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如果您满意于下面的图文,请让更多的人关注“鹭客社”

揭秘客家巫术真相(论福建的巫术系统)(1)

论福建的巫术系统:民间信仰与厌胜文化

在福建各地的乡间采风时,民间信仰与厌胜文化是两个非常值得关注的观察角度。然而,两者之间并不是孤立的,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总体上,可以说同属于一个整体的古老的巫术系统。

这个整体的古老的巫术系统,其逻辑的起点是万物有灵。万物有灵,又称泛灵论,是人类社会前宗教时代普遍存在的信仰方式。从这点看,福建的传统民间社会,一直都处于一种较为原始的巫术氛围中。——这与我在采风时观察到的大量古闽文化遗存是形成呼应的。

福建的宗教信仰极为发达。如宁德支提山,为道教三十六洞天之第一洞天,同时也是佛教的天冠菩萨道场。如泉州古时被尊称为“泉南佛国“、“世界宗教博物馆”,除了佛教、道教、儒教,还有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摩尼教与印度教。有意思的是,与宗教信仰一样,福建的民间信仰与厌胜文化同样极为发达,可说是“头顶三尺有神”。福建人其实是生活在一个众灵佑护的超自然的天人合一的乡土环境中,他们的内心是充实、温暖、安详的,正如日本著名动画师宫崎骏的动画作品中所展现的奇幻世界。

福建的民间信仰规模之大,举世罕见。其种类数量,估计压根就没有人全面调查过,因为很多民间信仰的神灵神秘莫测很难了解它的来龙去脉。庙宇的数量相对好统计一点,较为官方的数据是十平方以上两万多座。然而,早在1996年,福建社会科学院一位学者就曾指出,“福建全省约有50000~60000座宫庙。以人口而计,全省3000万人,平均每500~600人中拥有一座大中型民间信仰宫庙“。福建的民间信仰主要有水神、医神、僧神、道神、图腾崇拜、祖灵崇拜、阴神等。其中,水神居于较为核心的地位,主要有玄天上帝、妈祖、水仙(大禹、屈原、项羽、伍子胥、李白)、海龙王等;医神(包括瘟神)有保生大帝、临水夫人、各府王爷(如池王爷)等;僧神有定光古佛、清水祖师公、三坪祖师公、三代祖师公等;道神有关帝、三官大帝、临水夫人、张圣君、萧圣君、刘圣君、连圣君等;图腾崇拜有蛇崇拜、猴崇拜(后演化为齐天大圣崇拜)、虎崇拜、犬崇拜、猫头座崇拜等;祖灵崇拜有开闽王、开漳圣王(包括整个开漳将士集团);阴神主要有大众爷、有应公等。

福建的厌胜物也是数不胜数,多设置于民居巷道之中,寻常可见,却显得神秘莫测。装饰于宅院者,遍布宅院的各个角落,如屋顶、门楣、窗楣、窗户、中梁、大门、地下、山墙、门楼、照壁、门格子等。屋顶上的主要有瓦将军(武将骑狮像)、风狮爷、风鸡、楼尾瓮、戒火(仙人掌)、刺球、虎皮兰、宝塔(小)、烘炉、葫芦造型、石敢当、鬼瓦、四面狮等;门楣上的主要有八卦、姜太公在此(不少有附姜太公骑兽像)、元亨利(四个字)、鸿禧(两个字)、天官赐福(四个字)、罗盘(罗经)、吞口剑狮、剑虎、五帝钱、毛笔、尺子、剪刀、鲎壳、柳枝、扇子、桃木剑、米筛、牛担、渔网、龟壳、松柏枝;墙上的主要有吞口、剑狮、阿弥陀佛(四个字)、小蓑衣;大门的主要是门神秦琼尉迟恭、郁垒神荼(没有画像的直接写上姓名)、八卦、鳌鱼;中梁的一般是八卦;门口的门隔子、照壁,门隔子、照壁上往往也有辟邪的图案与文字,如门隔子上写着”格外春风“,照壁上画着红太阳或写着”对面春风“等。也有街巷中的,如石敢当、石狮公、风狮爷、石虎。桥头的石将军。山头水尾的“玛尼堆”、风水。这些密集多样、功能各异的厌胜物,布下驱邪镇煞的天罗地网,给广大的居民带来了心理上的安全感。

我在《鹭客社》向读者不断地不厌其烦地展现我所发现的传统闽南乡土世界的这种奇幻美好的一面。这是一种极为珍贵的战略性文化遗产,其实质就是闽南古老的巫术系统。大哲学家李泽厚先生生前便曾指出巫术系统是中国独特传统的核心根源。正如宫崎骏用日本的巫术系统创作出风靡全球的杰出动画作品,中国也有人创作出类似《大鱼海棠》这样的佳作,希望有更多的中国艺术家能介入这种战略性文化遗产的创意运用。

关于巫术,一直有黑巫术与白巫术的说法。闽南的巫术系统内部同样也有黑巫术与白巫术,如闽南的厌胜术便有一个从黑巫术到白巫术的过程,或者黑巫术与白巫术并存的现象。譬如《鲁班经》里的一些黑巫术的内容,在闽南的民间似乎已经成为公开的常见的厌胜术。

福建的巫术系统主要有如下四大特点:

一是融合互补的特点。在福建,无论是宗教、民间信仰、还是厌胜文化,其内部是融合互补的,并没有截然的区隔。正因如此,我们可以观察到大量不同宗教之间,不同民间信仰之间,宗教与民间信仰之间合庙并殿的现象。可以观察到民间信仰与压胜文化之间,彼此的兼容,如小庙门口的石狮公。可以观察到宗教、民间信仰的元素融入厌胜物的现象,如佛教的“偈语”、佛塔的构件被当成厌胜物。

二是互相转化的特点。在福建,可以观察到民间信仰宗教化,宗教民间信仰化的现象。正如前述福建巫术系统其逻辑起点是万物有灵。故福建民间信仰的人格神可以来自任何宗教、任何意识形态、任何人、甚至是亡魂、星宿;福建厌胜文化的厌胜物可以来自任何动物、任何植物、任何物品、甚至是意识流的符号。同样一个“石狮公”,放在庙里是民间信仰,放在户外可能就是厌胜物。同样一尊“孔子”,放在大型孔庙里是儒教,放在小小庙宇里就是民间信仰。

三是法力加持的特点。不同的厌胜物可以组合,形成法力上的加持。如石敢当上雕刻佛教的佛塔,这便是厌胜物与宗教在法力上进行加持。如八卦剑狮上八卦、七星剑、狮面的组合,这便是道教、佛教、风水术上进行法力的加持。等等。

四是巫觋作业的特点。每种宗教,都有“教士”的存在,这“教士”,大抵是源自古老的巫觋。福建的道教,也许是受到原生的巫术系统的影响,充满巫教的气息,如闾山教。闾山教的法师与其说是道士,不如说是巫觋。作为原生的巫术系统本身,福建的民间信仰与厌胜文化背后则共同活跃着巫觋的身影。

以上是本人对于福建文化区的巫术系统理出的一点大致思路,用来整合民间信仰与厌胜文化,欢迎批评指正。

揭秘客家巫术真相(论福建的巫术系统)(2)

LOOKERS鹭客社 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DONGE110

本篇图文均为原创,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欢迎转发、群发给你的朋友,欢迎朋友圈。但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如需转载,请通过公众号后台申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