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保卫战解放战争的转折点(胶东保卫战处处失利)(1)

老覃昨天写了《胶东保卫战前夕,粟裕和谭震林各执一词,毛主席无奈支持了谭震林》一文,讲的是:我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蒋介石为了把山东战场上的兵力调到中原战场上,他捣鼓出了一个由陆、海、空三军联合作的“九月攻势”,先取平度、莱阳,后取烟台,逐步将山东境内的解放军压缩在胶东半岛,加以消灭。

因此,历史上著名的“胶东保卫战”由此打响。

我华东野战军已经一分为二,分为了东兵团和西兵团。

西兵团由陈毅、粟裕带领,南渡黄河,配合刘邓大军,进军豫皖苏。

东兵团由谭震林、许世友指挥,留在山东境内保卫解放区。

因此,胶东保卫战就由东兵团全面负责。

谭震林认为敌人来势凶猛,我军应该避敌锋芒,提出要跳到外线作战的主张。

这一主张的精髓之处可以浓缩为一个字来概括:躲。

即躲开敌人,不与敌人展开正面硬扛,在敌人的背后寻找战机。

显而易见,这个作战方针的好处是可以保存自己的实力,坏处则是胶东根据地难以保全。

粟裕认为“胶东为我全军军事供应之主要基地”,万万不可丢,他主张在内线消灭来敌。

华东局领导人饶漱石对这两种作战方针无法取舍,交由毛主席定夺。

毛主席觉得以谭震林、许世友等人战术水平难于在内线消灭敌人,同意了他们外线作战的主张,要求他们“以一部位于内线,以主力(二、七、九纵)位于外线,以利持久之方针”。

但9纵因雨天被迫留在胶东,东兵团实际上南北分兵的态势。

显而易见,无论是留在胶东内线的9纵和13纵,还是位于外线的2纵和7纵,都难以形成人数远多于敌人的局部优势来对敌人进行全歼。

战斗的前景让人堪忧。

国民党陆军副总司令兼兵团司令官范汉杰所采取是“锥形突进,分段攻击”的方针。

其以整编第25、第9师为中央纵队,从高密、岞山间地区“锥形突进”;以整编第8师担任左翼,从昌邑、岞山间地区跟进;以整编第54师(欠第198旅)担任右翼,从胶县、高密地区跟进。

另以整编第64师控制于平度、高密附近;第198旅集结于蓝村附近,相机策应主力军。

9月1日,国民党军各部同时出动,“分段攻击”,手段凶残,沿路疯狂杀戮解放区人民。

各县的还乡团闻风而起,对我干部、群众展开无情的迫害。

解放区军民的怒火被点燃,熊熊燃烧。

地方部队如西海军分区独立团、胶东军区新7师(后编入13纵)以及有名的于建国爆炸队、人民游击队,都纷纷投入战争中,不断对敌人进行骚扰、袭击,还通过埋地雷、布炸药等手段,大量地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

胶东保卫战解放战争的转折点(胶东保卫战处处失利)(2)

由地方部队升级而来的13纵队在8月中旬刚刚完成了组建,士气高昂,大有“初生牛犊不畏虎”的气概,敢于与敌人的正规军打阻击。

至于9纵,那是勇冠三军,素以打硬仗著称的英雄部队。

如果指战员指挥得当,我军在内线给敌人以杀伤,再配以谭震林等人在外线的牵制,则这场战役,我们是可以操控战场上的主动,让敌人跟着我们的节奏打的。

但是,许世友等人并没有充分运用毛主席总结出来的“诱敌深入”、“集中兵力歼敌”的成功的战术体系,而是打起了我军并不擅长的阵地阻击战,以我之短击敌之长,处处坚守,节节抵抗,结果可想而知。

9月6日,整编第25师和整编第9师分别从南、西两面进犯平度,整编第8师一部也进至平度北昌邑配合作战。

13纵队第39师被安排坚守平度5至7天,结果只守了3天。

9月8日,第39师被迫放弃平度县城,转移至莱阳西之水沟头进行坚守。

许世友下了死命令,要求“无命令不准撤退”。

无奈,敌众我寡,敌强我弱,最终只坚守了一天。

年轻的13纵表现不佳,那么,向来战斗力剽悍的9纵表现如何呢?

9月18日,整编第25师占领胶东解放区的中心城市莱阳。整编第9师进占夏甸,整编第8师第166旅第498团进占道头镇。

许世友来了个放大捉小,用6个团的兵力求歼敌人的第498团。

他除了投入13纵的第37师之外,还安排了9纵的第25、27师领衔主攻,在道头镇打了一场猛烈的反攻战。

遗憾的是,各部在战斗中不协,始终没有形成兵力的集中,即战斗虽有斩获,却未能全歼第498团。

我军在内线的作战情况是如此糟糕,那么,谭震林他们在外线作战的情况怎么样呢?

范汉杰以主力进攻胶东的同时,指挥整编第83师进攻日照。

作为策应,他还命令整编第64师之第156旅南犯诸城。

第156旅行动迅速,于9月9日占领了诸城。

谭震林同样想来个放大捉小,首先歼灭诸城地区第156旅。

他在9月9日晚指挥2、7纵对诸城之敌发起反击。

战至11日,因信心不足,又担心敌人前来增援,歼敌仅1500余人,便匆匆撤出了战斗。

粟裕知道此事后,致电谭震林、韦国清,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认为,此次诸城战役,既缺乏坚持,亦未集中兵力。”

胶东保卫战解放战争的转折点(胶东保卫战处处失利)(3)

韦国清事后坦承说:“战斗本可顺利坚持下去,但因检查了解各部战况不周……南指(指华东野战军东兵团南线指挥所,即谭震林)和纵队轻易动摇决心,放弃了可能争取的彻底歼敌的战机。”

仗打成了这样,毛主席忧心如焚,于9月16日致电华东局饶漱石以及许世友等人,不要求东兵团打胜仗,只要求坚持在胶东。

他叮嘱说“只要不打败仗就好,一个月至多两个月,局势就会变好”。

然而,许世友既不服气,又不甘心,他也没有改变战术,仍然指挥9纵和13纵在红石山阻击敌整编第9师。

仗打了三天三夜,虽然暂时将敌人击退,但我军也付出了较大伤亡。

随着敌人源源不断地涌入胶东,我军“内线兵团”于9月20日被敌人压缩到海边,形势岌岌可危。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