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刑警抓了嫌疑人后只有24小时的控制时间,口供拿下来了并有相佐的证据,就送我们炮局,如果口供拿不下来,再加上证据不足,就得放人”老卢说,他当年为别的处的弟兄们处理过既没口供又没证据的“江湖救急”的事儿,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江湖往事故事汇005?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江湖往事故事汇005(预审故事之五江湖救急)

江湖往事故事汇005

“通常刑警抓了嫌疑人后只有24小时的控制时间,口供拿下来了并有相佐的证据,就送我们炮局,如果口供拿不下来,再加上证据不足,就得放人。”老卢说,他当年为别的处的弟兄们处理过既没口供又没证据的“江湖救急”的事儿。

老卢认识一个姓梁的刑警,梁警官在市局二处管涉外案件的部门。一天,住丽都饭店的一位“老外”发现自己放在房间里的一个三头的飞利浦电动刮胡刀不见了。公安局接到报案后,考虑到涉外因素,况且这刮胡刀在当年也算是个值钱的物件儿了,便由梁警官所在的科来办理。

梁警官他们到丽都饭店着手摸排嫌疑人,最后排查到一名男服务员身上。但侦查员使出浑身解数问了一天,这名服务员死活不承认。

眼见24小时的拘传时间越来越近,侦查人员急得团团转。梁警官急中生智,一拍脑门:“有了!开全体员工大会!”然后梁警官走上台,铿锵有力地讲话:“这是一起严重的涉外案件,对国家造成了很坏的国际影响……你们知道这是谁干的吗?”他停顿了一下,“现在,把犯人给我带上来!”

那名服务员就被当场戴上了手铐。“押下去!”梁警官一声令下,服务员便被两名民警摁着脑袋押了下去。

可这位被带下去的服务员并没被这个阵势给吓着,无论你怎么问,他还是不交代。眼见24小时就要到了,梁警官也快被逼得走投无路了……

实在没辙,他只好把人送到炮局先“寄存”一下,向“名提”老卢求救。

老卢当时正在预审室里问人!一看梁警官推开门探头探脑,老卢顿时就不耐烦:“出去出去!”

预审员在问案子时最忌讳的就是被外界干扰,不仅预审员讯问的连贯性被打断,而且好不容易让犯罪嫌疑人集中起来的精力一下就被打乱了。可想而知,此时出现干扰是多么令人恼火!

等老卢问完案子之后,梁警官迫不及待冲进预审室说:“哥,我把一个案子给弄砸了,收不了场了,你必须得帮帮我。”

“什么案子?讲讲。”老卢说。

梁警官如实地讲了一遍。

“这种案子,你找我们炮局专门审贼的预审室帮你一下不就完了吗,这点小事还要动用我干吗?”老卢没把这样的案子放在眼里。

“哥,你可千万得帮兄弟一把。这人是让我在众目睽睽之下戴着手铐从单位给拉走的。24小时一到,这小子如果还是不撂,我们就得放人,到那时……哥,你说我这张脸往哪儿搁呀!”这时的梁警官都快哭了。

老卢听了又气又好笑。得,为了公安局的名誉还得“江湖救急”啊!

“做家访了没有?”老卢问。

“没有。做家访干吗?”梁警官问。

“你们真是一群吃货!走,快!”老卢说。

“没问题,哥,我这儿有三轮,这就带你去。”

梁警官开着三轮摩托载着老卢一溜烟出了炮局,没多会儿就到了嫌疑人家里。

嫌疑人的父母都在家。老卢主动向他们表明了身份。“您有没有见过您儿子用过一个电动刮胡刀,是带有三个头的那种?”老卢问。

“这我哪儿知道啊!”嫌疑人的父亲说。

“麻烦您再想想。您儿子单位有一个外国人的刮胡刀放在房间里丢了,可能是您儿子拿了,因为他曾经打扫过那间屋子。如果是他给拿回家了,咱们赶紧的给人家还回去,造成国际影响可就不好了。”老卢非常客气地讲出了这件事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要不你们俩进他屋瞧瞧?”老两口一听这事挺严重,巴不得警察进屋里赶快找一找。

“不了,我们只是向二老来了解一下情况。您老人家自己进去瞧瞧,如果有呢,就拿给我们看看,没有就拉倒了。”老卢说。

其实,按着老卢的想法,他当时就恨不得进屋动手翻了,但不能,没有搜查证。

没一会儿工夫,老大爷从屋里出来,手里拿了一样东西,问:“是不是这玩意儿?”

老卢也没见过这三个头的电动刮胡刀呀!接过来仔细瞧了瞧,像是个刮胡刀,一摁开关,刺啦刺啦叫,还有电呢!

“您儿子买过这东西吗?”

“这电动玩意儿一看就是挺贵的,我儿子肯定没买过。如果是那个外国人丢的,你们就拿走吧!”

“那好,这东西我们先拿走,但我给您留一张条子,等和您儿子核实完后,如果是他的,我们再把这东西给您送回来。”

老卢拿出一张笔录纸,在纸上写了时间、地点、都有什么人在场、嫌疑人的父亲在哪间屋子、在什么地方、亲自找到了一个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东西主动交给谁了的这么一个收条。一式两份在场人员全都签了字,老卢和老人各持一份,然后老卢拿着东西就走。

聪明的预审员就跟下棋高手一样,他要比常人多看出几步棋,知道怎么走才能赢。进了人家门不动手只动嘴,达到目的了却不违法违规。各留下一份收条,其实也就是留下了给犯罪嫌疑人今后定罪的证据。

知道老卢离开这家后去哪儿吗?他没有因为证据到手了就回炮局,而是直奔丽都饭店找失主辨认去了,他要把证据进一步做实。

“老外”一眼就认出了那把电动刮胡刀。

老卢还不放心,要求“老外”提供这个刮胡刀是自己的证明。

“老外”很快找出一个盒子,上边还印着刮胡刀的图片呢,一模一样!

“这样吧,为了查清案件,您这个刮胡刀得借我们用一下。”老卢对“老外”说,并做了一个丢失物品辨认记录。这个记录老卢依然要拿它作为给犯罪嫌疑人定罪的旁证。

在回炮局的路上,老卢和梁警官约好:案子是你的,按程序现在还轮不到我问他,你可以借我的预审室用用,但你问的时候不准提已经拿到了刮胡刀,到时候我自有办法。

梁警官看到案子都办到了这个分上了,高兴得满口应允。

他们一回到预审室。梁警官就开始拍桌子:“说!你还跟我装蒜是不是?你到底说不说?不说照死了判你!”这梁警官在讯问上还真差点儿意思,就只知道在那里瞎诈唬,除了说些斗气儿的话,别的还真不会说。

“东西不是我偷的,你们爱怎么处就怎么处吧!”服务员梗着脖子说。他铁嘴钢牙,把小梁警官差不多气炸了!

老卢一看,你小子嘴硬不是吗,行。他也不说话,不紧不慢地拉开审讯桌的抽屉,在抽屉里悄悄地打开刮胡刀的开关。

“刺啦”一声,在僵持下的预审室里显得格外刺耳。

嫌疑人浑身一激灵,猛然抬起头来紧盯着老卢那张预审台。

老卢依然一句话也不说,慢条斯理地从抽屉里拿出那把电动刮胡刀,看也不看他就假模假式地刮起自己的胡子来了。

“我说,我说……”嫌疑人这下彻底崩溃了,原原本本地交代了偷拿顾客刮胡刀的经过……

故事讲完了,我问老卢:“您当初为什么想起来要到嫌疑人家里看看呢?”

“家访是我们炮局预审的一个传统,”老卢说,到嫌疑人家里看看,可以了解很多正面了解不到的信息,也可能找到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证据。家访这个不起眼的事儿,有时就能起到“小药儿治大病”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