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京剧《沙家浜》是现代京剧的“红色经典”之一,其中的“智斗”一场戏可以说在全中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孺耳熟能详,流传甚广。郭建光、阿庆嫂、沙奶奶、胡传魁、刁德一等人物形象和唱腔更是深入人心,广为流传,脍炙人口,至今不衰。

沙家浜京剧全剧60分钟(知否京剧沙家浜由哪出原创沪剧移植改编而来)(1)

京剧《沙家浜》剧本封面

沙家浜京剧全剧60分钟(知否京剧沙家浜由哪出原创沪剧移植改编而来)(2)

京剧《沙家浜》剧照

然而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影响如此巨大的现代京剧其实是由原创沪剧《芦荡火种》移植改编而来的。那么,沪剧《芦荡火种》又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呢?

沙家浜京剧全剧60分钟(知否京剧沙家浜由哪出原创沪剧移植改编而来)(3)

沪剧《芦荡火种》演出说明书

沙家浜京剧全剧60分钟(知否京剧沙家浜由哪出原创沪剧移植改编而来)(4)

沪剧《芦荡火种》剧照(丁是娥饰阿庆嫂)

它是上海人民沪剧团于1959年创作并首演于上海共舞台,上演之后即以其新颖的题材和故事的曲折传奇性受到观众欢迎。特别是著名沪剧演员丁是娥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亲切感人、真实可信的党的优秀地下工作阿庆嫂的生动形象,令人耳目一新。该剧曾在美琪大戏院连演连满九个月之久,爆满284场,还欲罢不能。

沙家浜京剧全剧60分钟(知否京剧沙家浜由哪出原创沪剧移植改编而来)(5)

沪剧《芦荡火种》演出盛况

沪剧是上海的地方戏,起源于黄浦江畔的“田头山歌”,初称“滩簧”和“申曲”。1940年代进入市区后,大量编演了针砭时势、反映普通市民生活的戏,受到上海市民的欢迎,而后改称“沪剧”,因此沪剧是一个非常擅长反映现代生活的剧种。

1959年,人民沪剧团的资深编剧文牧在成功编写了反映现代农村生活的沪剧《罗汉钱》,并拍成戏曲电影之后,又开始新的求索。一天,他看到了崔佐夫撰写的军史征文《血染着的姓名一36个伤病员的斗争纪实》,即受到启发,产生了创作表现地下党营救新四军伤病员新戏的强烈冲动。

沙家浜京剧全剧60分钟(知否京剧沙家浜由哪出原创沪剧移植改编而来)(6)

沪剧编剧文牧(1919——1995)

文牧生于1919年,原名王文爵,上海市松江县人。很小就对民间艺术感兴趣。曾在米行当学徒,后正式拜师学唱申曲。他当过演员,组织过剧团,编写过不少小戏。1952年起,他成为上海人民沪剧团编剧,开始启用文牧这个笔名。由于文牧生活积累丰厚,思路开阔,勤奋好学,强闻博记,他担任编剧的几部戏都很成功,上演后票房口碑都很好,同仁们都亲切地称他为“文相公”。

沙家浜京剧全剧60分钟(知否京剧沙家浜由哪出原创沪剧移植改编而来)(7)

沪剧《芦荡火种》剧照(丁是娥饰阿庆嫂)

此番创作新戏的想法得到沪剧团上下重视,很快团里成立创作集体,文牧自然成了主要执笔人。但仅凭一篇报告文学根本不足于支撑整个剧作,文牧为此多次到部队深入生活,进行深度采访。报告文学中关于东来茶馆老板胡广兴利用茶馆作为党的地下工作联络点,为救护新四军伤病员做了不少工作的描写给了文牧很大启发,不少细节后来经艺术加工都被搬到戏里。

沙家浜京剧全剧60分钟(知否京剧沙家浜由哪出原创沪剧移植改编而来)(8)

沪剧《芦荡火种》剧照(丁是娥饰阿庆嫂)

沙家浜京剧全剧60分钟(知否京剧沙家浜由哪出原创沪剧移植改编而来)(9)

沪剧《芦荡火种》剧照

文牧又大量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他曾当过演员,走南闯北,对抗战时期江南水乡的风土人情和社会习俗十分熟悉。“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的茶馆生活和进进出出三教九流的人物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不仅听到了很多关于新四军和抗日游击队英勇战斗的传闻,也亲眼看到了形形色色的日本兵、汉奸和地头蛇。

沙家浜京剧全剧60分钟(知否京剧沙家浜由哪出原创沪剧移植改编而来)(10)

沪剧《芦荡火种》剧照

沙家浜京剧全剧60分钟(知否京剧沙家浜由哪出原创沪剧移植改编而来)(11)

沪剧《芦荡火种》剧照

于是文牧在构思剧本时,便把这些生活感受不断地充实到采访得来的素材中。两者有机结合,终于构成《芦荡火种》的基本框架。但由于戏里男角色太多,剧团领导建议把茶馆老板改为老板娘,由著名演员丁是娥来演,文牧当下就接受了这个意见。谁知这样一改,牵一发而动全身,最终导致全剧人物性格和命运“大反转”。

沙家浜京剧全剧60分钟(知否京剧沙家浜由哪出原创沪剧移植改编而来)(12)

沪剧《芦荡火种》剧照

沙家浜京剧全剧60分钟(知否京剧沙家浜由哪出原创沪剧移植改编而来)(13)

沪剧《芦荡火种》剧照

因为老板娘成了阿庆嫂,又设计了阿庆嫂曾救过胡传奎的往事,不仅揭示了阿庆嫂为人的机灵沉着,也使“胡司令”的形象有了立体感,阿庆嫂又有了对付刁德一的挡风墙。如此一来,全剧人物关系更加错综复杂,矛盾冲突更加尖锐强烈,戏剧情节更加跌宕起伏,整个戏显得丰富耐看精彩。

沙家浜京剧全剧60分钟(知否京剧沙家浜由哪出原创沪剧移植改编而来)(14)

沪剧《芦荡火种》剧照

从生活到艺术,《芦荡火种》的创作经历了一次升华和飞跃,从部队获得的间接生活,和来自文牧自身的经历感受,互为补充融合,最终造就了一个在全国产生巨大反响,具有强大持久生命力的戏曲现代戏。

1963年12月,沪剧《芦荡火种》应邀赴北京演出,得到领导、专家和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也前来观看,对该剧给予肯定和赞扬。

沙家浜京剧全剧60分钟(知否京剧沙家浜由哪出原创沪剧移植改编而来)(15)

沪剧《芦荡火种》北京演出合影

与此同时,北京京剧团闻风将此剧迅速移植改编为京剧,由著名京剧演员赵燕侠演阿庆嫂。但一开始,改编并不成功。由于现代戏,少了许多传统京剧的程式和表演手法,演员们很不适应,再加剧情松散,表演粗糙,唱腔没有“亮点”,最终这部由沪剧《芦荡火种》而改编的京剧《地下联络员》没有引起人们重视。

1963年12月底,北京京剧团在商议以什么剧目参加全国京剧现代观摩演出大会时,还是认为《地下联络员》基础很好,于是便又组织人力,对此剧进行新一轮修改。剧团首先在演员阵容上作了调整,指定正在长影拍摄电影的著名京剧演员谭元寿、马长礼分别扮演郭建光和刁德一。

沙家浜京剧全剧60分钟(知否京剧沙家浜由哪出原创沪剧移植改编而来)(16)

京剧《沙家浜》剧照(谭元寿饰郭建光)

沙家浜京剧全剧60分钟(知否京剧沙家浜由哪出原创沪剧移植改编而来)(17)

京剧《沙家浜》剧照(洪雪飞饰阿庆嫂)

北京市的领导又请来上海人民沪剧团原班人马为京剧团专场演出《芦荡火种》。那精湛的表演和感人的场面让京剧团的同志看得热血沸腾,心服口服。

观摩、对比之下,京剧团的同志看到自己的问题,决心放下大京剧的架子,“兵对兵,将对将”,京沪两地同演一个角色的演员结对悉心交流,虚心向上海沪剧团的同事学习。

沙家浜京剧全剧60分钟(知否京剧沙家浜由哪出原创沪剧移植改编而来)(18)

剧组人员又专门到部队参加军事训练,使剧中人物的一举手一投足都有生活的依据。特别是著名演员谭元寿塑造的郭建光,著名演员赵燕侠塑造的阿庆嫂(后由洪雪飞接演)等人物形象更见光彩,剧情曲折,人物性格丰满,唱腔高亢动听悠扬,武戏精彩。尤其是剧中“智斗”一场戏中,沿用了沪剧三重唱的形式,但唱词“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等更为形象通俗生活,京剧韵味浓郁,受到广泛好评。接着此剧又恢复《芦荡火种》原名,再次公演,连演100多场,场场爆满,获得巨大成功。

沙家浜京剧全剧60分钟(知否京剧沙家浜由哪出原创沪剧移植改编而来)(19)

京剧《沙家浜》剧照

沙家浜京剧全剧60分钟(知否京剧沙家浜由哪出原创沪剧移植改编而来)(20)

京剧《沙家浜》剧照

1964年6月,此剧参加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果然好评如潮。党和国家领导人也专门看了此剧,并提出进一步修改意见,其中最主的建议就是将剧名《芦荡火种》改为《沙家浜》,原因是“芦苇荡里都是水,革命的火种怎么能燎原呢?既然中国有许多戏用地名为戏名,这出戏就叫《沙家浜》吧。”

沙家浜京剧全剧60分钟(知否京剧沙家浜由哪出原创沪剧移植改编而来)(21)

京剧《沙家浜》剧照

1970年京剧《沙家浜》完成定型演出本,接着就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电影,1971年9月公开上映同名彩色影片。现代京剧《沙家浜》也就成为第一拨所谓的“革命样板戏”,响誉全国。

沙家浜京剧全剧60分钟(知否京剧沙家浜由哪出原创沪剧移植改编而来)(22)

京剧《沙家浜》剧照

此后,为了普及革命样板戏,全国各大剧种剧团纷纷“原汁原味”地移植了京剧《沙家浜》。

1973年1月,上海人民沪剧团也只能原封不动地照搬北京京剧团《沙家浜》的演出本,甚至连布景及演员的服饰化妆都必须一招一式地按电影里来。而沪剧《芦荡火种》不但不能演,甚至也不能提,致使许多观众压根就不知道全国家喻户晓的京剧《沙家浜》其实是由沪剧《芦荡火种》移植改变而来的。

沙家浜京剧全剧60分钟(知否京剧沙家浜由哪出原创沪剧移植改编而来)(23)

沪剧《芦荡火种》剧照(马莉莉饰阿庆嫂)

从沪剧《芦荡火种》到京剧《地下联络员》、《沙家浜》,再从京剧《沙家浜》变成沪剧《沙家浜》,其间的是非曲折反映的是当代戏曲界一段令人难忘的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