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光明日报》报道我国甘肃省裕固族的地区民歌与匈牙利民歌具有高度相似性,民间也有传闻甘肃省某地区方言与匈牙利语存在部分互通的现象。如果我们来到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安德拉士大街的英雄广场,我们会发现一座高达36米的千年纪念碑,碑座上站立着匈牙利的祖先雕塑---七位来自远古游牧部落的勇士,其装束带有浓浓的亚洲游牧民族服饰特点。

欧洲各国姓名特点 姓名文字习俗(1)

这个位于中欧的独特国家,讲着匈牙利语,过着自己特殊的传统习俗,与欧洲主流文化格格不入。直到现在,仍有大部分匈牙利的民众认为自己的祖先来自于遥远的东方,自己的血液中含有亚洲人种的成分。那么为什么匈牙利文化至今与欧洲格格不入,却与亚洲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呢?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又能够做出怎样的解释呢?

一 匈牙利文化中东方痕迹

(一)姓名排列方式

众所周知,与东方国家先姓后名的方式不同,西方国家的名字往往是名在前,姓在后。在这一点上匈牙利虽然身处欧洲,却与中国等亚洲国家命名方式相同。例如匈牙利著名诗人裴多菲·山陀尔,裴多菲即为姓,在前。匈牙利女性结婚后,要在丈夫名字后面加些尾词,表示某某的妻子,这种习惯与传统的德国、英国姓氏文化截然不同,带有突出的东方亚洲色彩。

(二)文字与音乐

匈牙利语的基本构词、韵律和语法也含有亚洲文化的影响痕迹。语言学家发现匈牙利语与包含蒙古语在内的亚洲北方游牧民族语言有着极其相似的地方,这种特征主要表现在动植物、家庭称呼、人体器官等词汇中,例如苹果、葡萄酒、狮子、爸爸、妈妈、蓝色等词汇与维吾尔族语言十分接近。除此之外,匈牙利民歌、民调也与我国西北地区和蒙古民歌的曲调、音律异常相似。

欧洲各国姓名特点 姓名文字习俗(2)

(三)饮食习惯

匈牙利的日常饮食也不像欧洲那样大量依靠面包和各种奶制品,反而像亚洲国家一样偏爱米饭和辣椒等,甚至烹饪方法都大同小异。例如匈牙利国菜:土豆炖牛肉,传统做法就是点燃篝火,加上铁锅,将土豆、牛肉、辣椒和各种香料一起烹煮,口味与国内烹饪很接近。

(四)节日习俗

民风民俗方面,匈牙利仍然保持了众多亚洲国家的节日特色。其中包含婚嫁丧娶、歃血为盟、崇拜太阳和月亮、甚至还有泼水节等诸多方面。匈牙利传统的婚姻仪式包含求婚、定亲和迎娶三个环节,结婚当天贴剪纸、吹唢呐、新人喝交杯酒更是必不可少。

每年到了复活节前一周,匈牙利与其他欧洲国家纪念耶稣复活的方式截然不同,他们竟然会在这一天通过向女孩泼水的方式送上自己美丽的祝福,年轻的小伙子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向心爱的姑娘表示好感,据说这种习俗来源于公元2世纪左右,这很难不让我们联想到我国云南傣族和泰国等东南亚地区的泼水节活动。

二 民族的起源:亚洲匈奴的后裔?

据统计,匈牙利是欧洲范围内黑头发、黑眼睛人数最多的国家,与传统的欧洲大陆人种日耳曼人、斯拉夫人、凯尔特人金发碧眼相比匈牙利人肤色较深,更加偏向于中亚地区的游牧民族。也正因此,至今很多匈牙利人都深深地相信自己的祖先是匈奴人,也有部分匈牙利民众认为自己祖先为突厥或者土耳其人。那么匈牙利人早期到底是怎样来到这片领土的呢?

欧洲各国姓名特点 姓名文字习俗(3)

(一)匈人的到来

早在公元四世纪的时候,就有一只来自于中亚地区的游牧部落---匈人(huns)来到了当时还隶属于罗马帝国的潘诺尼亚行省(即现在的匈牙利),根据《匈奴帝国》记载此时的匈人即为早时亚洲匈奴的后裔。

公元433年,阿提拉继承匈奴帝国的王位,他野心磅礴,上位之后率领匈奴将士横扫巴尔半岛,远征高卢,甚至打到了当时罗马帝国的核心意大利。但是好景不长,到了公元5世纪中叶随着国王阿提拉的去世,其一手建立起来的帝国也随之崩溃,欧洲匈人的命运再次变得风雨飘摇,直到阿瓦尔人的到来。

(二)阿瓦尔人短暂的辉煌

匈人的出现犹如昙花一现,由于游牧民族之间缺乏正式高效的行政系统,各部落之间的统一仅仅依靠对某位英雄人物的崇拜,阿拉提帝国的灭亡直接导致潘诺尼亚平原又一次陷入分裂与混乱。

公元六世纪开始,另一只来自欧亚大陆的游牧民族---阿瓦尔人开始向欧洲东部和中部迁徙,阿瓦尔人的到来终结了潘诺尼亚(今匈牙利)的无序。6世纪下半叶阿瓦尔人以匈牙利平原为中心建立帝国,6世纪末达到极盛时期。

欧洲各国姓名特点 姓名文字习俗(4)

但是阿瓦尔最终也没能逃脱游牧民族帝国的悲剧,从7世纪后期帝国内部陷入内斗与分裂,随着国内起义的出现,帝国逐渐分崩离析,在随后的两百年一直苟延残喘,最终于公元805年被查理曼大帝一举击溃。

(三)真正的主人:马扎尔

也许是潘诺尼亚(今匈牙利)优越的地理和自然条件使得历史上各种从亚洲来的游牧民族都选择在此地休养生息。阿瓦尔人灭亡后,公元9世纪末期,马扎尔人(匈牙利语:magyarok)即当今匈牙利的主体民族也迁徙至此。

马扎尔人原来生活在俄罗斯第聂伯河一带,后期受到突厥人的进攻被迫西迁。公元896年,马扎尔人来到了今匈牙利地区,并在此修生养息,开始掠夺西欧多地。

与匈人和阿瓦尔人不同的是,马扎尔人在到来之前就已经拥有稳定的政治生活组织结构,其首领阿尔帕德来到匈牙利后,也立即收取了各部落首领的权力,让权力回归中央。就这样,阿尔帕德死后,他的子孙也顺利继承了王位,政权得以稳固。至今为止,绝大部分匈牙利人仍然认同马扎尔人是自己的祖先。

欧洲各国姓名特点 姓名文字习俗(5)

三 近代的西化:主动走向欧洲

(一)欧洲新移民的涌入

公元1000年,伊什特万成为马扎尔各部落联盟首领,在基督教教皇的支持下,加冕为王,成立了匈牙利王国。伊什特万执政以后对内开始改革,匈牙利逐渐由游牧民族转变为农耕和定居文化的封建国家,伊什特万也确定了新的宗教信仰即天主教。

此时的匈牙利,周围民族情况复杂,民族迁徙和吞并现象频发。西边有日耳曼人,东面则有东斯拉夫人,北面有西斯拉夫人, 南面有南斯拉夫人,匈牙利境内丰富的自然、土地和矿产资源不断吸引着意大利、拜占庭和德意志新移民至此。匈牙利国内也对移民政策十分宽容,因此欧洲各种不同的文化、宗教在此相互融合,语言与建筑风格也丰富多样。

(二)基督教的洗礼

放眼世界地图我们发现当今匈牙利位于天主教的边界地区,因此在欧洲匈牙利也被称为"基督教之盾",即保护基督教世界防止伊斯兰教的侵扰。早期的马扎尔人为了对抗东部草原上的强敌,不断将目光投向西方以寻求靠山。公元973年马扎尔人领袖盖萨一世派出使团访问神圣罗马帝国企图以基督教教义教化马扎尔民众。

欧洲各国姓名特点 姓名文字习俗(6)

此后随着大量德意志居民的涌入,他们深深影响着马扎尔人的生活习惯,公元1000年,阿尔帕德大公伊什特万一世正式成为教皇加冕的第一位匈牙利国王。自此,匈牙利深受基督教文化的洗礼,他们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开始饱含基督教色彩,其国内也涌现出了很多天主教教堂例如保科仕的天主教堂、路德教堂。复活节、圣诞节成为匈牙利的法定假日,教会也走入了普通民众的生活。

四 匈牙利东西碰撞后的迷茫

就像历史上很多侵袭欧洲的亚洲游牧部落一样,匈牙利这片土地上先后被匈人、阿瓦尔人和马扎尔人征服统治。他们都来自于远古时期的东方游牧民族,后期随着欧洲移民的涌入和基督教的确立,匈牙利逐渐开始了西化过程。但是无论如何历史的记忆似乎总是难以移除,亚洲肤色、人种、游牧文化与某些特定习俗至今影响着匈牙利人。这也使得匈牙利无论是在族源、文化、语言上仿佛是在欧洲大陆上的孤儿一样,处处异类。

据报道,2004年大约有2500名匈牙利人强烈要求政府承认他们是亚洲匈奴族的后裔。匈牙利人一直以来都在苦苦探索自己民族的"根"究竟在哪里? 为此他们在大学开设蒙学、汉学、满学等专业,不同领域的专家们也各执己见,有的主张自己的祖先来自于卡玛河和别拉雅河与乌拉尔山脉环抱的地带,有的则坚信自己的祖先来自遥远的亚洲甚至是中国。

可惜的是至今为止,科学界仍然没有发现强有力的证据来证明当今的匈牙利与亚洲匈奴是否具有血缘关系,匈牙利民族的根究竟可以追溯到哪里,仍待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的进一步发掘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张金奎,《消失的帝国:匈奴帝国》,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3年版。

2.史迁,《匈牙利民族的"根"》,载《世界知识》,1989年第9期;

3.杨子,《亚洲心智,欧洲思维---浅析匈牙利当代艺术》,载《美术》,2011年第11期;

4.辛白,《布达佩斯:游走在亚洲和欧洲之间》,载《环境经济》,2020年5月2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