不行,其他城池都听凭挑选。”武姜就请求改封京城(注2),庄公同意了,于是让弟弟去京居住。

郑国的大夫祭仲进谏说:“其他城池的城墙的长度超过三百丈,是会危害到国都的。先王的制度是,大城是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规模的城池五分之一,小城九分之一。现在京是逾制的,国君您会有祸患。”

郑庄公答复:“我的母亲想要这样,我有什么办法呢?”

祭仲说:“您的母亲哪有满足的时候呢?不如早点处置郑段,不要让祸患蔓延,蔓延开了就不好办了。蔓草都难以去除,何况您宠爱的弟弟呢?”

郑庄公说了一句:“多行不义,必自毙。等着看吧。”就没话说了。

不久后,郑段就命令郑国西部和北部一带向自己效命。郑吕也劝说庄公:“国家不能有两个君主,您准备怎么办?如果要让位给郑段,就让我去为他效劳,如果不是,就把他除掉,别让民众生二心。”庄公没有动手,只说:“用不着,他会自取灭亡。”

郑段又继续接收有二心的城池到自己的封地下面。郑吕又劝庄公:“可以动手了,郑段的实力再雄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支持了。”郑庄公说:“不忠义于国君,不亲昵于兄长,这样的人怎么能团结众人呢,实力雄厚也会崩溃的。”

郑段修筑好了城池,囤积好了粮草,就修兵缮甲集结部队准备偷袭国都,并且武姜作为内应会为他打开城门。郑庄公在京城有密探,早就知道了他的计划,说道:“可以动手了。”派郑吕率战车两百乘讨伐京城。京城的民众背叛了郑段,郑段逃到鄢城,郑庄公又继续攻打鄢城,郑段只能逃亡去了共国。

春秋记录这件事写道:“郑伯克段于鄢。”这是典型的春秋笔法,没有态度,其实态度全在字里行间:

  1. 郑段的作为不像弟弟,所以不称为弟。
  2. 国君平叛多用“讨伐”,庄公和郑段的斗争像两个国君争位,所以说是“克”。
  3. 称庄公为郑伯,是在讥讽他没有尽到教育弟弟的责任,故意放任弟弟胡作非为,意在诛杀其弟。
  4. 没有继续记录郑段出逃的事,是因为郑段这种结局庄公也有责任,写了郑段出逃有专门谴责郑段的意思,就没写。

备注:

  1. 春秋称呼女子一般是母家的姓前面加排行、丈夫的谥号等,这里称武姜是因为她姓姜,丈夫的谥号是“武”,并不是说这个女子姓武名姜。
  2. 这里的“京城”是指叫京的城池,并不是现在说的京城,国都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