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发生大变革的时代,天下由治而乱,合而分,各国诸侯在争权夺利之间造成无数公子贵族被迫流亡。

仅《左传》一书关于政治流亡的记载就多达280人,其中大多数人因政局的混乱最终下场悲惨。

然而,在众多结局悲惨的流亡者中,晋国的公子重耳却成为其中少之又少的幸运儿。

骊姬之乱使重耳被迫流亡在外十九年,最后他不仅结束流亡生涯,还顺利登上晋国国君的宝座,使晋国成为声势浩大的春秋五霸之一。

重耳为何能安全回归?他在流亡过程中有什么过人之处?

一、重耳的流亡生涯

公元前697年,狐姬生下重儿,他的父亲是晋献公。

年纪尚小时重耳就喜欢结交贤人士子,十七岁时他身边已跟随着五位才能卓著的友人。

重耳在晋武公时就已长大成人,到晋武公去世后,重耳的父亲继承晋国君位,也就是晋献公,这时候重耳已经二十一岁了。

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原因(公子重耳为何走上流亡之路)(1)

晋献公宠爱骊姬,骊姬持宠生娇,野心勃勃,暗自策划希望自己的儿子成为下一任君主。

当时晋献公对她非常宠爱,难免会受到温语甜言的影响,骊姬派人到晋献公跟前劝他让申生、重耳及其他公子离开晋国国都。

那年夏天,晋献公听从了骊姬所派之人的谏言,让各位公子分守各地,公子重耳居住在蒲地。

除了骊姬的儿子奚齐、卓子外,晋国的其他公子都不在国都了。

晋献公十一年时,骊姬开始了她的迫害计划,第一个受害的是最能威胁到她地位的太子申生,申生在骊姬的逼迫下最终自缢而死。

申生死后,骊姬又开始馋毁晋献公的其他儿子,即夷吾和重耳。两人得到消息后为躲避灾祸开始了流亡生涯,重耳逃往蒲城。

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原因(公子重耳为何走上流亡之路)(2)

次年,得知两个儿子不辞而别的晋献公非常恼怒,认为他们有其他阴谋,这时候晋献公的病情已是不容乐观了。

晋献公派手下的人到蒲城讨伐重耳,重耳翻墙,逃往其母亲狐姬的故国翟国,当时与重耳一同逃往的是他年少时结交的好友及信任的臣子,狐偃、赵衰、颠颉、魏犨、胥臣等人。

到公元前651年,晋献公不堪疾病逝世,骊姬的儿子奚齐继承晋国君位,骊姬也成为晋国国母。

荀息受晋献公托孤辅佐奚齐,当时晋国太子申生的支持者里克等人趁机作乱,奚齐被杀,荀息又扶持卓子上位,结果卓子也被里克杀害,他们还将骊姬鞭笞至死。

以里克等人为首支持太子申生的朝臣派人前往翟国迎接重耳回国继位,重耳辞谢,于是里克改立夷吾。

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原因(公子重耳为何走上流亡之路)(3)

这些臣子立夷吾为君是有先决条件的,谁知夷吾上位后没有履行诺言,还将与里克相同阵营的丕郑父和七舆大夫杀死,晋人对夷吾的行为非常不认同,认为他没有信誉。

夷吾即晋惠公,继承君位后不得民心,他害怕这些人再去拥立重耳,派人追杀。重耳已在翟国居住十二年,得知消息后与跟从他的赵衰等人商议,

“我选择翟国只是因为距离晋国近,想要长久还是要前往大国,听过齐国的管仲等人刚刚去世,想必需要人辅佐。”

重耳一行人先来到卫国,但是卫国的君主看到他如此落魄就没有好好招待,他们继续向齐国出发,路上重耳实在饥饿时甚至向沿途村民讨吃的。

到达齐国后,齐桓公对重耳十分礼遇,还将同家族的少女嫁给重耳,重耳在齐国渡过了一段悠闲的时光。

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原因(公子重耳为何走上流亡之路)(4)

齐国的安逸时光让重耳逐渐忘记原本的大志,他甚至说死也要死在齐国,但重耳手下的赵衰、狐偃等人却不想在齐国荒废光阴,思虑返回晋国重掌大业。

有一次,他们在一起商议如何离开齐国,被重耳之妻齐姜的侍女听到,侍女告诉齐姜,齐姜与赵衰等人用计灌醉重耳,将他装车带离齐国。

毫不知情的重耳酒醒后大怒,在狐偃的劝说他继续前行。

一行人到曹国,曹共公对重耳十分无力,他们又到宋国,宋襄公以礼待之。宋国有个人和狐偃私下关系很好,就劝说他们离开宋国,宋国国小又弱,不能支持他们回到晋国。

于是他们到达郑国,郑文公没有好好招待,辗转到楚国,楚成王想设宴招待重耳,重耳惧怕大国威势,不敢接受。

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原因(公子重耳为何走上流亡之路)(5)

赵衰劝说重耳:“你流亡在外这么多年,小国轻视你,如今大国厚待是上天帮你兴起啊!”重耳按礼与楚成王相见,楚成王对他非常礼遇,重耳也很谦恭。

几个月后,在秦国作质子的晋国太子圉听说晋惠公病重,偷偷回到晋国,秦国大怒,听说重耳在楚国居住,就想让重耳来秦国。

秦国与晋国距离很近,楚成王就劝说重耳前往,于是重耳到达秦国,秦穆公将同宗的五个女儿嫁给他,亲自与其共享宴饮之乐。

宴会上,秦穆公说直到重耳回到晋国,赵衰与重耳拜谢秦穆公,将他比作“知时节”的好雨。后来在秦国和重耳追随者以及晋国大臣的协助下,重耳顺利登上君位,是为晋文公。

二、流亡前期策略——择邻而奔

骊姬之乱发生后,公子重耳前后流亡十九年,足迹几乎遍布诸侯国,从其流亡足迹和到达国家来看主要分为两种:邻国和强国。

首先是近邻,骊姬之乱刚刚发生时,追随重耳的狐偃提议重耳先选择临近的国家作为逃亡之地。当时翟国虽然常常与诸夏发生冲突,但其与晋国的关系非常微妙,翟国人常成为晋国内部斗争发生时各种势力拉拢的对象。

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原因(公子重耳为何走上流亡之路)(6)

狐偃认为选择翟国有几个好处:

一是走之易达,翟国与晋国离得很近,逃往翟国很快就能摆脱国内的追杀;

二是怨而可用,从晋武公开始,翟国就是晋国对外扩张侵略的对象,因此翟国人对晋国公室有很多怨恨,狐偃认为可以利用这些怨怼对付晋国公室;

三是易于观望,逃往翟国不仅可以观察晋国的政局变化,还能观望各诸侯国的局势,随时准备东山再起。

除此之外,重耳与翟国人之间还有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重耳的母亲狐姬就是翟国人,从情感关系上来说,翟国人更容易接受和保护重耳。

到达翟国后,重耳与赵衰分别娶翟国人为妻,更加深了与翟国的感情牵绊。

事实也证明,赵衰的建议可行性很高,重耳到翟国之后确实获得支持,他们在翟国安稳渡过十二年之久。

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原因(公子重耳为何走上流亡之路)(7)

在翟国期间,重耳又数次遭到追杀,狐偃等人都认为重耳不能在翟国居住太久,逃往翟国是无奈之举,长久呆在这里容易丧失斗志。

于是在属下及随从的不断催促下,重耳继续流亡,先后经过卫、郑、宋、曹等国家,皆以“择邻而奔”为原则。

卫、曹、郑三国不仅临近晋国,还是与重耳同姓的姬姓国家,实际上重耳逃往这几个国家是想寻求政治援助。

然而春秋战国时期,政局风云变幻,卫国、郑国早已今非昔比,自顾不暇,因此卫文公和郑文公都没有礼遇重耳。

在重耳蒙尘之际,宋襄公也曾踌躇满志,但宋国在当时虽表面喧嚣,内里也在走向衰弱了,因此重耳又离开宋国。

三、流亡前期策略——唯强是依

流亡开始时,重耳就设想过投奔齐、楚两个大国,但其身边的谋臣狐偃坚决反对。狐偃认为齐、楚两国诸侯的要求很多,如果在落魄时投奔,一定不能得到优待。

此外,前往齐、楚两国的道远路险,如果前往这两个国家很可能在路上就因为道路险阻而放弃。

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原因(公子重耳为何走上流亡之路)(8)

因此,在重耳流亡前期,狐偃力主择邻而奔,重耳在他的劝说下多辗转小国之间,这些国家虽然能帮助重耳摆脱暂时的困境,但却不能支持他实现复国理想。

因此,在流亡后期,重耳不得不选择大国作为投奔方向。一开始重耳选择的是齐国,齐国是当时的中原霸主,且齐晋两国有两室婚姻,较为亲密。

但天不遂人愿,齐国此时管仲不再,霸业已成衰颓之势,齐桓公似乎也不想插手晋国的内政。

齐桓公对重耳十分厚待,赐给他美人、车马等礼物,重耳在齐国渡过了一段时间。后来齐桓公去世,齐国内政紊乱,重耳在随从地劝说下离开齐国,前往楚国。

不过楚成王没有意愿帮助重耳,楚国甚至还有大臣建议除去重耳,楚成王认为加害重耳是违背天意。

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原因(公子重耳为何走上流亡之路)(9)

不久以后,由于在秦国作质子的太子圉从秦国逃脱,重耳有了前往秦国的机会,楚成王将重耳送到秦国。

公子重耳终于到达流亡的最后一站,秦国不仅具备与晋国相邻的地理优势,作为颇具实力的西部强国还能充当晋国的政治外援。

于是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取得君位,结束了骊姬之乱以后的混乱局面,秦国也以此为契机插手晋国内政,为自身向东扩张创造条件。

结语

纵观重耳的流亡历程,我们可以从中看出贯穿其流亡生涯的三个主题:委屈求生、请求外援、励志图强。

重耳流亡不仅是为了躲避政治内乱,更是通过这十九年的漂泊为自己寻求外援,积累势力,等时机成熟之时实现复国梦。

“择近而奔”和“唯强是依”的策略给重耳提供了极大的支持,也让他的流亡生涯圆满结束,开启了晋国的新时代。

参考文献:《左传》《史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