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美剧或英剧学英语(原来你们就是这样学英语的呀)(1)

自从苏延老师给班里一个强烈的下马威之后,学生们都“安静”下来了,那些比较调皮的孩子也不敢在老师面前“大声喘气”了,尤其是在自习课上更是没有学生敢说话了,哪怕是小声地讨论问题。可见老师的威严之极了。然而随着课程的开展,战战兢兢的他们也开始投入到学习当中去了。

初一的课程还是比较多的,包括语文、数学(代数)、英语、历史、地理、生物、政治、音乐、体育、美术和劳动技术,想必这些也都是响应国家政策而开设的吧。然而在农村中学里有些课程根本就没有那个条件,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资源,因此也就形同虚设了,例如音体美劳,可是学生都特别喜欢这些课程,因为小学里他们基本上没有接触过,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上这些课程很轻松,就像儿时的游戏,其他的课程就比较重要的学生也就“心事重重”了。

我国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然而空有口号却没有实际行动。地方学校也并非不愿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只是苦于这个口号太过于空泛,学校里也没有素质教育的条件,对于农村学生来说,还不如真抓实干的文化知识学习来得更真实一些吧,因此当时中国农村初中教育的潜规则也就成了“重视语数外,兼顾史地生政与理化,挂名音体美劳”了,在实际的教学中也是以这个潜规则进行的。

在这些开设的课程中,英语是大家最为感兴趣的了,同时也是最为头痛的一门学科,因为他们都是第一次接触英语,对英语或是国外充满了极大的好奇心,因此在英语的第一节课时都抱着极大的期盼。

看美剧或英剧学英语(原来你们就是这样学英语的呀)(2)

当上课铃声响起,一位穿着西装的男老师手里拿着教材走进教室,走上讲台,面向学生微笑着,等到的反应却是“哇噻”的感叹声,或许是因为他们惊奇于老师的帅气和穿着正式吧。那时,像“帅”“酷”的流行语还没有传染到农村中学,刚进入中学的他们只能发出这样的感叹了。

看美剧或英剧学英语(原来你们就是这样学英语的呀)(3)

当时老师大致就是这个样子

这位老师很年轻,看上去也就是二十五、六岁的样子吧,一头短发显得阳光而有活力,浓眉但不是大眼,因为不高不矮恰好适中的鼻子上面架上的一幅高度数近视眼镜遮挡住了,但是透过镜片还是能够读出他眼睛里的有神,嘴唇厚度适中,而五官恰到好处地组合在这一张脸上让学生看得很有精神,加上眼镜和西装的衬托,给人一种男性特有的绅士风度和身为人民教师的文质彬彬与渊博智慧。后来这位“才貌双全”的老师成了我们学生的偶像,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老师放下教材,清了清嗓子;学生在他的示意中安静了下来,竖起耳朵,睁大眼睛盯着老师,期待着第一节英语课的到来。

“Good morming everyone, I’m your English teacher, my name is Qiu Fumin.”

声音似乎还在回荡着,但教室里早已是安静到了极致。1秒,2秒,3秒……在某个角落里两个同学窃窃私语“老师叽哩咕噜说的什么呀,我怎么什么也听不懂啊?”这根导火索迅速引燃了整个教室,讲台下的“火山”开始了蠢蠢欲动,身体被烈火燃烧成了红色而坐立不稳,兴奋的眼神里注满了期盼——以后我们也能像老师那样说英语了啊!

老师看出了大家的不解,又用中文重复了一遍:“大家早上好,我是你们的英语老师,我的名字叫邱付民,以后的英语课就由我来教大家了,希望我们能够一起来学习英语,并且要学好它。”

看美剧或英剧学英语(原来你们就是这样学英语的呀)(4)

学生们没有想到老师的普通话说得也是那样的好,或许是因为年轻的英语老师是八位老师中少有的在课堂上用普通话的老师,所以他们才这么地欣赏甚至崇拜这位老师吧。

后来学生们也学着老师讲普通话,在课堂上听着普通话那么好听那么舒服,可是为什么一到了学生的嘴里就变味了呢。尤其是在课下,听着从同学口里吐出来的“苍普”(苍山普通话),怎么感觉也是别扭,也特别不舒服,学生也渐渐地淡化了这种激情,重新操起了那一方土语,普通话也撤离出了校园生活。但是在课堂上老师还是提倡鼓励大家说普通话的,在他的课堂上学生也都特别的积极,可是一个月下来学生的成绩并不理想。

最初的英语学习是句子和单词同步进行的,上课时班长吕小兵要喊“Stand up ”,老师说“Good morming everyone”,学生回答“Good morming teacher”这是他们学习的第一句英语,当初学的时候竟用了一节课的时间来演练,后来学下课起立说“Goodbye teacher”的时候就轻松多了。现在看来当初我们是多么的愚笨了。

由于跳跃式的直接学习英语句子而没有单词的基础,导致了学生对于课堂上老师的英语讲课像是听天书一样,有时老师不得不改用汉语教学,可是课本上的英语还是看不懂,记不住,读不出来啊。

“聪明的他们”发明了破译“天书”的密码,不仅能够读得出,而且能记得住了。

“What’s your name, please?”课堂上邱老师指着一个同学提问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马艾内母恩滋潘登峰

“How are you,Pan Dengfeng?”老师继续问道。

“饭恩,散可油,俺的油?”

“I’m fine, too.”“Good, sit down please.”

老师满意地让他坐下了,然后又叫起了另一位同学,活泼开朗的周小凤

“What’s your name, please?”

“马艾内母恩滋周小凤”她仰着小脑袋一字句地回答到。

“What’s your class?”

“啊艾母阴可拉死吐,哥瑞的碗”

“Very good,sit down please.”

老师再一次满意地点点头让她坐下,然后转身在黑板上书写着“LESSON THREE”,口里说着,“Today we learn the third lesson, please put the textbook to page four.”学生把课本摊开在课桌上,听着老师讲课,手中的笔不时地在课本上写着什么。

在学生做小黑板上的作业时,邱老师走下讲台,在教室里巡视着,忽然他在一个学生的英语课本上看到几行特殊的字符,拿起课本放在他的眼镜前,极其艰难地读到“我次要内母”“哈欧啊油”“马艾内母恩滋汤姆” “啊艾母阴可拉死吐,哥瑞的碗”,在这些特殊句子的上面,分别对应着英文“What’s your name”“How are you”“My name is Tom”“I’m in Class Two, Grade One.”看到这些,邱老师差点笑出声来,他看着这些可爱的孩子,心湖里泛起了涟漪:如何才能让这些孩子接触到英语,喜欢上英语,从而学到英语呢?

他走上讲台,笑着对下面的学生说:“我看了大家的发明,确实很有创意,如果不仔细看可能都读不懂你们写的是什么意思。”

学生听到后还窃笑了一番,然后听到老师语重心长地说道,“我知道大家这是第一次接触英语,的确有很大的难度,但是我希望你们能够放弃这种翻译方法,否则很难学会英语的,我也会帮助大家尽快学会音标,这样你们就能会读英语单词了。”学生们听了老师的话虽然不是很懂,但大家的心里明白老师是为了他们好。

在以后的英语学习中,学生们不再翻译天书了,老师教会了他们如何读音标,元音、辅音、重读、不重读、爆破音、不完全爆破音、连读等等发音技巧;还教给他们简易英语歌曲,做英语游戏,组织英语互助学习小组,用这些方法来增加他们对学习英语的兴趣。结果表明邱老师的这些良苦用心的学习方法得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学生们渐渐地真正喜欢上了英语,同时也喜欢上了他们年轻活泼的英语老师。

英语学习步入正轨以后,期中考试时二班的成绩还是很不错的,其中又要数李光玲和卓敏的成绩最为优秀,这与老师的教学方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也与他们自身的努力有关的,当英语老师看到他的教学取得了如此好的效果时,满意地笑了。

阳光撒在他那年轻的脸上,我们永远记住了他的样子——文质彬彬,西装眼镜,讲课幽默风趣,关爱学生还有耐心地讲解。

除了我们的英语老师,我们还应该记住其他的老师,现列如下:

语文——赵君(也是我们初一时的副班主任,后来由于某种原因只教我们语文,不再担任副班主任了);代数——朱成功;历史——吕波;政治——高思义;生物——李桂芳;地理——苏延。


番外:我在整理的过程中,发现这种用汉字来标注英语,并不是我们的独创,其实在杭州G20峰会期间,杭州当地政府为了鼓励杭州市民给外国人介绍杭州,专门印制了接地气的英语介绍。和我们当初是一样的呀~

看美剧或英剧学英语(原来你们就是这样学英语的呀)(5)

另外,我在网上搜索到1888年出版【晚清英语教材,竟然也是汉字标音】

看美剧或英剧学英语(原来你们就是这样学英语的呀)(6)

PS:点关注,不迷路,我是【在外兰陵南桥人】,在外打拼的我们,一起守候梦里老家!

欢迎关注、点赞、转发和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