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工作设置障碍(保障司法工作不停摆)(1)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蔡娴

在特殊时期,为了保障司法工作不止步,金山区法院青年干警张明继和同事们在法院值守了两个多月。张明继曾穿着一件棉袄从9℃的气温捱到了20多℃,其间,他与各种突发情况斗智斗勇,在摸爬滚打中成长为“多面手”。

■ 讲述人:张明继,金山区法院执行局干警

3月20日,我接到徐局长打来的电话,告知我从明天起,执行局开始实行分批轮岗,十人一组,一周一换,局长和我当天就入驻执行局值守。第二天,其余8名同事全部到位,我们的十人战斗小队组建完成并井然有序地开始了工作。大家都同时承担和对接着同办公室同事的工作内容,工作量是平时的两三倍。尽管活多人少,大家却充满了斗志,相互加油鼓劲,我深深感受到了团队协作的力量。

// 协助近20名同事办案 //

从3月28日起,我的主要工作内容有三块:一是接手事务性工作,如办案数据整理归纳、办案期限预警、执行督办事项及工单处理、事项委托的对接协调等;二是“一对多”协助近20名居家办公的同事办案,主要处理紧急续解封或解冻、代管款处理、失信限高实施与解除操作、被执行人信息屏蔽和信用修复证明出具、编辑法律文书、案件报结等;三是我主动把保全的案件揽了过来,力争特殊时期保全执行不止步,及时维护和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由于部分工作是新接触,还不太熟悉,所以只能边学边做。学办案、学管理、学技术运维的基本操作、学案件报结操作、学修打印机……只要有需要,统统学起来。疫情值守期间,文字沟通不方便就打电话,电话学不明白就打视频,请同事“手把手”教我,这样一路摸爬滚打下来,我也渐渐成长为一个“多面手”,完成了局里必需的各项工作。与各种突发情况斗智斗勇,我时不时还调侃自己一句——必须经历过“学”的痛苦,才能体会“会”的快乐。

回想起来,有些事情还历历在目,比如紧急续冻一个冻结金额达1200多万元的账户,及时解冻了好几个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外出紧急续冻1次等,很多事情来得急迫、突然,必须暂时放下手头工作立即处理。为防止遗漏,我便将收到的所有任务都记在本子上,办一件划一件,并及时反馈给承办人。

司法工作设置障碍(保障司法工作不停摆)(2)

// 一件棉袄的“告白” //

因为事先没有料到值守时间会如此之长,所以我衣服带得少且未带夏装,以至于一件棉袄穿了一个月,硬生生从9℃穿到了22℃。这件棉袄是我2017年买的,已经穿了四年多,陪我走过了四个寒冬,五一回家那天,我把它仔仔细细洗了一遍。5月7日返岗时,我把它拿了又放下,心想:“老伙计,你也该歇歇了!”

按照我头发的长势,平时我是20天一剪,值守到4月下旬,已经50多天未理发了。那天,我实在无法忍受长发,便请同事王哥亲自操刀给我理发。我想着,豁出去了,样子不强求,舒适就好。没想到,王哥居然是隐藏的Tony老师,一把剪纸刀在他有条不紊地操作下,把我的头发剪得整整齐齐。疫情让我发现,原来大家都是深藏不露的“高手”。

天黑之后,无数个漫漫长夜最是难熬。白天在办公室,晚上还在办公室;白天一个人,晚上还是一个人。不调整好情绪和状态,真的容易崩溃。于是,健身锻炼便成为了我值守期间养成的一个习惯,跟着软件教程舒展身体,享受大汗淋漓的过程,舒缓一天的疲惫。隔三差五,我还和家人通通电话,告诉他们我很好,不用担心。

夜深人静,偶尔也会想起曾去社区参与抗疫的经历。一行十余人换上统一的“大白”后,立马就有了团队的氛围。想想身在抗疫一线的同事,他们忍受着精神和身体的双重压力,条件更艰苦,工作强度更大,仍在义无反顾地默默坚守。有这样的榜样在前,我面前的困难又何值一提。

疫情至此,期过两月。我们学会了与疫情共存,学会了自我调整提升。不管身在何方,我们都有一颗发光发热的心,都有着共同的期盼,那便是,雾尽风暖,夜尽天明。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蔡娴

编辑:张红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