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双减”工作是国家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重要民生议题,已被列入2021年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工作要点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教育部对学校课后服务的规定?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教育部对学校课后服务的规定(关于进一步提升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质量的建议)

教育部对学校课后服务的规定

案由:

“双减”工作是国家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重要民生议题,已被列入2021年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工作要点。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双减”工作中的痛点与难点

减轻学生负担,根本之策在于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全面规范并从严治理校外培训机构。其中,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进一步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和水平是重中之重,练好“校内增效”内功,才能打好“校外减负”硬仗。工作过程中,淮安市秉持系统思维构建完整体系,推出具有淮安特色的“5 2 N”课后服务体系,在做好课后服务基本内容的同时,又通过家校交流、一日清单、优化服务模块、关爱特殊群体、构建校园样态等形式,让课后服务有了更丰富的外延。目前,淮安市课后服务工作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已实现100%全覆盖,满足有需求的所有学生。

2021年下半年,课后服务工作有效减轻了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精力消耗,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从实际效果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课后服务内容有待进一步丰富,课后服务不应只是让学生完成作业、对学生简单照护,而应拓宽渠道,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二是线上教育资源有待进一步整合,提供优质的线上教育是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的重要举措,目前来看,线上教育资源大多以市县校为单位,缺少国家、省级统筹,不同地区学生获得的教育资源存在差距,影响了教育公平,也在客观上造成了资源浪费;三是教育优质均衡有待进一步加强,部分地区“学区房热”“大班超额”现象依然存在,映射出区域间、校际间教育质量的巨大差距,不仅影响了百姓生活质量,也加剧了家庭经济压力,影响了国家“三孩”“双减”等政策的实施。

多项并举化解“双减”难点

丰富服务内容。学校应进一步加强课后服务资源的建设和统筹,在充分挖掘校内教师潜力的基础上,建议以县为单位,适当引进资质优秀、行为规范、信誉度高、无违法违规记录的社会组织和校外专业机构参与课后服务,形成多渠道供给的服务模式,健全课后服务内容保障机制,提升课后服务吸引力。

整合线上资源。学校可增强线上教育功能,建议政府强化统筹,建立以全国或省为单位的义务教育线上学习平台,组织全国或全省范围内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等优秀教师参与平台建设,提高线上教育资源质量。同时,学校应建设电脑、手机客户端,以课节或知识点为单位,设置普及课程、提升课程,满足学生基础需求和发展需求。

推进优质均衡。大力缩小区域、校际之间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差距,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一方面提升教育均衡程度,通过加大优秀教师交流轮岗力度、推行集团化和联盟化办学等方式,提升优质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提升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区域内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另外,学校还要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教的质量和学生学的质量。

(作者:皇甫立同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淮安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

来源: 《教育家》杂志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