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年前的8月,天津市京剧团正式成立,挑大粱者:老生为杨宝森、周啸天,后杨先生因病返京,由杨门传人程正泰独挡一面;里子老生有著名演员哈宝山、曹世嘉及苏世明、张文轩等;武生有厉慧良、张世麟挑大梁;旦角由梅派丁至云领衔;净有金少臣、朱玉良、宋呜嘨等;小生王世霞、季砚农、季尚春等;武旦有冀韵兰;架子花有邓金昆、张韵嘨等;丑角儿为詹世辅、包式先、李少广、赵春亮等,四梁四柱个个坚挺。乐队有杭子和,周子厚,杨宝忠等一批著名的艺术家。剧目繁花似锦艳丽多姿,舞台上呈现出一派繁荣盛况。

杨宝森全部唱腔 66年前杨宝森厉慧良(1)

首席琴师杨宝忠先生

庆祝建团演出,连续三天演出三场戏,每场四出戏。杨宝森、厉慧良、丁至云三位头牌在三天的戏中是轮流开场、压轴与大轴;二轴则由二牌演员来演,看得出戏码是精心策划安排的。

头一天开场是杨宝森先生的《击鼓骂曹》,刘砚亭的曹操,杨宝忠操琴;二出是赵慧秋、金少臣、程正泰的《二进宫》;压轴是丁至云的《贵妃醉酒》;大轴是厉慧良的《挑滑车》,还是从李荣威的《牛皋下书》起。特别要提到的是金光得照、银光普照这两个小角色是由王宝春、李少楼二位来的,可以说全堂的演员都玩命了!据老先生回忆,王宝春翻了五个虎跳前扑,李少楼从上场门开始的串“撅腰子”差点砸到舞台角灯的防护罩上!

杨宝森全部唱腔 66年前杨宝森厉慧良(2)

那时的票价前排一元二角钱,戏迷都是晚九点钟到中国大戏院门前排队,一直排到拐弯的邮局门前。到第二天早上九点才开始卖票,当票买到后就是两个字——兴奋!还要提到的是天津剧场开演的时间是晚七点半,由于那三天戏码大,决定提前十五分钟,七点十五开演。记得那天戏演到中间休息的时候,剧场门前还有等着买票的观众,那天散场是晚十一点五十。

杨宝森全部唱腔 66年前杨宝森厉慧良(3)

第二天三位主演的顺序变了,由丁至云唱大轴,厉慧良开场,杨宝森唱压轴。戏码是这么安排的:开场戏厉慧良的《钟馗嫁妹》五个小鬼分别由杨麟玉、杨来春、王宝来等饰演;二出是冀韵兰、张鸣禄的《摇钱树》(他们在当时的天津市京剧团算是二牌,但在其他剧团也都是挂头牌的角儿);三出是压轴戏,杨宝森主演的《洪洋洞》,仍由杨宝忠操琴;大轴戏是丁至云主演的《玉堂春》,起解、会审、监会、团圆。这天的戏也是足足演了四个半小时,观众散场后仍大呼过瘾!

杨宝森全部唱腔 66年前杨宝森厉慧良(4)

第三天该杨宝森唱大轴了,丁至云开场,厉慧良压轴。戏码是:丁至云的《宇宙锋》;二出是谢虹雯(那时是杨宝森的夫人)和于素莲(张鸣禄夫人)的《樊江关》(又名《姑嫂英雄》);三出是厉慧良的《闹天宫》;大轴由杨宝森主演的《失、空、斩》,特别要提到的是有活马谡之称的侯喜瑞先生来饰演马谡,金少臣的司马懿。

杨宝森全部唱腔 66年前杨宝森厉慧良(5)

杨腔苍老迺劲娓婉动听,如天籁妙音,又似一坛陈封老酒,醇厚溢香回味无穷,场面上有圣手杨宝忠、周子厚,众星捧月光彩绚烂,那时天津观众如痴如醉,狂热地追逐着大饱眼福。

杨宝森全部唱腔 66年前杨宝森厉慧良(6)

当时市团的武戏由于人才济济阵容雄厚,戏码很硬。除了像厉慧良、张世麟顶极大武生担纲外,还有李少楼、杨连玉、周铁豪等武生,他们不但为“下串”,配合厉、张演出外,还能自挑演出,每位都身手不凡。李少楼的武功边式漂亮,短打戏亦佳,周铁豪勇猛有冲劲,他长靠《挑滑车》、短打《闹龙宫》非常火爆。武丑刘少泉,为叶盛章先生高足,身轻如燕,动作敏捷,干净利落,在《铡判官》中饰流利鬼,红极一时,至今难忘。

市团的丑角儿国内知名度高,还经常举办丑角大会,这在国内是罕见的。像李少广的 《荷珠配》目前已经绝迹舞台。其他还有像著名的方巾丑包式先,他来自上海,,他的蒋干亦规亦矩,他的《连升店》完全是萧老的路子。詹世辅坐科“富连成”早享有盛名,他与杨荣环合作的《昭君出塞》之王龙,身段漂亮,基功扎实,非凡的表演技巧,非他人可比。他的婆子戏更佳,如《普球山》中的金头蜈蚣窦氏、《拾玉镯》的刘媒婆等婆子都有出彩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