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面裙历史来源(古今记马面裙简史)(1)

近日,

迪奥发布的一款中长半身裙,

疑似抄袭中国马面裙设计,

“迪奥抄袭”相关话题词冲上热搜,

引发众多网友热议。

在迪奥官网上可以看到,

这款半裙前后片交叠剪裁,

并在产品说明中声称采用标志性的迪奥廓形,

而前后开叉两面共腰,是马面裙最典型的结构。

在马面裙设计中,

一般为两片式,前后光面,左右打褶,

是一种中国典型的服装形制,

少在其他裙装设计中所见。

马面裙历史来源(古今记马面裙简史)(2)

马面裙,又名“马面褶裙”,

是中国古代女子主要裙装款式之一。

“马面”一词,最早出现在《明宫史》中:“曳撒,其制后襟不断,而两傍有摆,前襟两截,而下有马面褶,往两旁起。”

马面裙最早本是方便妇女骑驴的开胯裙,

因其裙摆宽大,裙幅飘逸,便于骑行,而流传甚广。

马面裙历史来源(古今记马面裙简史)(3)

宋代褐色罗印花褶裥裙。(丁清华《以福州南宋黄昇墓出土文物为例:南宋贵族妇女的华衣美服》)

马面裙的雏形——宋代旋裙

马面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

它的雏形源自宋代旋裙,

即两片式围合裙。

而多幅拼接的一片式围合裙,

则至少可以上溯到殷商时期。

宋代的裙子便已具有马面裙的马面形制了。

旋裙是宋代女子为方便骑驴而设计的一种功能性的“开胯之裙”。

孟晖在《开衩之裙》中道:“此类宋裙乃是由两片面积相等,彼此独立的裙裾合成,做裙时,两扇裙片被部分地叠合在一起,再缝连到裙腰上。”

一些出土的文物也有马面裙蛛丝马迹,

如山西晋祠彩陶中的一尊宋代侍女像上就有马面裙的影子。

马面裙历史来源(古今记马面裙简史)(4)

(蓝色织金妆花缎裙局部 明 山东博物馆藏)

马面裙的发展——明清时期

马面裙在明清时期最为流行。

宋代的旋裙在明代时逐渐发展成为马面裙,

因中央的裙门重合而成的光面,

平整光滑,两边带有对称的裙褶,

形似古代城墙中的防御性建筑“马面”,因此被称作“马面裙”。

明代成化年间,

京城人士都喜欢着马面裙。

上至一国之母下至黎民百姓,人人皆穿马面裙。

但不同的阶级,

马面裙的质地、装饰和色彩都有着严格的区别。

这时还并无“马面裙”之名,裙式简单且未定型,

色彩秀丽,整体给人清新淡雅的感觉。

明朝的马面裙较为简洁,

马面褶大且疏,为活褶,

转动起来宛若月华,所以又被称做“月华裙”。

明代马面裙往往装饰有裙襕,

(裙底以及膝盖位置饰以各种纹样的宽边,称为“襕”)

纹饰多样且寓意丰富。

动物类纹样如龙凤,象征吉祥和美好姻缘;

植物类纹样中,

牡丹代表富贵、菊花代表益寿延年。

马面裙历史来源(古今记马面裙简史)(5)

马面裙的“全盛时期”——清朝

清朝时是马面裙盛行的时代,

清代女子服饰承袭了明代传统,

清代马面裙在继承明代裙式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衍变

逐渐发展成为清代汉族女子的日常着装,

成为了清代女子的标志性裙式。

同时,清代马面裙的装饰意味日益浓重。

侧裙幅或为细密褶裥而成的百褶裙,

或为镶饰纵向襕干缎边的襕干裙。

裙面刺绣花样丰富,缎边装饰考究,无不凸显了中国传统女红技艺的精湛。

马面裙成熟于清朝,并一直延续到民国,

是明清时期汉族女子着装最典型的款式。

随着朝代的更迭,

马面裙的风格也由明代的清新素雅到清代的华丽富贵,

再到民国的端庄质朴,

但其基础形制基本确定。

马面裙历史来源(古今记马面裙简史)(6)

(清代汉族绿缎杂宝花卉刺绣阑干裙,民族服饰博物馆藏)

马面裙的色彩艳丽,

清代时以红为贵,在现存馆藏中以红色居多。

马面裙款式特征最大的特点便是刺绣,

明清贵族女子会选择在马面裙的裙门和边缘配以花草植物等纹饰。

不同的纹饰图案还象征着不同的寓意,

例如莲花象征冰清玉洁、石榴葡萄象征多子多福、百合象征百年好合等,都被给予了美好寓意,从侧面也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

马面裙历史来源(古今记马面裙简史)(7)

(红提花绸盘银刺绣人物马面裙 清末民初 中国民族服饰博物馆藏)

融合与交流

民国时期,

马面裙依旧是爱美女性衣柜里不可缺少的爆款单品,

民国初的马面裙在风格上仍然继承发展着清代那宽松的款式、明朗的色彩和复杂的工艺,

并开始与外来西洋元素相融合,

体现出中国女性高超的创新能力和手工技艺。

马面裙历史来源(古今记马面裙简史)(8)

“礼仪之大,故称夏。服章之美,谓之华。”

服装是华夏文明的载体,

它不仅体现了外在的规范,

更反映了内在的素养。

故中国素有“衣冠上国”“礼仪之邦”之称。

马面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一部分,

现代马面裙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得到创新和传承。

在现代时装设计中,

以马面裙结构元素为灵感的设计开始增多。

一些设计师从马面裙的图案纹样中找寻灵感,

将其变形重组后应用自己的设计中;

或者在结构上巧妙地结合马面裙的元素。

汉服元素逐渐融入现代服饰的发展中,

继承中国传统汉族服饰中的精华,

结合现代社会生活而创新设计,

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

对于此次“迪奥事件”,

我们不仅要明确反对文化挪用,

更要开足马力文化输出。

通过多种形式传播中国文化的要素和形象,

提升文化创意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和品牌。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卢星宇 段祯 海报制作 卢星宇 责任编辑 何齐铁 实习编辑 卢娅芮 图片 山东博物馆、民族服饰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