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宋徽宗高明之处(水浒传里有岳庙)(1)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千秋远

在名著《水浒传》里,多次提到一个圣地——“岳庙”,故事中很多情节,都是在这“圣地”发生的:

第二回,九纹龙史进的师父王曾在岳庙里香愿;

第六回,初来大相国寺的鲁智深也被主持清长老分配到岳庙间壁管理菜园子;

第七回,林冲和夫人也一起到间壁岳庙里还香愿。

读到这些情节,笔者难免搂着下巴,难道施耐庵犯了糊涂,把南宋才有的岳王庙,移植到了北宋?糊涂一次不行,还糊涂多次?

其实,还真不是。《水浒传》中的岳庙,并非后来的岳王庙,而是五岳山神庙,简称岳庙。

这祭五岳山神的活动,在宋代那是相当流行,这个活动究其根源,直指宋朝的皇三代——宋真宗赵恒。就是他,一手炮制了五岳山神的崇拜,而这背后,就埋藏着北宋灭国的祸源。

一、五岳起源

这五岳咱都熟悉: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而这岳庙呢,供奉的就是这五座名山的山神。

水浒传宋徽宗高明之处(水浒传里有岳庙)(2)

多说一句:中华大地,名山千千万,为啥偏偏供奉这五山呢?

这个问题,涉及到咱们传统的“五行说”,这说法起源于战国末期的朴素唯物思想家——邹衍老先生,后来被秦、汉等王朝陆续接纳、吸收,并发扬光大。再后来,有人以中原大地为中心,从“东西南北中”找了五座有代表性的大山,分别代表“五行”,于是,我们熟知的“五岳”便光荣诞生。

这五岳,的确很有特色,本身海拔并不很高,但是基本都处在平原环伺的地貌上,这在视觉上,让人有很强的“威武雄壮”的既视感。

尤其是这东岳泰山,在平坦的齐鲁大地上巍然耸立,真正的“一览众山小”,此外更有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光环加持,登上峰顶的人,往往有“世界之王”的感觉。而对于已在人生巅峰的“天子”来说,登上这泰山,感觉就是不一般:总觉得在泰山顶上,跟荣誉老爹“天帝”特别近。

二、历代封禅

正是因为有这个感觉,功高盖世的帝王们往往喜欢来泰山之巅祭天,这就是所谓的“封禅泰山”(有一个例外的:武则天封禅嵩山)。

这事吧,本质上和咱老百姓找个高台祭祀老天爷没太大区别,可是帝王办事,总不能“摆俩馒头烧柱香”吧?皇家办事,那就要极尽奢华、极尽繁琐、极具神性,让你小老百姓一辈子也别想复制。这种思维导致的结果就是,封禅大典不但花费无数,而且操作复杂。

此外,如果封禅完了,这几年风调雨顺,那还好一些;反之,如果反而是连年灾祸,那说明你这封禅大典是失败的,荣誉老爹“天帝”在打脸抽巴掌。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历代帝王都不大愿意做这劳民伤财,而且不一定讨好的事。两千多年的封建史上,也仅有少数几个帝王实现了封禅泰山的梦想,他们是:秦皇、汉武、汉光武、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

这前几位封禅,咱都好理解,要么是大帝之姿,要么是汉唐雄风不可一世,可这最后宋真宗,他的封禅,真是让人托着腮帮子,也不太好理解。

水浒传宋徽宗高明之处(水浒传里有岳庙)(3)

三、荒唐的真宗封禅

公元1008年,天下承平的北宋帝国发生了一起轰轰烈烈的造神运动——封禅泰山。

其实封禅这事,就是一个国家级的祭祀天地活动,和造神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可是宋朝崇信道家,做事总喜欢秀“君权神授”的噱头,再加上道教的影响,于是这一届的封禅泰山,就被“大导演”宋真宗玩坏了,硬生生的拍成了宋朝版的“封神演义”。

相比于封禅的前面几位,真宗封禅,他的功绩确实份量不够。真要跟荣誉老爹汇报工作,他只能拿出一份“和平表”:我的功绩是,从此不跟人打架了,国家太平了,你看我这功劳大不大?这话真宗皇帝真说不出口。

那也没事,“功绩不够,神迹凑”。于是,真宗皇帝自导自演了一幕“天书降、圣祖临”的神剧。

这出戏的演职员阵容异常庞大:总导演兼主演——宋真宗赵恒,编剧兼副总导演——副相王钦若,制片人——首相王旦,配角——各地封疆大吏,龙套——全国人民,道具——天书。

这出大戏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是造势阶段——三份天书,先后从天而降,催促真宗皇帝封禅;

二是祥瑞普现——在首相、副相的明示暗示之下,各地官吏拼了老命的进献“祥瑞”:什么“飞龙在天、有凤来仪”,仙鹤云集,“黄河自清”、“池盐自生”。只有想不到,没有不报到。

三是核心内容——祭天,就是登上泰山读祭文,这是全国人民一起配合演出大半年,最后杀青时候期望看到的终极大戏,不过龙套演员是什么都看不到、也听不见的,这个环节基本是真宗皇帝一个人找荣誉老爹聊天,至于这个老爹回答啥,心情是否愉悦,这个就只能“据说”了。

四是重要内容——祭地,到社首山行祭祀后土,“皇天、后土”一个不能少。

五是创新补充——祭孔,到了山东,咋能不祭孔子呢?你们这些前任的封禅帝王们,真是考虑不周。真宗皇帝敕封孔子为“玄圣文宣王”又谥“至圣文宣王”。“天地人”三才齐全。

在这过程中,宋真宗除了给荣誉老爹“天帝”诵读祭文、汇报工作之外,也给东岳山神加了封号——看家护地头,这工作也不容,很辛苦。这就是所谓的封泰山。而真宗皇帝算是把这项工作做到了极致——他封五岳为帝:东岳——天齐仁圣帝,中岳——中天崇圣帝,西岳——金天顺圣帝,北岳——安天元圣帝,南岳——司天昭圣帝。

而从此,在民间就有了五岳大帝的名号,民间祭祀五岳山神庙的活动就逐渐普及。因此,在《水浒传》中,多次出现“岳庙”,也就不足为怪了。

水浒传宋徽宗高明之处(水浒传里有岳庙)(4)

四、更加荒唐的圣祖临

长达47天的封禅大典结束了,可是真宗皇帝却是越玩越嗨,乐在其中,完全无法停止。

公元1012年,赵恒给老赵家认了个神仙祖宗——赵玄朗(赵公明),为了确保生动、逼真,赵恒还亲自导演了“圣祖下凡”的戏码,在这出戏里,又给赵玄朗追加了一个原始身份——轩辕黄帝。

此后,直到真宗去世,大宋朝的各种“拜神”运动,绵延持续、络绎不绝。

五、遗患无穷

从公元1008年到公元1022年,各种封禅、祭祀、拜神持续达15年之久,经过旷日持久运动式的“反复洗脑”,战果无比辉煌:皇帝志得意满,百官神经兮兮,黎民神志不清。

而最严重的后果是:通过一系列造神表演,北宋朝堂从此开始务虚而不务实。都有“神”了,你务实还有多大意义?

而这副作用立马就显示出来了:公元1016年,发生了大规模的蝗灾,可是全体社会好像都被“催眠”了——咱皇上是天神下凡,这蝗虫还捕杀什么呀?居然任由蝗灾泛滥。

而真宗皇帝的造神运动,却绝不止是“功在当代”,而且“利在千秋”:

一个世纪之后:徽宗皇帝完全继承他的衣钵,不但钦封自己为道君皇帝,而且满朝文武全都位列仙班。而钦宗皇帝,在围城无奈的情况下,放着拼死守城的将士不善用,居然想起了前辈们无比强大的信仰,重用“神棍”郭京、刘孝竭,甚至主动打开城门,给自己“迎”来了靖康之耻。

一代“名相”王旦,他悲哀的看着这一切,却无力阻止,但他却深知其中危害,在他弥留之际,要求披发覆面而下葬,希望以此赎罪。

水浒传宋徽宗高明之处(水浒传里有岳庙)(5)

真宗皇帝如果看到一百多年后的愁云惨淡、神州陆沉,不知他是否会想起《春秋》黄钟大吕一般的警示:“国将兴,听于民;国将亡,听于神!”以及大臣孙奭的诤言:“将以欺上天,则上天不可欺;将以愚下民,则下民不可愚;将以惑后世,则后世必不信”!

封禅的真宗皇帝在跟天演戏的时候,是否想过“天愿意陪你演戏”吗?而这出戏码的高昂片酬,谁又付得起呢?

除了坑和互相利用,梁山上有没有真正的兄弟情?

明朝“冒牌岳飞”,不但能打,还深深影响中国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