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行山老家,村东有一座正圆形穹顶的花甲墓什么是花甲墓呢?中国古代宋末元初时,山西太行山一带的一种陋俗古人六十岁,称为花甲到了花甲的年龄,就要被其家人活埋,故称花甲之墓据老辈人说,花甲墓事先建造好的地下房屋,旁侧留个小口,儿女送水送饭,直到死亡封闭墓口在我们当地被称为“花墓”,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活人墓民间故事?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活人墓民间故事(乡村奇闻故事之花甲墓)

活人墓民间故事

在太行山老家,村东有一座正圆形穹顶的花甲墓。什么是花甲墓呢?中国古代宋末元初时,山西太行山一带的一种陋俗。古人六十岁,称为花甲。到了花甲的年龄,就要被其家人活埋,故称花甲之墓。据老辈人说,花甲墓事先建造好的地下房屋,旁侧留个小口,儿女送水送饭,直到死亡封闭墓口。在我们当地被称为“花墓”

花墓一般为正圆形土丘,土丘下是用石头筑成,正面有一个极小的门洞,下面又深又黑,好像地窖一般,就是正常人都无法出来,更何况是六十岁的花甲老人。

相传,人到六十岁就被送进花墓,是因为人老了眼花耳聋,行动不便,没有了用处。唐朝的韩锷在《岁华纪丽》中提到过花墓的这种习俗,说这种墓葬方式在云南起源,都是提前砌好坟墓,留有出入口。老人满了六十岁之后就会被送入这里,以后每一天子孙会来送一顿饭,直到老人死亡。

这种风俗的成因很显然是因为当时贫穷,人们无力养老,再加之当时的生产力低下,导致人们无法生存,此时家里不能产生任何价值的老人便会被遗弃。而且这种习俗其实并不罕见,民间有许多类似的传说都证明了它曾经存在过,有名的例如《斗鼠记》、《大鼠》、《八斤猫》、《人过花甲》等故事。

由于这种习俗从来未见于正史,只是民间流传的故事比较多,但是这种风俗并不是不存在,而是分散于一些经济和文化都十分落后的偏远山区中。就像在我们当地的一样,一个巨大的坟墓,早已长满了杂草,里面黑漆漆的,十分瘆人,一般无人靠近。那个小口也已经封死,因为之前有一个疯子不小心误入其中,在里面困了好几天,被人发现后就将他救了出来,之后村民就将洞口堵死了。

虽然这些已经无从考证,但是老人含辛茹苦,养儿育女一辈子,等到老的时候,更应该好好享受余下的时光,而不是毫无用处地被儿女所抛弃。每个老人都应该被儿女和社会所尊重,因为他们在年轻时也曾发光发热,也曾为家庭和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花墓现在虽然还在那里,可能之前确实有过不太好的作用。但是,这座墓应该做为警醒,时时提醒后代子孙,要孝敬老人,善待老人,关怀老人,把这样的传统美德发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