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纳粹,大家都知道纳粹德国,知道二战,知道奥斯维辛集中营,还知道近年来日益猖狂的新纳粹。

但有一段关于纳粹的历史,鲜为人知。

在二战结束后,有一位曾担任德军军医的年轻人,建立了儿童之家和浸信会。1959年,他又建立了私人传教团,据说是个慈善组织。

同年,他被指控性虐两名儿童。

这个德国军医叫做保罗·舍费尔。1961年,这位逃离西德的罪犯来到了智利南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第一批德国移民在这里建立了“尊严”慈善与教育社区(简称尊严殖民地)。

后来舍费尔成了社区领导人,接收了很多纳粹逃亡分子。

在他的带领下,社区成为了后世公认的邪教组织。

一部悲情的动画片(这部动画片的背后)(1)

保罗·舍费尔

2018年,智利和德国合拍的定格动画片[狼屋]上映,以奇诡的画风再现了这段历史——伪装成童话的模样。

这部动画片在今年安纳西国际动画电影节获得了评审团奖,被外媒称为“大胆的作品”,“2018年最奇特的定格动画片”。

一部悲情的动画片(这部动画片的背后)(2)

IMDb7.4,豆瓣8.0,烂番茄新鲜度100%,资源已出

若不知道尊严殖民地的故事,就不可能看懂这部动画片,只能感叹于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不过没关系,因为就算知道,也不一定能看懂。

01

影片开头是当地居民在交代殖民地的概况,说这里孤立且纯真,远离外界喧嚣,人们热爱歌唱,热爱生活,是个大山里的世外桃源。

那些恶语相向的批评声音是由于无知。

一部悲情的动画片(这部动画片的背后)(3)

这其实是保罗·舍费尔的口吻。

本片的两位导演乔奎因·科西纳克里斯托弗·里昂收集了大量关于殖民地的资料,用隐晦的方式表现在片中,包括这段开场白。

一部悲情的动画片(这部动画片的背后)(4)

克里斯托弗·里昂(左)乔奎因·科西纳(右)

保罗·舍费尔要用一部险些毁掉的电影[狼屋],为殖民地正名。

一部悲情的动画片(这部动画片的背后)(5)

复古的片头

电影讲述的故事就是一个童话。

很久以前,殖民地有个叫玛利亚的小姑娘,她总沉浸于白日梦,每天都和小动物玩耍。

一天,她违抗命令,把三只小猪从猪圈放了出去。

大人们罚她100个日夜不能和别人说话。

玛利亚觉得这不公平,晚上趁着大家都在睡觉,跑了出去。

一部悲情的动画片(这部动画片的背后)(6)

这么一个引子,背后有很大的信息量,最关键的有三个——

1、在尊严殖民地,德国移民管智利人叫做猪(schweine)。2、尊严殖民地收养了大量智利儿童。3、2005年,保罗·舍费尔被判性虐了25名儿童。

所以这个童话故事的现实版本是这样的:尊严地里的德国少女违抗命令,放走了三个被虐待的智利儿童,受到了惩罚,于是逃走了。

然后定格动画片正式开始。

[狼屋]的画风十分奇特。这些画面全都是镜头前完成,又体现出了在没有特效的时代,动画片在表现想象力上的优势

这部定格动画片是非理性的。形状和颜色可以不断变换,色彩具有象征意义,家具可以在墙上移动,人可以像影子一样和门合为一体,三维和二维的界限被完全打破。

一部悲情的动画片(这部动画片的背后)(7)

一部悲情的动画片(这部动画片的背后)(8)

一部悲情的动画片(这部动画片的背后)(9)

影片前面大量使用壁画动画技术

两位导演搭建了大量场景,运用了很多壁画动画技术。

越往后拍,他们就越喜欢用模型而非壁画技术,不过这里的模型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木偶。

一部悲情的动画片(这部动画片的背后)(10)

两位导演搭建的场景及模型

片中的人物和普通定格动画中的不同,他们的外貌和场景、色彩一样,也在不断变化。而且相对于模仿真人的定格动画,他们的动作和表情少得多。

一部悲情的动画片(这部动画片的背后)(11)

比如蒂姆·波顿的定格动画[僵尸新娘],在人偶脑袋里安装了机械传动装置,可以控制表情。他们虽然比真实的人类长得夸张,但在表情、语言上都和人类没什么大的差距。

一部悲情的动画片(这部动画片的背后)(12)

[僵尸新娘]豆瓣8.2,IMDb7.4

而[狼屋]中的模型,几乎是纸糊的,只有简单的动作。

一部悲情的动画片(这部动画片的背后)(13)

[狼屋]的创作动机也不是讲故事,不关心细腻的情感变化。

乔奎因·科西纳和克里斯托弗·里昂,通过尊严殖民地的材料,想以保罗·舍费尔的角度,做一部动画宣传片,防止人们离开殖民地

“就像他是智利南部版的华特·迪士尼。”

02

这部动画宣传片,从玛利亚逃走讲起。

她离开殖民地,跑进了丛林,为了躲避大灰狼,闯进了一件房子。

这间房子里没有人,只有两头小猪。

一部悲情的动画片(这部动画片的背后)(14)

玛利亚给小猪添水喂饭,告诉它们“别害怕,我和大灰狼不一样”。

一部悲情的动画片(这部动画片的背后)(15)

玛利亚拥有一个魔法球,她给两只小猪变出了手和脚。

一部悲情的动画片(这部动画片的背后)(16)

在他们的生日,又送给他们衣服,把他们彻底变成了人。

一部悲情的动画片(这部动画片的背后)(17)

玛利亚把他们当做孩子,给他们讲《小狗和房子》的故事。

“从前有只小狗生活在房子里,小狗很调皮,房子很爱小狗,告诉它不要跳出房子。但小狗还是跳了出去,当它想回来,却迷了路。遇上了坏人,再也没有回来。”

一部悲情的动画片(这部动画片的背后)(18)

两个猪变成的小孩,长着黑头发黑眼睛。但他们还是不会说话,也不懂餐桌礼仪。

玛利亚很失望,因为她付出了很多心血。

她放了把火。

一部悲情的动画片(这部动画片的背后)(19)

后来自责的玛利亚,给两个没有死掉的小孩子吃蜂蜜,用蜂蜜为他们疗伤。

一部悲情的动画片(这部动画片的背后)(20)

他们新长出来的皮肤是白色的,头发变成了黄色,眼睛变成了蓝色。

他们开始学会说话了。

03

这个宣传动画想讲的东西,和玛利亚给两个小孩讲的《小狗和房子》是一样的。

逃出去的下场就不会好。

动画片中虽然玛利亚成功地使小猪变成了人,但她的下场也不好。

而且[狼屋]不只是阻止人们逃出殖民地那么简单。

玛利亚逃出了殖民地,逃到了丛林里的房子,那间房子被称作“狼屋”——玛利亚一直害怕大灰狼的追捕,她所在的屋子却是狼屋。

她在狼屋所做的,和殖民地没有区别,和大灰狼也没有区别。

小猪是智利人。作为西班牙人和印第安人的后裔,他们黑头发黑眼睛,听不懂德语,不懂德国文化。

当他们什么都懂了,就已经被同化为了雅利安人。

这是殖民的过程。

一部悲情的动画片(这部动画片的背后)(21)

导演之一克里斯托弗·里昂说“童话故事一直是动画片灵感的来源”,但他们关注的不是美好的童话,而是格林兄弟所记录的原始童话——没有删去强奸、乱伦和谋杀的情节。

影片假借了保罗·舍费尔的口吻,用定格动画还原他对于殖民的看法。认为智利人是猪,认为在封闭的殖民地教育智利儿童是对他们的恩赐——性虐也不例外。

而在殖民地外,这种做法就是有风险的。

不是因为他们做错了,而是因为作为劣等民族的智利人不懂得感恩。

所以殖民地是理想的、不受外界干扰的社区,外面的世界很凶恶,要留在殖民地看守智利儿童,这些小猪。

一部悲情的动画片(这部动画片的背后)(22)

除了对待智利人的看法,舍费尔在殖民地实行的管理方法在片中也有所体现。他将殖民地所有孩子统一抚养、教育,父母与孩子不能过于亲密。

片中相当于母亲的玛利亚一把火烧了孩子,便是对亲子关系的警告。

一部悲情的动画片(这部动画片的背后)(23)

原本尊严殖民地可以这么与世隔绝地嚣张下去,但还是有人穿过两道护栏从殖民地逃离,致力于告发殖民地的恶行。

可惜独裁统治下的智利政府,与殖民地高层有牵连,否认了这些指控。

直到1985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在智利南部徒步时失踪。

这位教授叫做鲍里斯·韦斯费勒,是俄罗斯出生的犹太人,这两重身份对德国纳粹来说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在智利,有超过1100名失踪者,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在殖民地遭到酷刑和杀害。

2005年,保罗·舍费尔和其他26名尊严殖民地成员,被判定虐待儿童。2006年,舍费尔被判了20年有期徒刑,2010年死于心脏病,88岁。

一部悲情的动画片(这部动画片的背后)(24)

保罗·舍费尔在2005年

在去世时,舍费尔仍然在接受关于韦斯费勒失踪案的调查。

而尊严殖民地,已经成为了智利的景点。

一部悲情的动画片(这部动画片的背后)(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