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包括成都、重庆、贵州等多地震感都非常强烈。截至目前,已造成66人遇难。

据悉,此次泸定地震震中位于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的磨西断裂附近,是一条活动强烈的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带,该区域历史上的地震活动就很强烈。

地震对于成都的影响(神鸟聚焦成都)(1)

而鲜水河断裂也在著名的Y字形断裂带上,这是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断裂带,全长400千米左右。它是人类已知晓的活动断层,从西北起自四川甘孜、炉霍、道孚、八美、塔公、折多山、康定,再到磨西镇(就是这次地震的地方)直至石棉。与石棉与龙门山断裂带、安宁河断裂带构成Y型相交。广义来说,鲜水河断裂带可以一直延伸到青海玉树,构成大断裂带的一部分。

地震对于成都的影响(神鸟聚焦成都)(2)

据成都理工大学地灾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强震地质灾害研究团队教授范宣梅介绍,相关研究表明,在2008年汶川8.0级地震以及2013年芦山7.0级大地震后,鲜水河断裂附近库仑应力明显增加,断裂带走滑速率存在自北西向南东递增现象,因此具备诱发大地震的可能性。

历史上,鲜水河断裂带也是四川境内7级以上地震活动最频繁的断裂带,自1700年至今的320多年间,共发生过8次7级及以上地震,平均约40年就发生一次。例如,空间距离最近的为1786年6月1日四川康定-泸定7.75级地震,时间最近的为1973年2月6日四川炉霍7.9级地震。此外,根据中国地震台网统计,近5年来,此次地震震中周边200公里内发生3级以上地震共79次,而最大地震就是本次地震。

地震对于成都的影响(神鸟聚焦成都)(3)

四川省近五年地震情况示意图

“从2001年以后,地震趋势在增加。” 四川省地震局研究员周荣军表示,四川是中国遭受地震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这是由于四川位于中国大陆西部青藏高原的东南缘,地形复杂多样,地质构造复杂,而且境内分布近百条各种规模的断层,其中约1/3属于活动断层。从2001年昆仑山8.1级大地震开始,著名的巴颜喀拉地块内部地震不断,地震上升趋势明显,包括2008年汶川8.0级特大地震、2013年雅安芦山7.0级地震、2017年九寨沟7.0级地震等。

而据中国地震台网目录显示,在过去的五年中,四川共发生三级以上地震455次,其中3.0到3.9级374次,4.0到4.9级61次,5.0到5.9级15次,6.0级到6.9级5次,7.0级以上0次,最大的地震就是是泸定县6.8级地震。

地震对于成都的影响(神鸟聚焦成都)(4)

此次地震也是今年以来四川省境内第3次6级或者6级以上的地震。据中国地震局测定,今年6月1日17时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6.1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7千米。6月10日1时28分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市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3千米。

今年雅安市芦山县发生地震时成都就有强烈震感,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2008年的汶川8.0级地震,这是有历史记载以来,距成都最近的一次7级以上大地震,此次地震的微观震中(初始破裂点)距成都市主城区仅70余千米。

地震对于成都的影响(神鸟聚焦成都)(5)

此外,历史上距成都比较近的7级以上地震主要有1786年康定泸定间7.75级地震(距成都约210千米)、1933年茂县叠溪7.5级地震(距成都约150千米)和1976年松潘平武间的2次7.2级地震(距成都分别约220千米和210千米)。

叠溪大地震则是成都历史上伤亡最为严重的一次地震。据1933年8月出版的《世界日报》报道,民国二十二年8月(1933年)午后两点,地震从东南而来,大约持续了2分钟之久,时人觉得晕眩不已,房屋振动,瓦片乱坠,围墙倒塌,路人躲避不及,伤者近百人。事后人们才知道,当天叠溪发生7.5级大地震波及到了成都。

但同时可以看到,成都从未有过地震直接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的报道记载。

汶川大地震时,北川以及汶川很多地方破坏惨重,北京上海等地震感强烈,而距离震中只有70千米的成都,为何能够在数次地震中挺立无恙?

地震对于成都的影响(神鸟聚焦成都)(6)

四川省地震局研究员周荣军对成都在汶川地震中未遭受严重灾害时曾介绍,在六千多万年前,印度板块和欧亚大陆发生碰撞,青藏高原不断隆升,块体在向东滑动的过程中,在龙门山表现为一种挤压。而成都平原,处于远离断裂带的块体内部,“虽然处于龙门构造带的影响区范围内,但构造变形远远低于龙门山。”

龙门山以东的四川盆地和以西的阿坝甘孜地区完全不一样。四川盆地的基岩中花岗岩的比例更大,通常地质结构上完整性比较好的构造单元叫做地台,从成都到贵州,到长江中游、下游的地带,有一个地壳结构非常稳固的地区,地质上叫做扬子地台,这块地台的稳定性至少应是已经保持了6亿年。

地震对于成都的影响(神鸟聚焦成都)(7)

而与地台性质相反情况的叫造山带,高原山脉都是出现在这些地区,从龙门山往西面就是阿坝、甘孜州,它们是山地和高原。而龙门山山体下面的岩石主要构成是一片一片的片岩、板岩或是千枚岩等,这些岩石比较软弱,除此之外,里面还有很多小的断裂。因此整个岩层都比较软弱,在受力的情况下容易变形。

四川省地震局研究员周荣军说:“如果我们拿一个软泥巴来比拟地壳做实验,两边用力挤,软的泥巴就易变形,表现出往上和往下挤出,向上挤出的部分就形成了一个山脉。另外拿一个硬块来比拟地壳做实验,两边用力挤,就没有什么变化。后者就属于成都平原和四川盆地的情况。“

成都地表以下有非常坚硬的基岩,稳定不易破碎。在基岩之上由于冲积平原形成的杂填土、沙卵石都比较“松软”,其间有很多小的缝隙,因此对地震波具有较强的消耗能力,可以很好地保护其承载的建筑。尽管成都西边断层很多,但是地壳运动的能量往往在断层上释放,而坚硬的岩石的抗震作用和泥土的缓冲作用,可以显著的减小地震的破坏。所以成都虽然紧邻地震多发带,但历史上没有地震破坏的记录。而且由于四川省断裂带的分布情况,几次大震通常向西南方向衰减较快,能量也成倍衰减,也是成都平安的原因。四川省地震局原局长韩渭宾说:“成都与几条地震带的位置是成垂直方向的,而这个方向的地震波是消减的最为快的。所以,周边就是再有大地震成都也是安全的。"

地震对于成都的影响(神鸟聚焦成都)(8)

事实上有历史记载以来在成都平原还从来没有发生过6级或6级以上的地震。因此,成都不会发生大的地震,只会受到其它地方地震波的影响。

地震是瞬间发生的事情,而孕育地震的过程却是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目前,科学界还没有对地震活动的周期性、地震活动前兆特性有权威说法,地震预报是全世界的科学难题。

为此,四川省为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已从2018年起,历时5年完成了全省活动断层普查项目,共新发现四川10余条活动断层,并编制了四川省活动断层构造图,包括对鲜水河断裂带开展了探查。今后四川省的国土空间规划利用、城乡规划建设、重大工程项目选址都会将地震安全性评价等纳入参考。

参考:

《成理地灾国重实验室:泸定6.8级地震诱发大范围地质灾害概率高》

《四川泸定地震已致多人遇难,“大旱后必有大震”可信吗》

《四川泸定发生6.8级地震,为震中周边200公里内近5年来最大地震》

《成都地震设防标准将提高》

《成都主城区为什么躲过了汶川大地震?龙门山构造带地质状况分析》

《汶川大地震与成都地区的地震安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