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曾业

疫情发生后,居住的小区被封控,夫妻俩无法回家,借住别处,并就地转岗双双变身为“大白”。在四川达州通川区当志愿者期间,工作单位均在达川区的90后夫妻苗腾、向晶,拒绝了3岁儿子的拥抱,却无法拒绝三位盲人的感谢。

“任何人的感谢,都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也是我们前行的动力。”9月10日,因可能与感染者或密接者有时空交集,向晶的志愿服务被迫中断,这让她有些“不甘心”。9月13日,向晶结束了3天的居家隔离。健康码由黄变绿后,她又开始思考,如何继续用自己的方式,为疫情防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袖珍小夫妻隔空表白(夫妻档大白)(1)

忙完信息采集,向晶坐下休息

主动请缨几经周折

“我们居住的小区9月2日发现了感染者,早就被封控了。”向晶居住在通川区青华园小区,在达川区人社局上班,加班做完手上的工作已是9月2日傍晚,那时,已经回不了家了。向晶立即给同样在达川区上班的丈夫苗腾打了个电话,两人当即决定,去向晶的父母家借住。

“我们的儿子才3岁多,那天正好在他外婆家玩耍。”向晶告诉记者,虽然事发突然,但他们都觉得比较幸运,因为即便是居住的小区被封控,他们一家人还可以团聚。9月4日,达州主城区开始全城管控。在香榭国际小区的父母家过夜时,向晶和丈夫便商量好,决定为守护小区平安出一份力,主动请缨,就地转岗为疫情防控志愿者。“我是党员,这个时候责无旁贷。”向晶说。

袖珍小夫妻隔空表白(夫妻档大白)(2)

向晶协助医护人员采集信息

“9月4日居家处理完单位的工作后,5日一大早,我们就借全员核酸检测的机会,找到志愿服务点,问缺不缺人手,大家都说不缺。”向晶有些“失落”。最终,她和丈夫辗转联系到社区,登记了相关信息,期待能为疫情防控做些啥。当晚,向晶接到任务:次日一早开始协助社区开展核酸采样,6点集合。“几经周折终于如愿,我们两口子当时都很兴奋。”

两次拒绝儿子拥抱

9月6日清晨5点多,经过医护人员现场进行相关培训,向晶和苗腾正式穿上防护服,戴好口罩、面罩,在塔沱社区香榭国际小区变成了“大白”,两人一起加入到采集居民核酸信息的志愿者队伍。

“当天是晴天,气温比较高。从早上6点,一直站到中午12点左右采样结束,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衣服全部汗湿了……真正变成‘大白’后,我们才知道那些‘大白’的工作有多么不容易。”向晶感慨说,第一次穿上这身衣服,连3岁的儿子都没有把她认出来。为此,母子之间还发生了一件趣事。

“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呀?”扫描外婆手机上的二维码信息时,向晶故意向儿子发问。听着熟悉的声音,小家伙有些“蒙圈”,睁大眼睛端详,但不敢确定这就是妈妈。“傻瓜,我就是妈妈呀!”向晶揭开谜底后,小家伙兴奋得跳了起来,试图上前拥抱。向晶赶紧后退两步,为了转移小家伙的注意力,向晶让儿子辨认不远处的另一位“大白”——那是爸爸!

当天中午,向晶和苗腾拖着疲惫身子回到住处,儿子兴奋地跑来,找妈妈“要抱抱”,向晶再一次拒绝了他。“妈妈为什么不抱我?”小家伙有些伤心,轻声地问外婆。“妈妈那是爱你,怕你沾上病毒。”洗澡、更衣、消毒,让儿子等了许久后,向晶一把将他抱起,母子俩都笑得格外开心……

袖珍小夫妻隔空表白(夫妻档大白)(3)

苗腾协助医护人员采集信息

三位盲人不停感谢

9月6日、7日、9日,向晶做了3天志愿者。由于工作原因,苗腾只做了9月6日一天。这对90后夫妻档“大白”,累计协助医护人员完成核酸采样超4000人次。

在向晶的服务对象里,绝大多数都是素昧平生的陌生人,其中有三位盲人让她印象深刻。“他们来自一家盲人按摩店,信息采集时,我帮他们开辟了绿色通道,全程手工录入身份信息。”向晶说,前后三次核酸采样,这三位盲人都是她接待。从采集信息到离开,三人一直对她说着感谢的话。最后一次,其中一人走了一段路后,还特意回头大声补了一声:“谢谢你,美女!”

“这样的感谢,我无法拒绝——任何人的感谢,都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也是我们前行的动力。”核酸采样志愿服务期间,所有居民都很配合,向晶一直在温暖地回应着大家的每一声“谢谢”。“目前,我们的小区已经解除管控了,但只要疫情不退,我们就不会退。”向晶说。

“每次信息采集结束,我都觉得很累,感觉整个身体都是僵硬的。”9月6日,向晶第一次当“大白”,持续奋战7个小时后才坐下来休息,再也不愿意“动”了。这一瞬间,被另一位志愿者用手机拍下。向晶把这张照片发到微信朋友圈,收获点赞无数,“辛苦了”的评论排起长龙。这让向晶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受访者供图)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