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依盟“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孔子去世后,弟子们住进孔子居堂,后来人们在这里放置孔子的衣、冠、琴、车、书,作为庙宇,纪念孔子西汉以后,历代帝王不断对孔庙进行扩建,使其成为一处庞大的历史文化建筑群孔庙是历代纪念和祭祀孔子的场所,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雍正即位前办了多少实事?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雍正即位前办了多少实事(雍正把什么颁赐给孔庙)

雍正即位前办了多少实事

□ 本报记者 张依盟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孔子去世后,弟子们住进孔子居堂,后来人们在这里放置孔子的衣、冠、琴、车、书,作为庙宇,纪念孔子。西汉以后,历代帝王不断对孔庙进行扩建,使其成为一处庞大的历史文化建筑群。孔庙是历代纪念和祭祀孔子的场所。

清雍正黄地彩绘缠枝牡丹纹铜胎画珐琅五供,是清雍正十年(1732年)颁赐孔庙,用以供奉孔子。现收藏于孔子博物馆。

铜胎画珐琅五供,包括“香炉一,尊二,烛台二”。

香炉:口径36厘米,通高70厘米。紫铜胎。平口,圆腹,圜底,双冲耳,兽蹄形足,下接圆形柱铜足,以插入供桌之用。通体以黄釉为地,绘缠枝牡丹花纹,口沿中部饰一圆“寿”字,腹底楷书年款“雍正年制”。

尊:口径23.7厘米,底径27.3厘米,通高70.5厘米。紫铜胎。喇叭口,长颈,鼓腹,圈足外撇,龙形耳。通体以黄釉为地,绘缠枝牡丹花纹,足上楷书年款“雍正年制”。

烛台:底径29.3厘米,通高73厘米。紫铜胎,双盘连座式。上盘中立烛插,圈足外撇。通体以黄釉为地,绘缠枝牡丹花纹,足上楷书年款“雍正年制”。

雍正有多推崇孔子?他认为,“圣人之道,如日中天,上之赖以致治,下之资以事君”,因此积极践行儒道。他“尊礼先师”,拜谒孔子,兴修孔庙,为孔庙题名匾额,通过各种方式展现自己对先师孔子的尊崇之意。他“研经味道”,践举经筵,研习儒家经典。他提倡儒学,尤重孝理,希冀用儒家传统理念化民成俗,教化百姓,维护社会安定。重视先贤儒士,在位期间数次增广学额,昭举恩科,开孝廉方正,通过多种途径广泛搜罗贤才。他宣谕儒学教化,推广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式理念与价值观,还以各类学校为媒介,培养教化四民。

此外,雍正在文玩艺术的追求上的完美精致,在清代皇帝中首屈一指。他对文玩的改造均提出了极具特色的鲜明观点,并将其付诸行动,使之变成令自己都无可挑剔的美品。

铜胎画珐琅是金属珐琅工艺品种之一,是珐琅工艺与金属工艺的复合工艺。现存实物资料与文献记载证明,我国最早的珐琅器产生于元代,而画珐琅产生于康熙时期。此时以生产小件器物为主,器形有盒、炉、碗、盘、水盂、杯盏、鼻烟壶等十几种,器形小巧玲珑。

雍正时期的画珐琅工艺益加成熟,彩釉较康熙时期更加丰富,珐琅彩的运用有所突破。匠师们所用的珐琅色有自制的和进口的两种。当时自制的釉料有月白色、白色、黄色、浅绿色、亮青色、蓝色、松绿色、亮绿色、黑色、软白色、香色、淡松黄色、藕荷色、酱色、深葡萄色、粉色、青铜色、松黄色、红色等二十余种。进口的外国珐琅料有月白色、白色、黄色、绿色、深亮绿色、浅蓝色、松黄色、浅亮绿色、黑色、深亮蓝色十种。

雍正时期与技术的成熟相伴随的,就是除了烧制瓶、罐、盘、碗、杯、鼻烟壶、法轮等品种外,还出现了大型画珐琅器,清雍正黄地彩绘缠枝牡丹纹铜胎画珐琅五供就是其中之一。

在现存可见的雍正朝画珐琅器中,这组五供是最大的,而且器形敦厚庄重,彩绘花卉生动逼真,釉色绚丽明快,光泽温润柔和,镀金装饰效果突出,具有浓厚的皇家富贵气息,为画珐琅器中的精品,具有较高的历史和科学价值。

来源: 大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