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方法除了精读和略读还有什么(阅读什么时候要精读)(1)

精读与泛读(网图,侵删)

经常在网上看到一些读书牛人,一天读一本书或者是几小时读一本书,每当看到这我都佩服得五体投地。然而,上两周由于公司要处理一件历史久远的项目,我们要重新从头到尾整理资料,其实在几年前巳系统整理过,只是该项目一直没有最终处理完毕,现在又有新的情况要重新处理而巳。按理说,同事一直在跟踪此事,应该比我更就熟悉资料。上周要找一份文件,明明就在卷宗里,她硬说她翻了整个卷宗没有看到那份文件。我说不可能啊。等我忙过,翻看卷宗,把那份要找的文件找了出来。笑着对同事说:看来泛读在工作中还是有缺陷的。同事也默认地点点头。

这里就产生一个问题:阅读在什么时候该精读?什么时候该泛读呢?我的观点是:

一、重要的书或资料必须精读,一个一个字地读,不能漏掉一个字。

比如:工作中的所有资料必须精读,否则会给你工作判断带来不全面的基础而判断失误。还有对你很重要的书本,哪怕慢慢看,也得精读。只是在读书中先看目录,对你觉得有帮助的部分进行精读,我觉得用PPT来整理思路和逻辑比较好的方式,第一遍把认为重要的资料在书上用彩色荧光笔划出来,如果抄写下来比较慢耗时,我通常用手机拍照的方式把重要章节重要内容(通常巳彩色荧光笔标识)拍下来,把图片做成PPT。第二遍再采用RIA阅读,在已有PPT的基础上,首先用自己语言复述重要内容,然后把自己经历的案例写出来(包括发生时间,主要人物,事件简述等等),最后把应用的执行规划写出来,需有时间段和拟达到的效果等等。这样,随着阅读次数增加,PPT越来越多,越来越详细和丰富。一本书读完就会形成一个比较详细的PPT,在PPT的框架下再分拆多个拆书稿。

阅读方法除了精读和略读还有什么(阅读什么时候要精读)(2)

网图(侵删)

二、对自己感兴趣买回来的书或APP下载的电子书,采用目录阅读和感兴趣章节泛读。

对于这些通过目录阅读和感兴趣章节的泛读,只需要增加感兴趣内容的知识,不会造成认知误差,也不会影响工作的判断与结论以及知识体系。同时泛读通常发现精读书本的途径,通常会通过泛读找到自己需精读的书本。

总之,到底阅读什么时候要精读,什么时候要泛读,就要看阅读的资料作用了。工作中的资料我通常都精读。而业余时间读的书,如果急需补充哪方面欠缺知识,书本就要精读;如果读的书只是打发时间,不如就泛读,通过泛读找到需精读的书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