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成语您用对了吗?

撰稿:成宇 | 主讲:成宇

上期答案

1.找出下题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A.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B.人们提到秋白同志,总会说起他是那样大公无私,光明磊落,求全责备自己。

C.回首分手的时候,你我风华正茂,曾几何时,双鬓已然秋霜!

D.白居易在地方为官时很注意接近民众,不管是乡间农妇还是下里巴人,他都能谈得来,从他们那里得到了很多创作素材。

选C

A项“危言危行”指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与文意不符。B项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D项“下里巴人”①古代民间通俗歌曲。下里,乡里;巴,古国名,地在今川东﹑鄂西一带。②泛指通俗的文艺作品。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今年1月4日,武汉商场黄金柜台发生一起震撼人心的持枪抢劫案。

B.老王总是心直口快,党同伐异,对有缺点的同志总是一针见血地指出。

C.对于帝国主义日益加紧的经济、文化侵略,清政府不但未加抵抗,反而开门揖盗

D.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在操场上真个有如坐春风之感。

选C

A项“震撼人心”是“使人受到很大的震动或教育”属褒义词,应改为“骇人听闻”。B项“党同伐异”是“跟自己意见相同的就袒护,跟自己已经不同就加以攻击”。D项“如坐春风”是指受到教育和感化,不是迎着春风的意思。

正文

上一期我们讲了成语误用的几种类型,今天,我们通过一些具体的成语误用的例子来进一步分析成语误用的原因。在中高考中都会有成语使用正确与否的选择题,因此了解成语误用的类型以及误用的原因对于中学生尤为重要。

150个出现在论语中的成语(论语说文之四十三)(1)

某媒体曾经刊登了一篇报道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的文章,其中有这样一句话“贾平凹近几年写了很多部畅销小说,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扫眉才子”。记者也许是 受“才子佳人”这个成语影响,便想当然以为这个“扫眉才子”也是指男性了。其实“扫眉才子”指的是才女,唐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诗中说:“万里桥边女校书,琵琶花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扫眉”指的是妇女画眉毛。薛涛以其出众的才华和美貌,倾倒唐朝诗坛上的文人骚客。后来人们就常用“扫眉才子”指有文才的女子。其实像这样由于不注意准确把握成语的意义、对象、色彩及程度的轻重,而错误地使用成语的例子非常多。

我们在使用成语的时候,因为对成语词义的不求甚解,就容易造成错误。有媒体曾经称“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解“危言危行”成语的人都知道,这里的“危”是“正”的意思,危言危行用来比喻正确的言论行动。这里显然用错了,如果正确的言论都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错误的又当如何呢?

150个出现在论语中的成语(论语说文之四十三)(2)

再比如“施瓦辛格当选州长,奥地利人弹冠相庆”一句用“弹冠相庆”来形容他们的兴奋之情,是错误的。这个成语出自《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说的是王吉(即王阳)与贡禹友善,王吉做官,贡禹弹去帽子上的灰尘,也准备做官。讲到这里似乎“施瓦辛格当选州长,奥地利人弹冠相庆”一句并没什么错误,但是大家要注意这个成语后来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用作贬义。

又比如一年春晚有一个非常精彩的节目就是《千手观音》,这个舞蹈可以说惊艳了全国的观众,尤其是舞蹈者都是聋哑人的消息一经传出,人们更是赞不绝口,很多媒体纷纷报道说这个节目是“美轮美奂”,但是不幸的是又错了。“美轮美奂”一词出自《礼记·檀弓》,原文是:

《礼记·檀弓》

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矣!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文子曰:“武也得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是全要领以从先大夫于九京也。”北面再拜稽首。君子谓之善颂善祷。

这段话的意思是,晋国祝贺赵文子宫室落成,晋国的大夫发礼前往致贺。张老说:“多么高大,多么华美!您将在这里祭祀奏乐,在这里居丧哭灵,在这里与国宾、宗族聚会了。”赵文子说:“我能够在这里祭祀奏乐,在这里居丧哭灵,在这里与国宾、宗族聚会,这就是全尸而跟从先大夫葬于九原了。”于是向北面再拜叩头,表示感谢。君子称他们是一个善于赞美祝福,一个善于祈祷免祸。从上文可以看出,“美轮美奂”是用来形容建筑物的高大华美的,而不能用于其他事物。

150个出现在论语中的成语(论语说文之四十三)(3)

上面三个成语误用的例子都是由于不了解成语的适用对象和感情色彩而造成的错误。还有一些成语的误用是由于两个成语长得很像造成的,比如“不以为然”和“不以为意”,“不以为然”中的“然”是正确的意思,因此,不以为然就是不认为对;而“不以为意”意思是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或事抱轻视态度。两个成语的意思截然不同,只是由于“长得像”而造成了混淆。类似的还有“不负众望”和“不孚众望”“不足为道”和“不足为训”“不易之论”和“不刊之论”“鬼斧神工”和“巧夺天工”这些成语字面上极其相近,但意义或者截然不同,或者略有差别,这就需要我们认真辨析,正确使用。

此外,由于成语大多来自古代典籍,里面的词语都使用的是文言用法,我们在使用的时候往往忽视古今词义的不同,也容易造成错误地使用成语。比如上面提到的“危言危行”,里面的“危”,古今词义就有很大的不同,现在“危”有危险、危急的意思,而在古代除了这些意思之外,“危”还有“高”和“正确”的意思。再比如“不刊之论”的“刊”,现在是刊登的意思,而在古代“刊”的意思是“消除”,不刊之论就是不可消除的不可磨灭的言论。

150个出现在论语中的成语(论语说文之四十三)(4)

还是因为成语来自古代典籍的缘故,加之我们不注意成语的出处及背景,往往会望文生义,因而错误地理解成语的意思。比如“明日黄花”一词,由于我们现在经常用“明日”象征未来,因此人们往往把这个成语理解为比喻新鲜事物的意思,但如果您知道了这个成语的出处及背景,就不会这样理解了。“明日黄花”出自苏轼的一首七律,题目叫“九日次韵王巩”,诗是这样写的:

九日次韵王巩

[宋] 苏轼

我醉欲眠君罢休,已教従(同“从”)事到青州。

鬓霜饶我三千丈,诗律输君一百筹。

闻道郎君闭东阁,且容老子上南楼。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这首诗写于重阳节,苏轼与王巩登高赏菊,“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一句的意思是:朋友难得相聚在一起就不要急于回去,应该趁着菊花盛开的重阳佳节放松心灵,好好赏花。因如果等到“明日”,佳节已过,再来赏菊,就会观之无趣,甚至飞舞的彩蝶看了那过时的菊花也会厌烦的。后来,大家便将“明日黄花”作为一个成语,用来表示事情已“过期”,成为过时的事物,现在多用来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通过上面成语误用的举例,我们可以总结出成语误用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错误的理解成语的意思,从而造成不分对象、不辨色彩、不知轻重等错误,因此我们在使用成语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谨慎认真辨别,千万不可跟着感觉走。

本期试题

解释下列成语

不负众望 不孚众望 不足为道 不足为训

不易之论 不刊之论 鬼斧神工 巧夺天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