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帆入这行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一个小女孩对美的追求和渴望。

徐帆是在戏院后台长大的,她的父母都是湖北的楚戏演员。

小徐帆从小看着爸爸妈妈叔叔阿姨们在镜子前描唇化黛,身穿金缕衣头戴五彩冠,双袖一展,宛若云中仙。

戏台上的男男女女,就是徐帆对“美”最初的理解。

1979年,全国各大艺术类院校恢复招生,徐帆决定把自己的向往付诸于实践——报考湖北戏曲学校。

学楚剧肯定不行,楚剧的招考老师都认识她爸爸,她要一报名,消息肯定兜不住,她爸可不愿意她学唱戏。

徐帆小脑袋一转,在报名表上填写了“京剧科”,一考即中。眼瞅着生米已经成了熟饭,徐帆的爸爸叹一口气。

“那你就好好学吧。”

徐帆从年轻到现在变化(徐帆不为人知的成名路)(1)

湖北戏曲学校时期的徐帆

和徐帆一样一把抓住艺术类院校恢复高考机会的还有第五代导演领军人物的田壮壮。

1978年,北京电影学院恢复高考,田壮壮顺利通过考试并成为导演系的一名学生。

考电影学院这事儿,对别人来说是难于登天,对田壮壮来说是囊中取物。

那个年代要通过艺术类学院专业课考试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这种“困难”并不体现在考卷题目的难易程度上,而是体现在信息接收途径上。

七八十年代,甚至是后来的九十年代,人们接受信息的途径非常单一,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了解艺术。

在这种条件下还能通过电影学院考试的,要么是天赋异禀,比如张艺谋,要么是从小家庭环境熏陶,比如田壮壮和陈凯歌。

徐帆从年轻到现在变化(徐帆不为人知的成名路)(2)

北电78级摄影系 下排右一顾长卫 上排右三张艺谋

不管是在个人才能还是家境方面都自视甚高的凯歌导演,在田壮壮面前也要承认自己确实是“差了一大截”。

田壮壮的爸爸是知名导演田方,参与组建了北京演员剧团并担任了第一任团长,田壮壮的妈妈于蓝是国内著名表演艺术家,还是儿童电影制片厂的第一任厂长。

田壮壮毕业之后毫不费力地就被分配到了北京电影制片厂,家底不够厚的陈凯歌本来是要外调,消息下来前他拉着田壮壮月下饮酒话当年,一杯浊酒下肚,凯子哥不禁感慨:哥们这一走,可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回京了。

田壮壮一听,立马知会了自己亲妈。没过多久,儿童电影制片厂的调令果然就送到了陈凯歌的面前。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徐帆从年轻到现在变化(徐帆不为人知的成名路)(3)

徐帆12岁就进了湖北戏曲学校,最开始是奔着唱小花旦去的。

结果老师一眼就看出了徐帆粉嫩小脸下的苦闷灵魂,毫不留情地戳破了她幻想的泡泡。

“你唱不了花旦,要唱就唱青衣。”

徐帆从年轻到现在变化(徐帆不为人知的成名路)(4)

徐帆确实“闷”,这种“闷”并不是体现在不巧言善上,而是表现在她处理问题的方式上。

徐帆的处世哲学总结总结就一个字儿——忍。

你要想用长一点儿的词句形容,也不是没有。“笑到最后的才是笑得最好的”就是徐帆人生最合理的标注。

徐帆从小就能忍,小时候她们的宿舍在一个大庙里,冬天冻得人直哆嗦,小姑娘们就都挤在一个被窝里睡觉。

和徐帆一个被窝的小姑娘特厉害,半夜把被子都卷到了自己身上,徐帆就这么赤条条地睡了一整夜,第二天直接发了高烧。

她既没找同学算账也没找老师告状,跟谁都没吱声,心里想着你现在欺负我可以,但我一定会做得更好!

“笑到最后的才是笑得最好的”这句话,从那时候起就被徐帆刻在了心里。在日后漫长的从艺道路上,她一遍又一遍地将这句话念给自己听。

徐帆从年轻到现在变化(徐帆不为人知的成名路)(5)

徐帆在《青衣》中的戏曲扮相

徐帆在湖北戏曲学院苦哈哈的练毯子功翻跟头的时候,“影二代”田壮壮已经能自己自己带着资金当导演拍戏了。

不光自己能拍,还连带着提拔了自己同级的一大票同学。

大四那一年,田壮壮带着张建亚,谢小津,曾念平,张艺谋,吕乐,侯勇,冯小宁这帮导演系和摄影系的朋友去云南拍他的毕业作品《红象》。

这部《红象》的出品方是田壮壮妈妈做厂长的儿童电影制片厂,这也是儿童电影制片厂自组稿的第一部电影。

同样是第五代导演,张艺谋在毕业几年后拿着自己的整个职业生涯当赌注才换来了拍摄《十个和八个》的机会,拼死给自己换了条导演路。

但人家田壮壮,大学还没毕业,名字就能写在电影“导演”一栏了。

徐帆从年轻到现在变化(徐帆不为人知的成名路)(6)

张艺谋和田壮壮

徐帆在戏曲学院学了三年半,京剧科就被学校解散了。

徐帆想不明白,同学们每天这么努力地练功,怎么就被学校给抛弃了?

那一刻,徐帆第一次产生了自己是个“弃婴”的想法。

好在当年武汉话剧团正在招演员,徐帆又考了一次试,就从一名“京剧演员”变成了“话剧演员”。

但当时徐帆的年纪太小了,团里根本没什么她能演的角色。

当年武汉话剧团在排莎士比亚的《温莎的风流娘们》,年龄大的演员们在舞台上演着“风流娘们”,徐帆这种年纪小的,只能演“娘们的女儿”。

徐帆从年轻到现在变化(徐帆不为人知的成名路)(7)

徐帆在武汉的话剧舞台上演“风流娘们的女儿”的这一年,远在北京的冯小刚第一次尝到了“风流”的苦果。

那时他正在部队做美术设计,因为一次精简整编而被淘汰,被迫转业。

但真正的淘汰原因冯小刚心里门儿清,很简单,他爱上了一个姑娘,好巧不巧,这位姑娘的父亲是话剧团里说话有响的一个人物。

老爷子发现女儿春心荡漾,顺着这根荡漾的藤就摸到了冯小刚这颗瓜,屡次警告后两人非但没断,还联系的愈发紧密。

气的老爷子不得不使出了武力手段,家里的蚊帐杆儿都给打折了。

这事儿传到了冯小刚的耳朵里,听得他热血沸腾,就差没冲进女孩儿家里往地上一跪,慷慨激昂的表忠心:要打您就打我吧!

幸好他没去。

后来他才知道,人姑娘相中的根本不是他,是民航的一个帅小伙。他仔细一琢磨才反应过来,怪不得姑娘每次见面都蜻蜓点水似的停一会儿便走了,原来跟他玩儿的是金蝉脱壳声东击西的这一套!

徐帆从年轻到现在变化(徐帆不为人知的成名路)(8)

到了86年,徐帆已经能在武汉话剧团演女主角了。

那时候杨立新从北京人艺到武汉演戏,他演的是男主角,和他搭档出演的女主角就是徐帆。

87年春节,徐帆收到了杨立新从北京寄来的新年贺卡,一打开,里面夹了张小纸条,上面写了北京人艺和中央戏剧学院将合办表演班,目前正在招收插班生的消息。

只要在校期间表现好,就能留在北京,留在人艺。

徐帆从年轻到现在变化(徐帆不为人知的成名路)(9)

那时候徐帆身体不好,严重贫血,血色素才4g/L(正常值120-160g/L),随时都会晕倒,家里人都舍不得她出远门。

她自己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了一晚上,最后还是给了自己一个“笑得更大”的机会。

考试那天,杨立新的太太全程陪同,知道徐帆严重贫血,还为她准备了红糖水和巧克力,生怕孩子有什么不舒服。

那一年秋天,徐帆正式叩响了中央戏剧学院的大门,成为中戏87级人艺合办班的一名插班生。

那时的徐帆整个人都被巨大的憧憬和喜悦包围着,她当然没办法想象,即将出现在她人生中的那个男人,此刻正在经历人生中最煎熬的时刻。

徐帆从年轻到现在变化(徐帆不为人知的成名路)(10)

中戏87班合影

87年秋天,是王志文求学北京电影学院的最后一个秋天。

这个大学他考的可是相当不容易,离高考没剩几天了被车撞断了腿,站不能站,坐不能坐。

最后还是被放在床板上抬进了考场,考卷被钉在另一块木板上挂在他面前,在各方的帮助和努力下才完成了高考。

结果大学生活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丰富多彩。

同班同学大学期间大多数都拿到了演戏的机会,只有王志文到大四才好不容易接到了一部戏。

他憋着一口气演到最后,就想给导演留下个好印象。

那位业内非常知名的导演看着监视器里的王志文,上下嘴唇一砸吧:“你这,不灵啊。”

生怕这话对王志文的打击不够大,末了又添了一句:“你不是干这行的料啊。”

徐帆从年轻到现在变化(徐帆不为人知的成名路)(11)

虽然外形和天赋没有得到专业导演的认可,但王志文的台词功底,那绝对是人见人夸,行业内无一人不服。

王劲松评价王志文的台词功底时说,你听王志文说台词,是不需要搭配画面的,只用耳朵听,就能够感知他想要传达的人物情感。

凭借着过硬的台词功底,王志文从北电毕业后就被分到了中戏,当台词老师。

说起来王志文这个人实在是神奇,你说他帅吧,那绝对不是。

但他浑身上下就是透着一股潇洒和说不出的魅力。

王志文这颗浮萍,就这么飘飘荡荡地落在了中央戏剧学院这块肥土上,不费吹灰之力地钻进了万千女学生的心。

徐帆从年轻到现在变化(徐帆不为人知的成名路)(12)

王志文郁郁不得志这会儿,冯小刚已经攀上“京圈”这根北京文化娱乐界最中心圈层的“高枝儿”了。

在转业费挥霍完之前,冯小刚遇见了郑晓龙,顺利成了他的小弟,跟着郑晓龙进了北京电视文化中心做了一名小小的美工。

85年冯小刚在《大林莽》(后改名为《生死树》)做美工,郑晓龙去剧组探班时带了本杂志,上面刊登了王朔的小说《浮出海面》。

那是冯小刚第一次知道“王朔”这个名字,之后便一直求郑晓龙给自己引荐一下。

王朔这人,不爱交际,但郑晓龙是他从小玩儿到大的挚友,凡是郑晓龙嘴里说出来的话,他多少会听两句。

86年夏天的一个下午,郑晓龙和王朔摸着冯小刚留下的地址摸到了他当时在木樨地的家。

冯小刚早年混京圈,一靠一双眼二靠一张嘴,眼睛能流泪嘴巴能夸人。头回见面就把所有能想到的话都堆砌在王朔的身上,夸得王朔脸上红一阵白一阵。

那天之后,冯小刚和王朔成了朋友,每天像追求梦中姑娘追求着王朔,总算是半个身子挤进了京圈。

徐帆从年轻到现在变化(徐帆不为人知的成名路)(13)

冯小刚王朔

奔波事业的这些年,冯小刚感情方面也没闲着。

一见钟情了北京某医院的一位小护士张娣,随后对人家展开了穷追不舍的猛烈攻势。

最后总算抱得美人归,过了两年恩恩爱爱的夫妻生活。

徐帆从年轻到现在变化(徐帆不为人知的成名路)(14)

网传张娣近照

徐帆念大一这一年,田壮壮的目光掠过“小山口百惠”江珊和当时在业内小有名气的陈小艺,一眼就相中了人群中青涩的徐帆。

并邀请她出演了电影《特别手术室》。

这部电影是徐帆“大荧幕”的处女作,可惜这部电影压了十年才见天日,并没有在她的演艺事业中起到任何一点实质性的推进作用。

唯一的价值,就是让田壮壮记住了这个芙蓉滴水般青涩的湖北姑娘。

徐帆从年轻到现在变化(徐帆不为人知的成名路)(15)

徐帆《特别手术室》

初次触电大荧幕的快乐,很快就被另一个更大的“快乐”给冲散了——王志文这颗浮萍,最后在徐帆的心田上开出了花儿。

细想一下,徐帆和王志文先前和此后的女友们,完全不是一个类型。

如果说王朔长期迷恋那种皎洁的、月亮型的女孩儿,那王志文钟情的就是明艳大方、妩媚飒爽的太阳型大美人。

敢爱敢恨,敢说敢做,绝对不扭扭捏捏。

他念大学后交往的第一个女朋友是出演过“杨玉环”的林芳兵,第二个女友是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的外甥女潘婕,徐帆之后还有许晴,许晴虽然公主脾气,但确实敢爱敢恨,不屑于和自己不认同的价值观交流。

后来王志文的太太陈坚红,早年模特出道,后来自己投资车行成了“女富婆”,也是一位飒爽的主儿。

徐帆从年轻到现在变化(徐帆不为人知的成名路)(16)

但徐帆和这些女孩儿完全不同,冯小刚后来评价徐帆属“贤妻良母型”,确实不假。

徐帆长期倾慕于才华型的男性,她的恋爱或者说是婚姻追求就是把对方在家伺候得像个“大爷”。

大约那个阶段的王志文就需要这么一位付出型的女性填充自己郁郁不得志的现实生活,而徐帆确实能将他的生活照料得无微不至。

大约89年的时候,《中国电视报》对王志文进行了一个小型的采访,里面有一段写“记者到王志文的宿舍采访她,他的女友正在阳台点炉子做饭。”

当时报道中提到的这位“女友”,就是徐帆了。

徐帆从年轻到现在变化(徐帆不为人知的成名路)(17)

大学时期的徐帆和陈小艺

那两年徐帆的大学生活过得着实快乐且多彩。

业余时间不是和王志文腻在一起,就是和陈小艺去剧院看话剧,每周六还能跑到杨立新家去开开荤,打打牙祭,风雨无阻。

每回徐帆去杨立新家,杨立新夫妇都会炒几个像样的菜招待她。她也不拿自己当外人,吃得干干净净,一抹嘴就走。

很多年后徐帆才从自己人艺的同事何冰嘴里听说,那几年杨立新夫妇正打算给儿子买钢琴,每天勒紧裤腰带过日子,顿顿吃面条。

听得徐帆悔恨不已,恨不得打自己两巴掌。

托杨立新和徐帆的这层关系,老杨的儿子杨玏电影处女作就是冯小刚执导的《唐山大地震》,在里面演了和陆毅一起打球的同学,好歹露了次脸。

徐帆从年轻到现在变化(徐帆不为人知的成名路)(18)

杨玏《唐山大地震》一秒钟露脸镜头

91年田壮壮拍《大太监李莲英》,男女主角分别是姜文和刘晓庆。

这部电影里还有一个重要配角“珍妃”,演员得是个年轻秀丽的姑娘,田壮壮又想起了中戏那个湖北姑娘。

头回生二回熟,徐帆仰慕田壮壮的才情,田壮壮倾慕徐帆的青春,俩人一拍即合。

田壮壮大学的同班同学兼红颜挚友李少红压根不看好他俩的感情,毫不避讳地当着田壮壮面聊:“我觉得你俩拍完了就得散。

还真就被李少红说中了,俩人电影拍完后没多久就悄无声息地散了伙,据说田壮壮还给了徐帆一笔非常可观的分手费。

从那之后,徐帆漫长的演艺生涯中和除冯小刚之外的第五代导演就没再有过合作,很多人认为这事儿是因为冯小刚,其实是因为田壮壮。

徐帆从年轻到现在变化(徐帆不为人知的成名路)(19)

徐帆《大太监李莲英》

徐帆和王志文以及田壮壮的交往时间有没有重合不知道,但江湖传说徐帆和王志文的分手方式非常的难看。

冯小刚的前岳母先前接受采访的时候说当年徐帆是被王志文连人带行李一起扔出去的,“冯小刚以前和我说,什么都和我说!”

大约是因为这样的经历,徐帆再一次产生了自己是“弃婴”的感觉。

好在这个圈子里,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多年之后,田壮壮出席了王志文的婚礼,王志文和徐帆也扮上了中老年扮相一起出演了《一树桃花开》,在电视剧里体验了一回“白头到老”。

这部电视剧宣传期间,王志文被问及往事时说:“当年是一气之下,实非本心。”

似乎侧面印证了冯小刚前岳母的爆料。

徐帆从年轻到现在变化(徐帆不为人知的成名路)(20)

王志文徐帆《一树桃花开》

冯小刚就是在这时候闯入徐帆的世界的。

他俩头回见面是在92年徐帆拍《大撒把》的时候,这时候冯小刚已经搭上了京圈的顺风车,靠着凌厉的模仿王朔笔风的功力,从美工转型做编剧了。

《大撒把》的编剧,就是冯小刚。

那时徐帆还是短头发,穿着一条背带裤,冯小刚说那条背带裤的裤腿很肥,而且很短, 就那样吊在脚脖子上面,像是个打渔的姑娘。

见完也就忘了,没什么特别的印象。

一直到93年,冯小刚某一天躺在床上,又想起了这个“打渔的姑娘”。

那时徐帆已经毕业,被分配到了人艺,冯小刚便一个电话打到了人艺宿舍。

“有位叫徐帆的姑娘在吗?”

徐帆从年轻到现在变化(徐帆不为人知的成名路)(21)

冯小刚追求徐帆,和追求前妻以及“追求”王朔,没什么本质的区别。

一会哭而能说,显得真诚有真情。

有一回大家凑在一起吃饭,散局时冯小刚带着一身酒气握住比人地说,连连叮嘱“一定要把我这个妹妹平安送到家”。

不光会说,冯小刚还会“强买强卖”那一套。

那一年金鸡奖办在广州,所有北京的演员、导演和编剧乘同一辆飞机赴广,冯小刚在机场见了徐帆,也不管人姑娘乐意不乐意,逢人就介绍“这是我女朋友”。

等上了飞机没人敢坐徐帆旁边,人人都觉得“冯小刚女朋友”旁边的位置,当然该是冯小刚的。

徐帆从年轻到现在变化(徐帆不为人知的成名路)(22)

徐帆在这样软磨硬泡的攻势下很快就妥协了下来。

多年后她在采访中说:“我像是一个弃婴,他(冯小刚)领养我的心灵,所以说他是我一辈子的恩人。”

从93年起,徐帆就在冯小刚尚有家室的情况下和他谈起了恋爱。

那时徐帆的主要工作都在人艺的话剧舞台上,那时她在排话剧《阮玲玉》,是绝对的女主角,每天需要应对大段大段的台词。

每天排练结束后,她就坐上公交上,跨过大半个北京城去和冯小刚约会,在来回的路上背台词。

冯小刚在《我把青春献给你》里提到了这段时光:“像《一声叹息》里的李晓丹一样,每天排练结束,坐上公交车,长途跋涉到颐和园与我幽会。徐帆的时间时这样分配的,见到我后说人话,往返途中背台词。”

徐帆从年轻到现在变化(徐帆不为人知的成名路)(23)

一直到1999年,冯小刚才正式结束了和前妻张娣的婚姻。

同年9月19号,冯小刚与徐帆正式注册成为夫妻。

这些年,冯小刚慢慢从“攀高枝儿”的那个人变成了那根“高枝儿”,身边自然少不了动了歪心思想走捷径的女演员。

99年结婚至今,两个人的婚姻也不是没有亮过灯。徐帆的婚姻态度和人生态度如出一辙——笑到最后的才是笑得最好的。

在婚姻管理上,徐帆的态度几句话就能总结:抓大放小,疏而不漏。看上去,人权、民主气氛都有,实际上是内紧外松,发现问题绝不手软。

于是就有了节目里那句经典的“我们家人反正是男的,你让他占便宜就占呗。”

徐帆从年轻到现在变化(徐帆不为人知的成名路)(24)

徐帆说她和冯小刚其实很像,和同时期的其他同僚不同,她们两个都是普通小老百姓家里出来的,一路咬着牙走到了现在。

徐帆为了“笑到最后”,不被欺负拼尽全力出人头地,冯小刚也一样。

冯导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了,他和姐姐跟着妈妈过。妈妈是个保健医生,身体却不好,在那个年代一人拉扯两个孩子,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她总是跟冯小刚说,“孩子,你会顺顺利利的,所有的苦难都让妈给你尝了。你有出息,妈的罪就没白受。”

“有出息”就是冯小刚的人生追求和目标,所以和同期别的导演不一样,他不清高,也没资格清高。

扒着郑晓龙认识了王朔,有了转行做编剧和触电的机会,借着王朔认识了叶京,拍《甲方乙方》时靠着叶京的关系接了一辆坦克。

这《甲方乙方》的剧本还是王朔写的,但当时王朔正被打压,为了电影顺利上映,冯小刚也就没在电影里加上王朔的名字。

后来电影红了,他也成功了,托人给王朔送去了五万块钱,王朔客客气气地把人送走,然后一把把钱扔出了门口。

某种程度上说,他和徐帆,确实是精神契合的、能够彼此搀扶共度一生的爱人和伙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