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看官专栏

千里去赴任有多凶险

文|陈事美

在以前的文章中,我提到一个20年前的故事。某地的领导调任邻省,轻车简从刚进邻省地界,就被当地的警察暴打了一顿。当然,这只是个例。现代社会,官员调任异地,短途乘专车,长途高铁飞机。专车有司机、随从。高铁有特等座,飞机有头等舱。偌大的中国,都能够半日到达。到达后,有专人接待,直接下榻酒店或招待所。但这些在古代实在是无法想象的,去当个官把小命搭进去都不新鲜。

穷书生辞官回家(千里去赴任有多凶险)(1)

(范成大像)

在古代,如果从广西出发去四川,别说普通人,就是当官的,爬山涉水这一路下来也很艰辛。宋代淳熙二年(1175年),范成大给家人写信诉苦,说我正月离开广西静江(也就是今天的桂林),六月才到四川成都府。在路上四个多月,翻山越岭、穿江过河,冬天湿冷,夏天炎热,冰霜雨雪,蚊虫肆虐,终日赶路可谓受尽千辛万苦。艾玛,老受罪了。就差爬雪山过草地了。这是《与五一兄书》中的记载。当年,范成大由广西经略安抚使调任四川制置使。这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军区司令,这么高级别的官员异地赴任都如此辛苦,其他官员就可想而知了。

辛苦点还不算什么,毕竟比绑架还强很多。明代小说《鼓掌绝尘》中记载了一个真事。一个叫杨琦的官员从山东赴广西任太守,当经过山东桃园驿黄泥岭时,月黑风高,被一伙强盗绑架。强盗只是勒索钱财,并没有图谋害命。说起来,杨琦的父亲还是桃园驿驿丞张秀的恩人。这次杨琦被绑架,张秀不敢怠慢,亲自带领众人解救杨琦,结果,谈判不成,武力强攻,张秀被强盗砍死。混乱中,杨琦才得以逃出,无论如何狼狈,仍要打起精神赶路去赴任。赴任也是有期限的,到了时间没有到任也会遭严厉处罚。

古代官员异地赴任,不是一个人,少则三五个人,多则百人。这些人中有家眷、仆人、胥吏,如自己的秘书等等,毕竟自己人用着顺手。所以,这些人出行目标很大,容易被贼人盯上。贼人有时也分不清你是做生意的还是官员,反正一看,一大群人前呼后拥的,必定钱财不少,不劫你劫谁。清代《世宗宪皇帝砂批谕旨》记载,雍正三年(1725年)六月,有一个叫陆正的官员调任云南任衙门库官。陆正与家眷数人在经过河南裕州时,也就是现在河南南阳地区的方城县,某晚夜宿南关客栈,半夜正睡得香,十七八个贼人突然破门而入抢劫。不仅所有盘缠、细软等物品被洗劫一空,陆正自己还被砍伤。最后,陆正甚至抛弃了家眷,一人逃出,不顾儿女亲情,流血流汗不掉队,毅然继续赴云南上任。这精神,堪称大清最美干部了。就连云南布政使李卫都被感动了,给雍正写信反映此事。

穷书生辞官回家(千里去赴任有多凶险)(2)

(千里去赴任,车马准备是否妥当?)

更有极端的是,《醒世恒言》中也有描述,明代淮安卫指挥蔡武调任荆襄等地,任游击将军。堂堂一员武官,连家眷与侍卫等多人,竟然在半路被强盗所杀,全家都被灭口了。这官当的,光荣为国捐躯。

官员为何没有安保措施呢?不是没有,兴师动众恐怕劳民伤财,三五保镖遇到一伙强盗也无济于事。除非是级别特别高的官员,上边所说的范成大级别虽高,但名气差了点。宋哲宗时期,时任礼部尚书的苏轼调任定州知州兼河北西路安抚使。为了迎接这样一个明星官员,确保万无一失,定州当地派来近百人的军队来保驾护航。这种待遇恐怕也就苏轼能享受到,其他人想都不敢想。如此排场,御史非弹劾死你不可。

穷书生辞官回家(千里去赴任有多凶险)(3)

(影视剧中的劫匪)

正如我在另一篇文章中提到的,官场上一直有当官手册、指南等书籍指导官员上任的习惯。北宋李元弼就写了一本《作邑自箴》,在其中《登途须知》一节中特别提到,官员住宿时,包裹尽量要呈捆扎状态,以便在紧急情况随时可以逃出。早晨起床不要依赖鸡叫,天蒙蒙亮就要上路。甚至还提到,对待自己的佣人,也要留意,不可能当面训斥,以免佣人与他人勾结,谋财害命。

更有搞笑的是,宋代、清代竟然还有书籍教授官员在赴任时念经祈福。如《舟车唪经》、《文武百官赴任上官坛经》等书便告知,在每天清晨上路之时,要默念“阿弥陀佛”。“黎明开行时,端坐唪经,一心专颂弥陀,诸神默为呵护。消愆灭罪,化险为夷,受福真无量矣”。

——陈事美专栏“布衣看官”。布衣看官,积极发扬围观精神,以普通百姓视角围观古达吏治与反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