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相争,垓下一战,刘邦打败项羽,建立西汉王朝。刘邦称帝后,颇为得意地夸耀,说自己论计谋不如张良,论打仗不如韩信,论后勤保障不如萧何,但最终却是自己称帝,因为自己能用这三个之长,所以取得天下。

《史记·高祖本纪》载刘邦:"此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有汉高祖刘邦这么一说,后人将刘邦提到的张良、韩信、萧何,称着"汉初三杰"。其实刘邦还没有概括完全,为他打天下,立下汗马功劳的,绝对少不了陈平。换一句话说,刘邦有意无意之间,漏掉足智多谋、屡建奇功的陈平。

从34数到43,一共要数几个数(从34)(1)

刘邦和汉初功臣

陈平的"六出奇计"总是在每个最关键的节骨眼上,少了任何一个"奇计",都没有刘邦的什么事。那么为什么刘邦"汉初三杰"中没有陈平呢?笔者从从"世莫能闻也"入手,探寻陈平不被看好的深层原因。

引言

《史记.陈丞相世家》载:其后常以护军中尉从攻陈豨及黥布。凡六出奇计,辄益邑,凡六益封。奇计或颇秘,世莫能闻也。

这段文字说,陈平以护军中尉身份跟随刘邦讨伐陈豨和黥布。陈平一生比较著名的有"六出奇计",每次立功都有封赏,因为"六出奇计",六次增加封赏。陈平有的计谋很是隐秘,以至于世人闻所未闻。

司马迁的意思,刘邦之所以能打败项羽,幸亏有陈平的六条奇计。只是这"六计"很特出,很有创意,一般人闻所未闻,或者脑袋瓜没有陈平的灵动,根本想不出这种具有强大杀伤力的计谋,连司马迁都觉得不可思议。

从34数到43,一共要数几个数(从34)(2)

刘邦画像

那么,陈平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他的"六出奇计"是哪六奇计?他功劳甚高,为何不被刘邦看好、不被世人看好?让笔者带大家走近陈平。

少年英才,细微处显智谋

《汉书·张陈王周传》载:平少时家贫,好读书,治黄帝、老子之术。有田三十亩,与兄伯居。伯常耕田,纵平使游学。

陈平小时候,家中贫困异常。他和刘邦一样,不喜欢劳动生产。好在他喜欢读书,喜欢黄老学说。陈平的哥哥很宠爱这个弟弟,支持陈平读书和交游。哥哥承担了农田里的所有劳动,为了这个弟弟还和妻子闹得不愉快。

一年陈平他们家乡正恰逢社祭,陈平被推荐为社宰,主持相关事宜。作为社宰,其中有一个环节,就是给大家分肉。陈平把肉一块一块,分得很公平。父老乡亲纷纷称赞陈平说:"这孩子特称职,祭肉分得很公平!"

从34数到43,一共要数几个数(从34)(3)

陈平画像

陈平感觉委屈,自己有满腹学问,无法施展,却在分肉这种小事上"展露才华"被人称道。于是感慨万千地说:"假如让我治理国家,我也会像分肉一样,做得妥当、称职。"由此可见,做小事也能锻炼人。

陈平到了娶妻的年龄,因家贫,富有之家不肯把女儿嫁给他,穷人家的女孩陈平又看不上。户牖有个有钱人叫张负,孙女克死五个男人,没人人再敢娶她为妻。陈平不怕,抓住这个机会,成了富人家的女婿。

张负看中陈平仪表堂堂,相信他不会永远贫寒卑贱。并告诫孙女,不要因为陈平家贫,就不尊重他,并要孙女侍奉陈平的哥哥要像侍奉父亲一样,侍奉陈平的嫂子要像侍奉母亲一样。婚后,张负给陈平很多资助,陈平的家产日趋丰富,交游也更广。

从34数到43,一共要数几个数(从34)(4)

陈平影视剧照

从分肉和娶妻两件事,我们看出,陈平年轻时,办事能力强,行事目的性很强。分肉虽是小事,得到村民称赞,至少他所在地,他能力特出。娶妻更显出年轻时的陈平,为达目的,可以等、可以忍,有非同一般的见识。

"六出奇计",招招显功力

《集览》载,平由是六出奇计:以金反间楚,一计也。易馔享楚使,二也。请伪游云梦,三也。以女进单于解平城围,四也。蹑足附耳,五也,夜出女二千人,楚因击之,王得西遁,六也。

陈平闻名后世,最主要原因是,每每在关键的时候,给刘邦出计谋,最有名的是"六出奇计"。而这六大计谋太刁钻,太特出,故被称为"奇计"。这六大奇计,在刘邦夺取天下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那么都是哪六大"奇计"呢,接下来,笔者简要呈现给大家。

从34数到43,一共要数几个数(从34)(5)

范增和项羽

离间项羽和范增。让生性多疑的项羽,怀疑忠心耿耿的范增有二心,成功地把足智多谋、满头白发的范增给气走。天下谋士总共有四,项羽仅范增一人。这样一来,项羽身边再无给他出谋划策的,为后来刘邦打败项羽扫清障碍。

解救刘邦荥阳突围。刘邦被项羽围困在荥阳,百计不得脱身。陈平设计叫纪信假扮刘邦,再搭上二千美女,招摇过市,引得项羽将士争相看美女,刘邦却从别处成功逃脱。可以说,陈平这一计,是"声东击西"教科书式典型战例。

从34数到43,一共要数几个数(从34)(6)

陈平用两千美女声东击西计

封韩信为齐王。韩信率军攻下齐,上书求刘邦封他假齐王。刘邦此时和项羽激战正酣,久攻不下,正处于胶着状态,正烦着呢!对来使破口大骂,陈平踢了刘邦一下,刘邦顿时明白:"为什么要假齐王,要封就封真齐王。"此招让韩信死心塌地为刘邦效命。

联齐灭楚。项羽以鸿沟为界,封刘邦为汉王,自己为西楚霸王。刘邦据有汉中,就不思进取,想就此罢兵。陈平给刘邦主意是,联合东边的齐国等诸侯各国,乘胜追击,共同对抗项羽。果然刘邦一战成功,打败项羽,夺得天下。

巧计控制韩信。刘邦怀疑韩信要谋反,提兵去和韩信对战。陈平出计让刘邦巡游云梦泽,"路过"韩信地界,韩信果然上当。刘邦不费一矢一箭,轻松捆绑住韩信,削去韩信兵权,消除重大隐患。

从34数到43,一共要数几个数(从34)(7)

韩信影视剧照

智解白登山之围。刘邦初建汉,北边匈奴不断袭扰,刘邦亲征。不幸被匈奴围困,七天七夜不得解围。陈平利用匈奴王妃漂亮,得宠担心失宠的心理,让王妃给匈奴单于吹枕边风,轻松破解白登山之围,刘邦成功脱险。

政治立场,利人先利己

刘邦去世后,陈平的计谋一个接一个。不过,不管如何,陈平的意图很明显,就是和最高当权者保持高度一致。这一点上,他比韩信,比萧何都聪明。也因这个原因,他始终能保证自己安全无虞,得以善终。

刘邦活着,刘邦是老大,他与刘邦保持一致。刘邦死后,吕后专权,他又和吕后形成统一战线。惠帝英年早逝,吕后想立诸吕为王,大臣们普遍反对,右丞相王陵据理力争,被吕后降了职。陈平对诸吕为王表示赞同,继续受到重用。

从34数到43,一共要数几个数(从34)(8)

吕后画像

吕后去世后,陈平与太尉周勃,在刘姓诸王的全力帮助下,以雷霆之势,去铲除诸吕迎立代王刘恒为帝,大汉重新回归刘氏,不得不说,陈平功不可没。从拥吕到铲吕,前后判若两人。搞清楚陈平的政治立场,与当权者保持一致,就不难理解。

吕后去世去,铲除诸吕行为,能说明他效忠刘汉吗?不能,仔细分析,他仍然坚持了他自己的处世原则:谁是老大,就支持谁。吕后去世后,朝廷里肯定一片混乱,各有向背。精明的陈平一定看出刘汉为正统的大趋势,才有铲除诸吕的决策。

刘恒登基后,大封功臣。论功行赏,封周勃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汉制右为尊)。周勃自知不如陈平,请求辞去右丞相一职,陈平独任丞相。迎立刘恒为帝的第二年,陈平因病去世,活到天年。

从34数到43,一共要数几个数(从34)(9)

陈平画像

陈平做事原则,利人先利己,与最高当权者保持高度一致,是保护自己最好的办法。刘邦能建汉,陈平功劳不小。但刘邦对陈平并不看好,不把他归在"汉初三杰"之中,恐怕是认定了陈平这条小鱼翻不起大浪。

评论

《史记·陈丞相世家》载平曰:"我多阴谋,是道家之所禁。吾世即废,亦已矣,终不能复起,以吾多阴祸也。"

这段文字,陈平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他知道自己的计谋上不了台面。有人说,张良的计谋是阳谋,陈平的计谋是阴谋。张良的计谋是综观全局,站在战略的高度,具有前瞻性;陈平的计谋从小处着眼,处在战术的角度,具有实用性。

陈平不被刘邦看好,也是因为这一点。陈平的计谋实操性强,能出奇制胜。但都是一些阴招、损招,有的计谋还不好意思说出口。他的计谋,往往是利用人性的弱点,给人挖坑,让人往坑里跳,这是陈平被后代文人诟病的原因。

从34数到43,一共要数几个数(从34)(10)

陈平画像

陈平不被看好,还有个说法:陈平"盗嫂""贪金"品行上的污点。笔者却不认可,刘邦流氓成性,偷鸡摸狗,无恶不作,陈平这点"污点",刘邦不会小题大作。说到底,还是陈平的计谋处在低端,是小伎俩,是桌子下面踢脚的阴招。

刘邦评价陈平"智有余,然难独任"。聪明足够,但不能担当大任。他吃准了陈平成不了大事,不给陈平"汉初三杰"的荣耀,陈平也不会有大动静。但如果不把韩信、张良、萧何安抚好,刘邦的江山可能改姓。


参考文献:《史记》《汉书》《集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