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诃婆罗多反映了印度什么(古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1)

古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毗湿摩篇》,讲述了般度族与俱卢族之间的一场手足相残的大战。这场大战也是天神与阿修罗之战的人间再现。般度族一方多是天神转世或有其血脉,俱卢族一方则多是阿修罗一脉。不过双方阵中将士的身份非常复杂,俱卢族中有天神之子,般度族中也有罗刹,以及与药叉有渊源者。在古印度神魔体系中,阿修罗是最大的恶神;罗刹是恶魔,精通各种幻术,罗刹女一般极其貌美;药叉则是并不恶的小鬼神,是财神的随从,史诗中也称其为“密迹天”。般度族阵中有个罗刹王,是一位主帅与罗刹女的儿子,在与俱卢族的对阵中以幻术应战,异常神勇,随时幻化出漫天箭雨。史诗中还有一个出场不多但很重要的人物——束发。双方主帅共同的老祖父毗湿摩是恒河女神之子。他知道俱卢族是不正义的一方,但因长期受其供养,不得不为其出战。无人能战胜毗湿摩,于是般度族的主帅们向这位老祖父询问怎么杀死他。毗湿摩非常坦诚地告诉他们,自己在束发面前会放下武器。束发的前世是公主安芭。毗湿摩帮弟弟娶妻,以抢亲的方式抢了安芭和她的两个妹妹。得知安芭已有婚约后,毗湿摩将她放回,但她的未婚夫因她曾遭抢亲拒绝了她。她自焚而亡,转世后成为木柱王的女儿,以男子身份示人,勤练武艺,一心想杀毗湿摩报前世之仇。后来她与药叉交换了性别,成为男子。毗湿摩坚定地认为束发是女子,而他曾发誓不与女子交手,于是般度族主帅便以此计杀死了他。临终前,躺在箭床上,毗湿摩还苦劝双方停战。他是整部史诗中最可敬的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