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网讯 水塔山上有一个“一炮成功”,相信很多乌鲁木齐市民都比较清楚,景区介绍、展示牌和指路牌上都写着“一炮成功”的字样。然而,在炮台和石碑上写的却是“一砲成功”,这让乌鲁木齐的市民有些胡涂了,究竟哪个字是对的?是不是应该统一用字?

到底是“一炮成功”还是“一砲成功”?乌鲁木齐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有关人员解释说,“炮”和“砲”两个字在含义上是通用的,正确用法应该是“一炮成功”,石碑上写的老字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也是一种时代的见证。

东北山炮有多厉害(乌鲁木齐水塔山上的)(1)

景区内炮台楼梯右侧石头上刻着“一砲成功”

“炮”还是“砲”市民看法不一

11月25日11时,记者来到水磨沟区“一炮成功”景区内,不少晨练的居民在绕着中间的圆形广场散步。记者发现,除炮台上和石碑上写着“一砲成功”外,一路走来指示牌上都写着“一炮成功”,而附近的车站名也是“一炮成功”。

记者随机询问了正在散步的市民。

“应该是开炮的炮。”

“不对,石头垒起来的炮,应该是石字旁的砲。”

几位市民说法不一。

家住附近的孔香花告诉记者,她在附近住了十几年,在记忆里炮台上的字一直没变过,但到底是“砲”还是“炮”她以前还真没有在意过。记者又采访了几位市民,他们基本上都表示不清楚到底应该是哪个字。

东北山炮有多厉害(乌鲁木齐水塔山上的)(2)

公交站牌上写着“一炮成功”

相关人员:应当是“一炮成功”

记者来到水磨沟风景区水塔山公园治安管理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因为之前常有市民问起这个事,他也回去查了相关资料。“当年左宗棠的军队架起火炮只向敌人开了一炮,敌军就投降了,所以都说那场战役‘一炮成功’。至于为什么写成了‘砲’字,我也不清楚,但‘砲’与‘炮’同音同意,也许是从发明了火药开始,‘砲’就成了‘炮’。”

随后,记者又电话联系了乌鲁木齐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规范书写应该是火字旁的“炮”,但该炮台自建成起就用的石字旁的“砲”,两个字在含义上是通用的。“砲”是老字,象棋上沿用的就是“砲”,“该地正确的名称是‘一炮成功’,但石碑上写的老字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也是一种时代的见证”。

东北山炮有多厉害(乌鲁木齐水塔山上的)(3)

石碑上写着“一砲成功”

一炮成功与左宗棠

史料记载,19世纪中期中亚浩罕国将领阿古柏率军侵入新疆,血腥统治新疆达12年之久。1876年8月,左宗棠率领清军6万余人,开始收复西域疆土的反侵略战。

1876年8月,清军打到了米泉古牧地,12日-17日清军在此与阿古柏匪军激烈交战,经过6天的战斗,共歼灭匪军6000余人,并将侵略者追逼至迪化(今乌鲁木齐)城内。18日,清军在六道湾的山梁上架起了大炮,向迪化城开了一炮,吓得匪军魂飞魄散、溃不成兵。然后清军迅速登城,再歼5000余匪军,胜利光复了乌鲁木齐。之后,清军乘胜追击,收复了被占领的全部领土。为纪念这场战役的胜利,乌鲁木齐人民在其架炮的地方建起了炮台,命名为“一炮成功”,而这座山梁也随之成为“一炮成功”。

原炮台历经百年沧桑,炮垒坍塌,已不复存在。2001年,水磨沟区委、区政府出资480多万元,在原址以东水塔山上重建了“一炮成功”古炮台。

□新闻链接:一炮成功“前世”

“一炮成功”景点在乌市六道湾山坡上的水塔山公园里,但这并不是“一炮成功”的原址。以前的“一炮成功” 在现在的红山东路北山坡附近“一炮成功”小区内,那是一座圆形碉堡式的古建筑,土木结构,底部直径12米,高8.5米,门楣镶嵌有一块石雕,上书楷体“一炮成功”4 个字。经百年风雨侵袭,这座建筑在上世纪50年代末就已经坍塌了。

2001年在水塔山公园又重建了左宗棠雕像和“一炮成功”景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