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恺

与那些欧洲历史上曾见证过王朝兴衰的名城古堡相比,地处今天奥地利西北边境的萨尔茨堡,或许远谈不上家喻户晓。但300多年前从这里走出的一位天才作曲家,却令这座城市与音乐结下不解之缘。1965年取材于这座城市里所发生的真实故事而广受欢迎的电影,更令其一度成为全世界孩子们梦中的天堂。

莫扎特死因大揭秘(儿时公然反抗主教)(1)

在莱昂哈德的任期之内,萨尔茨堡逐步形成了音乐和文化艺术高度发达的优良传统。此外1504年莱昂哈德还颁布了一项法令,禁止当地居民捕杀秃鹮在内的多种珍禽异兽,被视为欧洲最早正式保护濒危动物的行动之一。有这样德才兼备的领导珠玉在前,态度跋扈的马托斯·朗自然不受人待见。

萨尔茨堡在德意志农民起义中遭受的重创,只是其此后在“宗教改革”中一系列浩劫的序幕。随着德意志地区天主教和新教的日益对立,萨尔茨堡主教区开始驱逐城内的新教徒,此举不仅造成了许多被驱逐者在迁徙的道路上冻饿而死,更令失去了大量人口的萨尔茨堡陷入了经济发展停滞的困境。

虽然在1611年,萨尔茨堡与巴伐利亚之间由于争夺盐矿而爆发的冲突,导致这座城市一度为巴伐利亚所占领。但此事在一定程度上也令萨尔茨堡的后续领导者清楚地看到了自身军事力量上的孱弱,从而在席卷德意志地区的“三十年战争”中,明智地保持了中立。此举不仅令萨尔茨堡免受战火的袭扰,更令其成为众多难民的庇护所。而在1622年建立的“萨尔茨堡大学”更成为战后百废待兴的德意志地区宣扬天主教文化的重要学府。

1737年11月,一个名叫利奥波德·莫扎特的奥格斯堡青年带着家族希望其成为神学家的期许,来到了萨尔茨堡大学。利奥波德天资聪慧,只用了一年的时间便完成其哲学方面的学业。但1739年9月,他却因为出勤率低而被学校开除,因为他“只上过一两次自然科学课”。

失学后的利奥波德开始专心致力于其所钟爱的音乐领域。1743年,他凭借着过人的才华,加入了与之同名的萨尔茨堡大主教的交响乐团,担任小提琴手。由于在演奏之余,利奥波德还担任作曲以及向教会唱诗班的孩子们教授音乐的工作,因此尽管后世对其谱写的交响乐作品水准仍有争议,但却一致认为其是一位成功的儿童音乐教育家。

1747年利奥波德在萨尔茨堡迎娶了一位名为安娜·玛丽亚的当地官员之女。这对夫妻据说郎才女貌,被誉为“萨尔茨堡最高颜值的伉俪”。但此时安娜·玛丽亚的父亲早已过世,家庭条件并不好,且幼年时身体也颇为孱弱。这两点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到整个家族未来的走向。

1748年到1756年间,利奥波德和安娜·玛丽亚先后拥有过7个孩子,但却只有四女儿玛丽亚·安娜和幼子沃尔夫冈·莫扎特免于夭折。利奥波德对这两个孩子寄予厚望,并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倾囊相赠。而玛丽亚·安娜和小莫扎特也表现出了惊人的音乐天赋。到1762年一家三口已然开始在欧洲各地展开巡回演出了。

莫扎特死因大揭秘(儿时公然反抗主教)(2)

《莫扎特一家》,1780—1791,约翰·内波穆克·克罗切

1773年,小莫扎特跟随父亲回到萨尔茨堡。但此时已然誉满欧洲的小莫扎特无法忍受屈居于萨尔茨堡大主教的羽翼之下。1781年6月,心高气傲的小莫扎特最终与萨尔茨堡大主教公开决裂、负气远走维也纳。其后利奥波德虽然苦苦规劝自己的儿子回头,等来的却是决绝的回拒。1787年利奥波德在孤独中病逝于萨尔茨堡。莫扎特虽然非常伤心,但直至1791年其短暂的生命走向终结之日,他都没有再返回过萨尔茨堡。

可以说萨尔茨堡独特的人文情怀孕育了莫扎特父子在音乐上的巨大成就。但这座当时仍处于教会统治之下的城市,也注定无法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和自由的创作空间。因此最终等待利奥波德父子的,只能是郁郁而终或客死他乡的悲惨结局。终究他们和其创作的音乐一样,都远远超出其所处的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