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阅读了吗?

今天4月23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全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节日设立的意义是推动更多人去阅读和写作,也希望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人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都能保护知识产权。

正所谓开卷有益,巧合的是,今年的读书日前夕4月13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迎接第26个“世界读书日”,国家图书馆正式启动“融合·传承·创新”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除此之外,国家图书馆展馆中收录了众多禁烟禁毒资料汇编。中国历史上曾多次禁毒,比如明朝崇祯皇帝曾数度诏谕禁止吸烟,清朝雍正帝颁发禁毒法令,林则徐虎门销烟,以行动彰显了中国人们禁毒的决心,在中学课本中就有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呈现。

这些书可以一看,再看

古人是怎样禁毒的?古代的书籍又是如何解释毒品的?

《世说新语》对五石散的成分药性和毒性进行了分析。

《诸病源候论》记载了服食五石散之后出现的症状。

《本草拾遗》记录了罂粟花的特点。

《本草衍义》对罂粟的特性进行了描述。

《本草纲目》对鸦片的属性和提取方式进行了详细的记录。

《露书》公认最早记载烟草进入中国的著作。

踏进书中的世界,看看五石散、罂粟和鸦片都曾有过哪些明文规定。

1、五石散,中国古代的第一种毒品”

五石散,成分为钟乳石、紫石英、白石英、硫黄、赤石脂五种石药。服食此药后,必须冷食、饮温酒、冷浴、散步、穿薄垢旧衣,如不散发,则须用药发之,因称寒食散。其药性皆燥热绘烈,服后使人全身发热,并产生一种迷惑人心的短期效应, 实际上是一种慢性中毒。

《世说新语》 记载:“何平叔云,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觉神明开朗。”在何晏的带动下,五石散广为流传。然而,许多长期服食者都因中毒而丧命, 唐代孙思邈呼吁世人“遇此方,即须焚之,勿久留也”。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引晋皇甫谧日:“近世尚书何晏,耽声好色,始服此药,必加开朗,体力转强,京师翕然,传以相授……晏死之后, 服者弥繁,于时不辍,亦豫焉。”魏晋兴名流服用五石散以彰显身份。不过,服食五石散容易上瘾,服食过多会让人感到燥热急痴,长期服用还会导致精神恍惚。

2、本草书籍里的罂粟是长这样的

陈藏器在其中记述《本草拾遗》中记述了罂栗花的特点,他引述前人之言说:“罂栗花有四叶,红白色,上有浅红晕子,其囊形如箭头,中有细米。”

唐朝时,唐文宗时郭橐驼在《种树书》中指出:“莺粟九月九日及中秋夜种之,花必大,子必满。”作为- 种观赏植物, 时人在诗词中多有吟咏。

宋徽宗时,中医寇宗爽在《本草衍义》中指出:“罂粟米性寒,多食利二便,动膀胱气,服食人研此水煮,加蜜作汤饮,甚宜。”王磣在《百一选方》 中清楚地记录了罂粟治痢疾的处方。

直到明初,大文学家王世懋在《花疏》中对罌栗花大加赞赏。旅游家徐霞客在《徐霞客游记》中写道:“莺栗花殷红,千叶簇,朵甚巨而密,丰艳不减丹药。”

鸦片的制作过程也很早就被了解,明代著名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曾提到了鸦片的制作工艺,对鸦片的属性和提取方式进行了详细的记录。

3、“禁烟令”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1729年,雍正颁布了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禁毒法令——《兴贩鸦片及开设烟馆之条例》。继雍正帝颁布法令惩处贩卖鸦片及开设烟馆者之后,嘉庆皇帝在1813年还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道惩办吸毒者的法令——《吸食鸦片烟治罪条例》,首开以刑法手段制裁吸毒者的先河。

道光皇帝即位后,继续推行禁烟(毒)政策”,几乎年年颁发禁烟谕令。道光三年(1823年) ,颁布了《失察鸦片条例》;道光十一年(1831年)颁布 了禁种条例;道光十八年(1838年) ,再次颁布《钦定严禁鸦片烟条例》,将清廷历次发布的有关禁贩、禁吸、禁种的规定合编为39条,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综合性的“禁毒法典”。

万国禁烟会是世界上第一次国际禁毒会议,会议催生了首部国际禁毒公约1912年 《海牙鸦片公约》的缔结,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禁毒斗争的开展,这次会议代表着中国与西方国家在禁毒方面达成了一致意见。

古老的书籍,记载着一段段难忘的历史

“烟枪一只,打的妻离子散,未闻炮声震地;锡纸半张,烧尽田地房梁,不见火光冲天。”

如今,人类打开了新的潘多拉魔盒

新型毒品让人防不胜防

面对电子烟、邮票、咔哇水、笑气等

提高警惕,拒绝毒品,别让它毁了你的人生

世界读书日读书小报(世界读书日以读)(1)

世界读书日读书小报(世界读书日以读)(2)

世界读书日读书小报(世界读书日以读)(3)

世界读书日读书小报(世界读书日以读)(4)

世界读书日读书小报(世界读书日以读)(5)

世界读书日读书小报(世界读书日以读)(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