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岁老艺术家的晚年生活(省话剧院著名表演艺术家董怀玉去世)(1)

85岁老艺术家的晚年生活(省话剧院著名表演艺术家董怀玉去世)(2)

85岁老艺术家的晚年生活(省话剧院著名表演艺术家董怀玉去世)(3)

85岁老艺术家的晚年生活(省话剧院著名表演艺术家董怀玉去世)(4)

山西晚报讯(记者 范璐)立秋未远,生命如歌。2020年8月31日下午,话剧表演艺术家、山西省话剧院国家一级演员、《立秋》《生命如歌》等话剧主演董怀玉,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73岁,至此告别了他奉献及钟爱了一生的话剧舞台。

1947年出生的他,经历话剧发展的几个时代,受到两代国家领导人接见。他的一生,与两部话剧渊源最深,而这也带给他无尽的声望与荣誉。2004年,话剧《立秋》建组初期,为了争取到马洪瀚这个角色,他工工整整地写了一份7000多字的人物理解递交到导演手中。导演看到感叹,没见过这么认真的演员,票号经理马洪瀚非他莫属。而他也不负众望,成就了日后将要红遍中国的《立秋》,演活了一位集正气、骨气、霸气于一身的战败了的末路英雄、一位虽败犹荣的山西晋商。

还有一部剧是《生命如歌》。这位当时已67岁的艺术家看到《生命如歌》的剧本,感觉到了磅礴的情感和一种历史使命,他毅然接下这部戏。他挑战自我,颠覆自己,演活了一个在党性和人性面前纠结了一辈子的人。这样一位艺术家,在“飞沙走石、狂风肆虐、寸草不生”的新疆演出道路上,行进得意气风发,始终不悔。

2007年4月18日,因主演话剧《立秋》,董怀玉受到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2016年8月18日,因主演话剧《生命如歌》,董怀玉作为剧组唯一代表,受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2019年5月27日,董怀玉结束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国家高雅艺术进校园《生命如歌》的演出,那天是他最后一次成为老军垦“陈旭刚”。

2019年8月28日,董怀玉在大同大剧院演出了他的最后一场《立秋》。当天也是“马洪瀚”最后一次将直击人心的“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勤奋、敬业、谨慎、诚信”台词说给台下观众听。

斯人已逝,经典长存!

董怀玉同志遗体告别仪式于9月2日7时在永安殡仪馆举行。

董怀玉同志生平

董怀玉同志,男,汉族,1947年1月出生,山东平原人。国家一级演员,著名的话剧、影视剧表演艺术家,山西省话剧院有限责任公司艺术总监,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山西朗诵艺术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多所大学客座教授。1981年2月调入山西省话剧院从事话剧影视剧表演,2009年1月退休。

董怀玉同志一生钟爱文艺事业,在几十年的表演艺术生涯中,塑造了许多闪光形象。曾主演《危险的旅行》《刘胡兰》《孔繁森》《立秋》《生命如歌》等多部话剧;曾在《天网》《百团大战》《汉刘邦》等电视连续剧中饰演主要角色;曾独立执导《风流唐伯虎》《响水河的故事》等电视连续剧。编导(之一)的720集电视教学片《汉字宫》,获得美国好莱坞首届国际电影电视节“最佳电视系列片创意奖”。

董怀玉同志在话剧《立秋》中饰演主要角色“马洪翰”,该剧荣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奖等全国所有重大奖项。十余年间演出近800场,足迹遍布33个省、132个城市。个人荣获第十二届文化部文华大奖“表演奖”、第六届中国话剧金狮奖“表演奖”、第十六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艺术“主角奖”。

董怀玉同志在援疆大戏《生命如歌》中担任主要角色“陈旭刚”,该剧荣获山西省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等奖项。

2018年度入选山西省委组织部“三晋英才”支持计划高端领军人才。

董怀玉同志退休后,始终坚守在戏剧演出的舞台上至生命的最后一程,他始终心系话剧事业、剧院发展和人才培养,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的艺术人生。曾在艺术精品进校园演出过程中,在天津民航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等多所全国高校举办过精彩的个人讲座,培养了无数话剧粉丝。

董怀玉同志一生坦坦荡荡,是非分明,充满浩然正气。他为话剧演艺事业奉献了一生,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离去,是山西省话剧院的损失,是话剧界的损失。

沉痛哀悼!董怀玉同志,一路走好!

山西晚报昔日报道节选【2007年10月12日】

董怀玉:一个话剧名角的回归

他,曾经因为喜爱,34岁时半路出家,跨入了话剧的大门;他,曾经因为灰心,50岁时决意告别话剧舞台;他,正在因为希望,61岁时重拾梦想,放言要把话剧当作终身职业!他,就是因为话剧《立秋》而拥有了另一个名字和生命的“马洪瀚”,他名叫董怀玉。

经历过人生大风大浪的董怀玉,跨越了山西文化发展的诸多重要阶段。那看似个例的生命轨迹中,喜和悲都渗透着某一类人的人生语调。

回望过去5年山西的文化路,《立秋》像一座挺拔的山峰,让人无法回避,而董怀玉就是这样走入了我们的视线。

无奈:忍痛“抛弃”话剧

1981年,从临汾钢铁公司工会调到山西省话剧院的董怀玉,逐渐凭借在《危险的旅程》《孔繁森》等作品中的出色演出,确立了自己在话剧领域的地位。

然而,正当他踌躇满志准备在话剧舞台施展拳脚的时候,话剧整体萧条的现实击碎了他的梦想。“上世纪90年代,演出很少,话剧院各方面的条件都无法改善。我们一家三口长期住在一个40平方米、不见太阳的小黑屋里,日子挺难。”

1996年,多数话剧演员开始另谋生路,董怀玉也决定离开剧院,只保留关系。“那时,我觉得自己可能再也回不去话剧舞台了!1998年,女儿为我们在上海买了房,我决定提前退休。”回头看那段日子,董怀玉充满无奈。

翘首:变革激活梦想

2003年春节,太原的一个电话打到了董怀玉在上海的家,山西省话剧院院长贾茂盛说有个本子不错,希望董怀玉能回太原一趟。“我很快就回去了,实话说,我的目的是为了回去办提前退休手续。”董怀玉说得直截了当,可贾院长把他拦住了,还给了他一个剧本,这正是让董怀玉再也放不下的《立秋》。

看完剧本,董怀玉觉得不错,但并没马上答应,只是把退休的事放到了一边。

就在董怀玉考虑的这段时间里,山西的文化界也经历一场嬗变,探索一条地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新路子成了这场变革的主旨。有意思的是,这正好与《立秋》所要弘扬晋商精神的立意不谋而合。

如果说这样一场声势浩大的变革,对于身处异乡的董怀玉来说,还只是“略有耳闻”的话,那么2004年年初,当省话剧院集合名导陈颙、著名舞美设计毛金钢等一大批中国文化圈里的大腕来到《立秋》剧组时,董怀玉知道,山西要动真格的了!他不再犹豫,再次投身于挚爱的话剧舞台,“成了一种命定的回归。”

感动:信仰从此不移

为了争取到马洪瀚这个角色,董怀玉工工整整地写了一份7000多字的人物理解递交到导演手中。“我90年代曾担任过《昌晋源票号》的制片人,我坚信自己有能力把马洪瀚演好。”角色很快确定,董怀玉开始了塑造另一个生命旅程。

接下来,董怀玉有了一段人所共知的经历。从2004年4月至2007年10月,他随同《立秋》剧组,跨越了海峡两岸和祖国的大江南北,演出330余场,创造了当代话剧界的神话。而《立秋》也成为新的文化背景下和文化体制改革中结出的最丰硕的果实。

每一次在台上的演出,董怀玉都全情投入,他说:“虽然每演一次马洪瀚都是在透支生命,可能演这样的角色,值!”

……

在《立秋》演出中,董怀玉先后推掉了在《神雕侠侣》和多部影视剧中演出的机会,也堵死了很多挣钱的路。

走到现在,年过六旬的董怀玉感慨颇多:“每当我想到陈导为了这部戏把命都搭上了,我就没法动摇。《立秋》让我坚定了话剧理想,我想,它真的是我的终身职业!”

山西晚报记者 范璐

1、董怀玉在《生命如歌》中的表演细腻而感人。

2、《立秋》里的马洪翰成为董怀玉一生的经典角色。

3、董怀玉在演出《立秋》后,被粉丝围着签名。

4、舞台之下,角色之外的董怀玉。

图片来源自山西省话剧院

(责编:马云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