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传统手工艺,内涵是具有代代相传的历史,需要熟练的技术,手工制作的日常用品。既为传统,源头必久远,漆器甚至能上溯到原始的绳文时代,但实际上所有手工艺在发展过程中都几经兴衰。

匠心人和匠人心(可敬匠人心)(1)

> 万古烧

我们中国人自古为日本的手工艺点赞。例如宋人欧向修的《日本刀歌》说它“风俗好”“器玩皆精巧”,又如清末黄遵宪有《日本杂事诗》,夸日本人做工:“雕镂出手总玲珑,颇费三年刻楮功。鸾竟能飞虎能舞,莫夸鬼斧过神工。”这位黄兄可算是哈日的元祖。手工艺早已被冠以“传统”二字,我们也不会作诗了,点赞却依旧,听取蛙声一片。

“匠心”不单是技艺的,万古陶“醉月陶苑”第三代,夫烧陶,妻彩绘,妻说:“我的每个作品都是献给我先生的,我把我的生命和灵魂都画上去了。”寒舍也用着万古陶砂锅,也有一个“蚊遣豚”,并不用它驱蚊,只是觉得猪的造型很好玩,读罢油然生出了将心比心的感动。

雕金的大摫师傅说:“简单并坚持便能做出最好的东西。”同样做雕金的鹿岛师傅说:“手工艺品的价值绝不等同于技艺的难度,唯有匠人们凝心聚气的工作本身才是其价值的真正体现。”

所谓传统手工艺,内涵是具有代代相传的历史,需要熟练的技术,手工制作的日常用品。既为传统,源头必久远,漆器甚至能上溯到原始的绳文时代,但实际上所有手工艺在发展过程中都几经兴衰。尤其是明治维新,一门心思西方化,毁之唯恐不及。战败后重振经济,乃至跃居为世界老二,这才恢复民族自信,1974年制定“传统手工艺品产业振兴法”。富了要出门,全民旅游,不少传统手工艺作为到此一游的纪念品复兴。

匠心人和匠人心(可敬匠人心)(2)

> 万古烧

“传统”这两个字也像是一顶大帽子,一旦被扣上就不易革新。维持传统本来靠手艺人的顽固,而国家予以保护,往往不过是帮着守旧。至于发展,则多是向艺术提升。各地经常举办“匠人展”“传统工艺品展”,琳琅满目,好些已不是产品或制品,而是“作品”,价格昂贵,首先就违背了传统手工艺品的定义,即日常生活中使用。须田师傅说:九谷陶做出来是用的。手工艺品属于民间,属于生活,生命在于用。

工匠的故事很感人,却也满纸哀伤,他们忧虑传统手工艺的前途,甚至很绝望。据说京都有六百多家创业百年以上的老店,例如二百四十年的佛具店,一百五十年的制伞店。不过分追求规模,经营的重点置于可持续性,像牛涎一样细而长。现代大企业的技术如京瓷的陶瓷技术出自清水陶等制陶,岛津制作所的镀金源于佛坛工艺。然而,代表京都的清水陶1980年前后有六百来家,已减少到三分之一,而佛具行业今后十年将减少一半,因为愈来愈多的人家不摆设佛坛。

各地手工艺很多是江户时代为振兴当地产业而兴起的,例如高冈铜器四百年,然而四津川师傅说:媒体说高冈铜器如何知名,但工匠们知道,用心制作美轮美奂的东西受到赞扬,却换不来更多改善生活的价值。轮岛漆器好像最兴旺,在人口不足三万的轮岛市大约有三千人从业,分工合作,各家有各家的专长。中滨家从事上漆,但轮岛的漆树越来越少,转而使用价廉的进口漆,传统的成色在改变。唐木指东南亚产紫檀、花梨等木材,制作唐木家具的伊藤师傅说:“在日本传统手工艺协会里,大阪唐木这一分支仅存九人,现在基本没有什么订做的活儿了,只能靠修理旧家具维持。失望和莫名其妙的希望总是并存的,从小就看着这些木头长大,不忍心它的百年历史在我这一代结束。”

最严重的问题是后继无人。银器匠泉师傅年轻时偶然被一本关于金属的书吸引,走上了制作银器的人生,他无法让儿子非继承不可,儿子也有被其他书吸引的自由。制作和纸的吉田师傅也犯愁,远在东京发展的儿子对家业毫无兴趣。九谷陶的寺前师傅年高八十几,庆幸儿子辞去上班族的职务,回乡当第四代传人,但儿子年将六十,能传承祖辈百余年蓄积的高超技能吗?备前陶的延原师傅没有将自己的技法与风格传给下一代的想法,只希望有生之年能完成自己想制作的东西,通过使用者流传下去。由于日式建筑越来越少,井波木雕行业式微,工匠或另谋出路,或转向个人艺术创作。前田师傅自豪年高八十五仍做着木雕师,不求这个行业再创辉煌,只盼能源远流长。浮世绘的高桥师傅期望明天一觉醒来,江户版画会再次站在世界艺术的中心,拥有万千拥护者。但愿师傅们美梦成真。

京都一些手艺人为了活下去,或者为了手工艺传统,2016年搞了一个计划,和法国设计师联手开发能卖到海外的商品。工匠以技艺为傲,不顾及价格,或许也造成有价无市。年老的日本师傅给年轻法国人表演涂漆,不无得意地告之还要涂几十遍,老外们看着亮得像镜子的漆器惊诧:天哪,费工耗时成本高,而且看不出是木头做的了。

黄遵宪诗中的“刻楮”是一个典故,说的是宋国有个工匠为国君用一块玉雕刻楮树叶,费时三年才雕成,连叶子的绒毛都毕现,混在一堆楮叶中难辨真假。可见咱们祖上也工巧,欧阳修认为日本的技艺是徐福带过去的百工所传。古时候百家争鸣,什么事情都莫衷一是,列子对刻楮就不以为然,说:“使天地之生物,三年而成一叶,则物之有叶者寡矣!”

万古烧

很多陶瓷烧制品都以出产地命名,万古烧不是。早在江户时代,一位名叫沼波弄山的商人,在现今三重县朝日町开凿陶瓷窑,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永远流传于世,便在作品上盖了“万古不易”的印号。万古烧名称由此诞生,并被赋予了“永远不变的传承”之意。

匠心人和匠人心(可敬匠人心)(3)

> 万古烧

或许是命运使然,弄山去世后,弄山的家族也绝后了。万古烧一度中断,直到1832年才得以复兴。当时日本正处于封建社会的繁盛时期,社会工商业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步入正轨。中国明朝的宜兴壶和散茶被引入日本,并在庶民社会的快速发展下迅速被推广,万古烧借此时代背景成功“复活”。

1979年,四日市万古烧被指定为国家传统工艺品,为了纪念沼波弄山,他那个时代产生的工艺品被称为“古万古”。古万古的白色或黄色黏土,因使用过度造成原材料缺乏,部分匠人根据弄山流传下来的作品,重新研究他的技法,以四日市当地含铁量丰富的优质陶土紫泥替代,形成现今“新万古”,完成弄山永远不变的承诺。

现代万古烧工业陶瓷产量居全日本第四位,制品主要有砂锅、花瓶等,尤其砂锅产量占据日本市场70%的份额,而手工万古烧代表作当属“紫泥急须”。因不上釉烧制,万古烧使用时间越久,光泽越亮。

匠心人和匠人心(可敬匠人心)(4)

> 万古烧

另外,万古烧烧制时需承受千度的高温烘烤,导致作品中出现很多细小孔隙,烧水、煮茶时,茶水与器皿接触面比一般材料多,水和矿物质之间相互作用更快速,因而万古烧能够改变水质,使茶的味道更加圆润绵甜。

如今万古烧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出现越来越多以“万古”为名的陶瓷作品,各家在传统基础上加入自己独特的技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万古烧作品将在市场百花齐放。

轮岛漆器

在所有手工艺中,漆艺一定是日本之光。日本漆器文化最早可追溯到绳文时代,一路发展,到奈良时代,随鉴真和尚东渡的中国唐代漆艺匠师,将中国盛唐时期优秀的髹漆工艺带到日本,对日本漆艺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众多日本漆器中,最有名的当属被列入日本“重要无形文化遗产”的轮岛漆器。轮岛漆器从室町时代开始出现,至江户时代,依靠沿路走卖的方式扩展至日本,工匠们对传统工艺的坚持保证了它的优秀品质,延续至今,仍是名贵工艺的象征。

匠心人和匠人心(可敬匠人心)(5)

> 轮岛漆器

轮岛漆器以轻盈精美耐用著称,坚持不使用合成树脂或合成涂料,对于木材的选择更是严格:碗类用榉木做胎,饰品用桂木做胎,双重盒、三重盒用桧木做胎。从选材开始,打磨木坯、打底、上漆、装饰……反复经历将近两百道工序。所有材料与工具均取用于大自然,鹤羽、相扑头发等做成的器具别具一格,充满自然的神奇。

轮岛漆器的另一项备受瞩目之处在于表面装饰的制作工艺,其中以沉金、莳绘备受称道。沉金是在涂漆面上用刻刀雕刻纹样,再用金粉填埋刻痕的技法,包含线雕、点雕、片雕等方式,反复制作,使得成品平滑如初,视觉立体。莳绘则是用漆液描绘纹样,再撒金银粉和天然色彩的装饰方法,层层叠画,形成层次。两项技法难度颇高,需要极大的耐心与熟练的技艺,才能做到让画中之物活灵活现。现存众多大师作品中,这样的技艺被视为珍宝,无论飞禽走兽还是花鸟鱼虫,均细节突出,栩栩如生。目前,全日本能达到“人间国宝”级的工匠中,运用沉金的在世仅一位,运用莳绘的在世仅两位。

匠心人和匠人心(可敬匠人心)(6)

> 轮岛漆器

目前轮岛漆器制作采用分工制,一般来说,每家工作室仅负责其中一项技法。在人口不到三万的轮岛市,从事与漆器相关工作的约七百家,从业人数近三千人。产品线也从传统日常用品扩展到其他领域。作为日本手工艺代表,轮岛漆器将通过工匠们的坚持,迎来更加光明的未来。

江户版画

约在公元8世纪,木刻版画从中国传到日本,起初,仅用作佛教寺院复制经文、图像等。相比手工书写和绘图,木刻版画能快速提高传播效率,逐渐成为部分图文书籍批量制作的方式。

而后木刻版画经历了长期的发展,直到江户时期,才因社会环境与艺术创作的开放性,在多位艺术家的创作下形成自我风格,流行开来。当时因在德川幕府统治下,社会相对平静,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文化生活逐渐丰富,描写歌舞伎、相扑、花街柳巷等当代浮华景象的绘图在中下阶层广泛流行起来,这便是我们现在提到的“浮世绘”。只有江户时期的版画才被称作“浮世绘”,它是日本版画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匠心人和匠人心(可敬匠人心)(7)

> 江户版画

画师菱川师宣被公认为浮世绘的鼻祖。最初,他仅为艳情小说绘制插图,后来因插图受到热烈欢迎,菱川将这些画制成木板,印刷出来单独出售。从此,为浮世绘打开了民间基础。到江户时代末期,浮世绘描绘的内容由原来的美女、歌舞伎转变为风景画,出现了葛饰北斋、安藤广重等以日本风光民俗为主题的版画家。此后,日本版画进入了另一个崭新的阶段——创意版画阶段。

时至今日,创意版画在融合西方绘画风格后,延续江户版画工艺,坚持只用硬度极高的野樱花木刻版进行制作,一色一版,发展出多元的视觉和设计理念,以版画独有的方式,抗衡现代印刷技术。版画工艺,除极少数艺术家能一步到位,几乎以绘、刻、印分项进行,从而诞生了重要的“版画制片人”角色。他们做策划、统筹等工作,将各道工序联系起来,形成成品。

相较于飞速发展的现代印刷技术,江户版画与创意版画所需工艺严谨、步骤繁多,成本也相对更高,依然能存留至今,或许正因为匠人们坚持时留下的手温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