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80年,司马炎灭吴,一统天下。

历史真实的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1)

西晋

为了表示天下大安,司马炎实行了两项对西晋影响至巨的政策。

1、罢州郡武备。废除州郡领兵,是鉴于汉末的州牧制度,防止地方割据。

2、恢复分封制度。司马炎为了监督异姓功臣和吴蜀的门阀势力,大封宗室为王,且诸侯王可以领军。

这两项制度实行后,在地方只有封国有军队,而州郡则没有。州郡由皇帝控制,封国属于诸王,如果诸王造反,皇帝控制的州郡没有军队,只有用另一个封国的军队镇压。因此,诸封王一旦造反,皇帝便无法控制。

而司马炎死后的选嗣不当,给造反者提供了机会。

司马炎之子晋惠帝司马衷为人痴呆,他的皇后贾南风是开国元老贾充之女,貌丑而凶狠,怀有政治野心,并且手段毒辣。

贾南风

司马衷即位后,杨骏辅政。杨骏乃太后杨芷之父,但杨太后并非司马衷生母。贾南风为阻杨骏独揽政权,秘密派人与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联络,要他们带兵进京,讨伐杨骏。

于是“八王之乱”的第一阶段——外戚贾氏和外戚杨氏之争开始了。

公元291年,贾南风让晋惠帝下诏书,宣称杨骏谋反,命楚王司马玮领军勤王,司马玮火烧杨骏府第,斩杀杨骏。

杨骏死后,汝南王司马亮与元老卫瓘辅政。

然而贾南风对未能独揽大权极为不满。同年六月,她又以晋惠帝名义下密诏使楚王司马玮斩杀汝南王司马亮与卫瓘。

司马亮死后第二天,贾南风以司马玮矫诏杀死司马亮的罪名,处死司马玮。

此后,贾南风独揽大权。

本来乱局可以到此为止,但贾南风掌权八年,始终没有儿子,当时的太子司马遹又与贾南风不和。

于是“八王之乱”的第二阶段——宗室之争,又开始了。

我们简单梳理一下这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乱局

历史真实的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2)

八王之乱

1、贾南风杀太子于金墉城

2、赵王司马伦伪造晋惠帝的诏书,以杀太子的罪名收捕贾南风,随后以金屑酒赐死贾南风。

3、公元301年正月,赵王司马伦废惠帝自立为帝,将晋惠帝被软禁于金墉城。

4、许昌的齐王司马冏,联合关中的河间王司马颙、邺城的成都王司马颖乘机起兵讨伐司马伦。司马伦战败,被赐金屑酒而死.

5、公元301年四月,司马冏迎司马衷复位,司马冏担任大司马一职,主理朝政。但司马冏沉迷女色,政事荒废,又给了其他有野心争权的藩王造反的借口。

6、公元302年,河间王司马颙上表陈述司马冏的罪状,兴兵造反,并声称当时驻军在洛阳的长沙王司马乂为内应。司马冏得知消息后,派遣其将董艾攻袭司马乂。司马乂以奉天子的名义反击司马冏。司马冏战败被杀,长沙王司马乂独揽大权。

7、河间王司马颙见朝政被司马乂独揽,心怀不满。公元303年,司马颙与成都王司马颖20多万大军起兵讨伐洛阳。双方交战数月,势均力敌。

公元304年初,在朝廷内任职司空的东海王司马越乘司马乂军疲惫,在夜里捕获司马乂,将其交给了河间王司马顒,司马乂被火烤而死

8、司马乂死后,成都王司马颖官拜丞相,河间王司马颙官升太宰,东海王司马越为尚书令。随后司马颙上表认为司马颖应该成为皇位继承人,废除皇太子司马覃,以司马颖为皇太弟,丞相位置不变。

9、东海王司马越对成都王司马颖的专政不满,率军讨伐司马颖。司马颖在荡阴击败司马越,并俘虏了晋惠帝。

司马越败后,其亲弟并州刺史司马腾,杀死司马颖所置的幽州刺史和演。于是司马颖出兵讨伐司马腾。司马腾联合异族乌丸、羯朱等势力共同攻击司马颖,司马颖战败,异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历史真实的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3)

内迁的各族

10、河间王司马颙废除司马颖的皇太弟之位,公元305年,司马颙又挟持晋惠帝,发诏罢免司马越。

司马越起兵反,范阳王司马虓以八百骑兵助司马越,司马颙战败。随后司马越军和军队中的鲜卑部队进入长安,杀2万余人

11、公元306年,司马越率领诸侯及鲜卑将领护送晋惠帝回到洛阳。晋惠帝下诏升司马越为太傅录尚书,范阳王司马虓也被封为司空。

之后,晋惠帝下令搜捕司马颖。司马颖逃亡过程中被太守冯嵩所抓获,并送到邺城交范阳王司马虓处置,司马虓将司马颖父子囚禁。一个多月后,司空、范阳王司马虓暴毙。司马虓的长史刘舆矫晋惠帝诏书赐死司马颖。

12、公元307年,晋惠帝司马衷崩,司马炽继位,是为晋怀帝。晋怀帝即位后以司马颙为司徒,让其回朝。司马颙不疑有他,乘车上路,途中被南阳王司马模所杀。

13、河间王司马颙死后,东海王司马越辅政,掌握了朝廷大权。至此,东海王司马越在八王之乱中成为了最终的胜利者。

由于州郡没有军队,朝廷无法节制藩王,“八王之乱”完全成了一场王室内部的大屠杀。

八王之乱结束了,但更大的战乱却来了。

四年后,公元311年,在平城歼灭十万晋军,又杀太尉王衍及诸王公。随后匈奴攻入京师洛阳,俘获怀帝,杀王公士民三万余人。史称“永嘉之乱”。

历史真实的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4)

衣冠南渡

永嘉之乱后,五胡乱华,晋室南迁,定都建康,建立东晋,史称衣冠南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